关于大清朝灭亡的几点零星思考。
1、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没有制度改革
清朝后期的改革,本质上是后发国家模仿发达国家。
这种模仿要么是模仿制度,要么模仿技术。
模仿制度,必然触动利益集团的利益。
满清统治阶层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选择了模仿技术,这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市场经济的运行,必须以制度为保障。模仿技术在短时间内可以有所发展,但是最终必然遭遇制度这个屏障。制度不改,社会经济发展必然减速甚至停滞,社会矛盾会更加凸显,即使有繁荣也是短暂的。
2、闭关自守、顽固守旧
满清的落后,不是因为外来的压迫,而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当世界在启蒙运动的浪潮中前进时,他们选择了闭关锁国;当工业革命改变世界时,他们还在“天朝上国”遥遥领先的美梦中沉醉。
满清延续了过往几千年的传统,不愿意也不能有所改变,因而没有了改进的能力。就像过去的朝代更替,暴力革命没有真正的改变落后腐朽的社会传统,造成了一个不断轮回的结果——被暴力打碎的旧锁链重新拼接到了一起,让整个过去原封不动地再现。
满清替代大明朝也是如此。仅仅是朝代名称发生了变化,本质依然故我。
3、林语堂先生曾经这样形容满清的腐败
那些满清的贪官污吏却是极其文雅的,他们有洪亮的声音,雍容的态度,有一口音韵铿锵的官话,出口成文的谈吐。他们虽然贪污、纳贿,却能够使你觉得贪污、纳贿是一种风雅的事,并不龌龊卑鄙,不但伸手拿钱的人可以无愧,就是送钱的人,也觉得几分光荣。
4、制度性贪腐把民众逼上绝境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虞云国认为,体制性贪腐迫使卷入其中的每个官员,在向上送贿与向下贪赃的两极之间恶性循环,饮鸩止渴而欲壑难填;这种恶性循环的必然结果,就是把不断扩大的送贿负担转嫁给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从而使整个社会的基本秩序彻底崩溃,把广大民众逼上“穷且盗以死”的绝境。
满清社会就是这样一种情形,皇朝后期,社会动荡、底层互害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
5、统治阶层的最高原则是利用儒家思想稳固统治
在稳固集权专制统治的原则之下,儒家就成了最好的工具。
至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人民福祉和个人权利等等,都必然让步于维护政权的稳定。
皇权利用儒家文化塑造国民性格,比如:
严格的等级观念和特权制度;
对君主绝对忠诚的奴才观念;
各级政府组织中千丝万缕的裙带关系;
具体事务中明哲保身的油滑之道;
见风使舵的处世哲学;
表里不一的虚伪本性;
缺乏务实求真与常识逻辑的思维方式;
只讲立场、不论事实与是非的判断标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