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老师教育课堂

小王老师教育课堂

网易号

关注
1440粉丝
1关注
2945被推荐
IP属地:安徽

优质教育领域创作者

4枚勋章

关注教育、人文

  • 前不久河北某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办法》,提出在全市普通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专门学校全面实行中小学教师岗位聘用管理制度。在文后的评论中,有不少人表示:终于要取消教师编制了,教师饭碗不铁了。
    众所周知,公办中小学在职教师是拥有事业编制的员工,他们吃财政的饭,被认为是铁饭碗。如果取消了教师编制,就意味着失去了编制这个保障,也就表示没有了铁饭碗。 但真的这样吗?其实很多人都理解错了,中小学阶段的“岗位聘任制”是一种人事管理机制,是为了实现由“人员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简而言之,推出“岗位聘任制”,没有打破教师的铁饭碗。因为公办中小学在职教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这个身份没有变,他们仍然是吃财政饭的体制内人员。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导师可以要求自己带的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但不能长期“无偿用工”,应该给少许补贴,起码不能让学生“既干活又掏钱”。就算是资金紧缺,不得不“无偿用工”,也应该以某种方式给予补偿。至于学术不端行为,则是碰都不要碰的。只要涉足“学术不端”,就远远越过了那个“分寸”,出了问题就必须要被严肃查处。
    研究生同样要把握好分寸,他们要跟导师保持一些距离,该热情的地方要热情,该拒绝的地方要拒绝,而且不能把学业和生活混在一起。 但有些研究生缺乏分寸感,主动参与导师的家庭事务。他们可能是想通过这种方式与导师建立比较好的私人关系,殊不知好的私人关系是把“双刃剑”。遇到一位优秀、善良的导师,好的私人关系会让你获得一些帮助,能更上一层楼;但若遇到的是一位平庸、天天想着赚钱的导师,那就苦不堪言了。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现在越来越多的名校毕业生跑到重点高中任教!重点高中教师一般都是当地最受尊重的群体之一,他们社会地位很高,享受的隐性福利也比较多。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教研活动中,重点高中的教师通常拥有更多的出头机会,他们更容易成为名师。而一旦他们成为名师,事业就会进入一个全新的更高的层次。一些知名高中里的名师,比本科院校里的教授更受人们敬重。
    另外,部分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是因为看上了中小学的“单纯”和“压力小”。他们喜欢与综合素质一流的优秀高中生在一起,相互讨论,相互进步,不用为科研操心,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喜欢的方式来实现自身价值,博士生到中小学任教,只要他们生活快乐,能为社会创造价值,都是值得肯定的。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这4所“双一流”低调不冒头,但实力强悍,都是“行业权威”

