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文史

浩然文史

网易号

关注
3.1万粉丝
47关注
1.2万被推荐
IP属地:山东

知名文史科普自媒体历史学博士

4枚勋章

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

  • 上海的“申”来自于春申君治理黄浦江,但是这个典故却是假的
    众所周知,上海除了可以简称为“沪”外,还可以称为“申”,“申城”就是上海的美称,民国时期最著名的报纸之一《申报》即起源这里,“申花”也是上海著名的一个足球俱乐部,以“申”命名的事物在上海还有众多。 实际上,“申”的称呼已经叫了几百年了,这源自于战国时期的春申君黄歇的故事。 春申君黄歇,是战国晚期著名的政治家,楚国大臣,与信陵君、孟尝君、平原君三人合称“战国四公子”,养客三千,影响极大。在对抗秦国的时候,春申君被派到吴墟治理,据说疏通了现在的黄浦江。所以黄浦江又叫“春申浦”。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江,对整个上海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这么说,没有黄浦江就没有今天的上海。因此,治理黄浦江的春申君就被当地推为了治水英雄,“申”的故事也就流传下来了。 但我要说的是,传说只是传说,事实上的春申君与上海没有太多的联系,他也没有治理过黄浦江,这又如何说起呢? 首先,“黄埔”之名最早起于南宋,战国春申君治理黄浦江的传说太不合理。 其次,治理黄浦江的是明人户部尚书夏元吉。疏通黄埔江之前,太湖的主要排水河是东江、娄江及吴淞江,到了明代的时候,吴淞江淤塞十分严重,今上海地区洪涝频发,人民苦不堪言,直到夏元吉等人重新开辟了水道——即黄浦江,这个问题才得到最终的解决。 再次,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冲击平原的一部分,换句话说,上海的形成需要时间的堆叠才行,而上海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在唐代以后形成的,与战国相去甚远,春申君也不可能去上海治水。 最后,春申君的封地主要为淮北十二县与后来的江东吴墟,也就是现在无锡附近,距离现在的上海远着呢,何况那时还未形成大规模的人类聚集区,他来治水图什么呢? 总而言之,春申君治理黄浦江完全是明人穿凿附会。 但话说回来,为何会有这样的传说呢? 实际上,春申君治水的传说本在太湖流域流传,随着黄浦江的开凿,两地的联系加紧,治水的传说也就传播到了松江地区。时间久了,也就没人再去考证这个事了。 参考文献: 中村贵:《太湖流域春申君传说研究》,《荆楚学刊》2017年第4期, 龚家政:《春申君和申江正误》,《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历史冷知识
    网易读书
  • 西汉是如何衰弱的?被儒生吹上天的汉元帝,应该负这个历史责任
    17小时前
  • 外来的医生?华佗是印度人吗,这个词发音为何与梵语类似
    华佗作为两千年来中医的标杆性人物,一直受到崇拜,但围绕华佗的身份史学界产生了争议,华佗是不是外国人。 1930年陈寅恪发表了《三国志曹冲华佗与佛教故事》的论文,他认为《三国志·华佗传》中许多故事都附会佛教故事;而华佗是印度人。其最大的论点来自华佗的名称。他认为华佗之名源于梵语agada,意思是解毒剂、药丸。日本人松下明知认为华佗是波斯人,华佗乃波斯语Xwaday的音译,意思是王、神。此外大麻有致