    5小时前
    图片
  • 全球化在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造就了新的不公平不公正!
    在文化领域,全球化则是一把“双刃剑”,强势的外域文化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这个时候我们是应该断绝与外域文化的接触,还是以开放的心态包容外域文化、研究外域文化? 笔者认为应该选择后者,理性的人都知道,只有融入世界,成为世界的一分子,才能站得更高、走得更远。我们在具备相应实力和机会的时候要勇敢地走出国门,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解外域文化。只有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与世界一流大学师生交流想法,我们才能做出修正并获得灵感。但包容外域文化、向国外的优秀同行学习,不是自我否定。相反,我们正好可以利用出国留学的机会向外国的同学、朋友讲述中国的美景、美食,讲好中国故事,甚至邀请他们到中国来做客,这是展示中国文化魅力的一次好机会。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研究生导师是培养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他们的水平直接决定了所带研究生的水平。但因为研究生是成年人,导师的职责又是“引导”研究生,所以导师带研究生跟授课教师教学生不一样,导师和研究生双方的“独立性”会更强。
    不过,导师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研究生的发展前途,得罪了导师,别说科研水平能不能达标,就是顺利毕业都很难。在这种情况下,有项目和课题的导师让研究生免费给自己打工,是很常见的。 当然,给导师打工,不只是为导师创造价值,研究生在参与项目和课题的过程中也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但研究生导师就不是单纯的导师了,他们跟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很微妙。 可以说,导师跟研究生双方既是师生关系,又是“老板”和“员工”的关系,还是“合作伙伴”的关系。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去一流中学教书,渐渐成为部分名校生的就业首选!因为一流中学大多坐落在发达地区,像北京、深圳、上海这样的城市。进入一流中学任教,收入高、生活方便,自己的孩子以后也能享受到一流的基础教育,非常划算。
    如今一线城市竞争很激烈,清华北大硕博也不一定能在一线城市找到十分满意的工作,倘若被一线城市的顶级高中录用为正式教师,留在一线城市的难题就顺利解决了。 所以我们发现不少发达地区的重点高中招录新教师,都能吸引许多名校毕业生前来应聘,其中不乏博士生、硕士生。可以预见,未来几年,这种情形会越来越多见。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一个人,不可能是绝对的“好人”,也不可能是绝对的“坏人”,每个人的心中,总会有善良的部分,也一定会有邪恶的部分。而一个好的制度,能充分挖掘人心中善的部分,限制恶的部分,让集体在良好的环境下运行。
    作为学校,一个培养孩子的单位,肯定要有一个好的制度。这个制度要以效率优先,同时兼顾人性。 比如绩效工资的分配,同样是每周十二课时的两个数学老师,教两个生源水平差不多的班级,一位老师不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学生也能考出非常好的成绩;另一位老师每天给学生布置很多作业,学生的学习成绩仍然很一般,那前面的那位教师,就应该获得更多的收入。 兼顾人性不是讲大话,讲空话,而是要考虑人们的实际利益和需求。有些学校,领导整天挂在嘴上的就是:老师要有奉献精神;老师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老师不要太在乎利益得失。这样只会让教职工离心离德。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学生挨打,为什么校长被免职?核心逻辑是这16个字,并非针对教师

    1天前
    21跟贴
    图片
  • 清华等一流大学留学率下降,是因为名校大学生越来越排斥“出国”吗?从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反馈看,有这方面的因素在里面。
    我们身边确实有越来越多年轻人,认为国内高校的科研水平不比国外学校差,他们对出国留学比较排斥,选择读研院校的时候只考虑国内高校。 现在的社会风向差不多就是如此,不管是大学生自己,还是他们的父母、朋友,很多人都对留学持反对或保留态度,他们认为在国内读研、读博就够了,去国外深造反而有“矮化自身”的嫌疑。 另外,政策导向也引导大家尽量在国内院校深造、搞科研。2020年,国家层面首次提出在申报国家科技奖时取消SCI他引次数,取消期刊影响因子,鼓励国内期刊论文为代表作。这是在释放一种信号:留在国内学习、研究,一样可以获得业内认可。既然这样,就没必要出国了。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职业本科招生人数飙升,传递2个关键信号,年轻人该顺势而为了

    2024-06-01
    图片
  • 公务员是个好职业,但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干,部分高校毕业生考公务员行测分数上不去,申论写不好,可能就是不适合干这份工作,那就不要勉强自己。
    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人都知道,考公务员是非常费时费力的,尤其是那些一边工作一边考公务员的年轻人,他们没办法兼顾工作和备考,很容易出现“考试考不好、工作干不好”的局面。如果在降低公务员报考标准之后仍然过不了面试线,那就说明到了该放弃的时刻了。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世界是多元化的,各行各业都有出彩的机会,我们没必要挤在一起走“考试”这根独木桥,换条路走一走,也许辉煌就在不远处。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南方科技大学名气很大,筹建之初就是国内的“明星高校”。该校得到了地方的大力支持,同时肩负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的重任。南科大含着金钥匙出生,但一路走来也是磕磕碰碰,从刚建校时的“拒绝”高考,到后来不得不接受高考,年轻的南科大,一边摸索政策的边界,一边寻求体制的创新。
    现在的南科大,招收本科新生的时候,会重点参考高考成绩(占60%),不过学校组织的能力测试(占30%)和高中学业成绩(占10%)也比较重要,最后是依据三项核算后的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由于报考南科大的学生数量很多,竞争极为激烈,大概每40名报考人员中只有1位能被录取。这样的竞争比,与世界一流的顶级名校相当。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公务员是个好职业,但不一定适合每个人!部分高校毕业生考公务员行测分数上不去,申论写不好,可能就是不适合干这份工作,那就不要勉强自己,该放弃的时候就不要犹豫。
    其实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人都知道,考公务员是非常费时费力的,特别是那些一边工作一边考公务员的年轻人,他们没办法兼顾工作和备考,很容易出现“考试考不好、工作干不好”的局面。如果在降低公务员报考标准之后仍然过不了面试线,那就说明到了该放弃的时刻了。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世界是多元化的,各行各业都有出彩的机会,我们没必要挤在一起走“考试”这根独木桥,换条路走一走,也许辉煌就在不远处。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最近几年关于“北大清华硕博争着去中小学当教师”的消息越来越多,似乎很多人也接受了这个结论。在他们看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硕士生、博士生也不过如此,考上了名校,最后还是跟师范大学毕业生一样,去中小学教书。
    比如深圳中学,近两年引进了数十位顶级大学的硕士生或博士生,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毕业生;北京市十一学校,全校400多位教职工中,超过60位是来自清华、北大、中科院、耶鲁等名校的中方博士,以及约70位来自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名校的外籍教师。 未来,知名大学硕士生、博士生去中学教书,会不会成为一种趋势?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刺猬型”学习思路就是始终坚持一个观点:努力,努力,再努力。
    具备“刺猬型”学习思路的学生,不管学习环境发生什么变化,他们都坚持自己的观点,就是“努力、勤奋”。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他们都信奉努力。在他们看来,不管处在什么层级,只要自己比身边的人更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比身边的同学更多的成就。 “刺猬型”学习思路,是把握住一件大事,并把这件大事贯彻到底,且不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刺猬型”学生认为勤奋能解决一切问题,他们不太在乎学习方法,但把“勤奋、努力”贯彻到底。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下滑了,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是不是松懈了?是不是不够努力了?”于是他们会变得比之前更勤奋。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幼儿园是有行政级别的,有些园长级别跟局长一样,不能小瞧了

    2024-05-30
    图片
  • 现在公务员考试竞争非常激烈,许多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年轻人,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辞掉工作专门考公务员,可是等待他们的不是“努力奋斗收获的成果”,而是“投入了所有的资源却毫无回报”。
    对那些连续多年参加公务员考试却没有进入过面试名单的考生来讲,继续纠结于当下的备考策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此时应该要调整备考策略或者求职策略了,不然以后肯定会吃大亏。 所以我们应该及时调整岗位目标。有些考生考公务员只报考市级以上机关岗位,不考虑县区公务员岗位和乡镇公务员岗位。这种做法不是说不可以,只是前提是自己具备足够的实力。如果考市级机关公务员岗位考了好几年都没有起色,笔试成绩距面试线依旧差了一大截子,那就赶紧换目标,乡镇公务员也可以考虑。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本科生不容易找到好工作,不代表名校本科生不容易找到好工作,清华、中国科大、上海交大等选择直接就业的本科毕业生,找工作的时候几乎没有遇到太大的障碍。比如上海交大,该校2022届本科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平均每人获得2.24份offer。
    一些“小而精”的特色名校,本科生就业情况也非常好。像上海科技大学,该校2022届本科毕业生中只有14.35%的人选择了直接就业,但平均年薪高达14.88万元。 话讲回来,大多数年轻人还是来自普通高校的本科毕业生,他们才是真正的“就业困难户”。 形势比人强,我们的学历没有那么光鲜,只能接受比较一般的工作岗位。但我们可以通过兼职等方式增加自己的收入,或者利用工作以外的时间多学习、多思考,一方面提升自身的技能和素质,另一方面努力在新业态中寻找新的机会。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教师因为违规,或者干了其他不符合要求的事情而被取消教师资格,就代表失去了教书的资格,但这不意味着他们被剥夺了工作的资格,甚至也不表示他们会永远离开三尺讲台。
    按照《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说法,如果教师违规情节不算严重,被主管教育部门取消教师资格,五年内不得申请教师资格,五年之后符合条件是可以再次提出申请的,只要申请获得通过,再次走上三尺讲台也不是不可能;如果教师因违规情节比较严重而被撤销教师资格,将终身不得申请教师资格,禁止从业。 也就是说,一线教师被取消教师资格,不代表会失去工作,也不代表再也不能站在三尺讲台上,事情都是在变化的。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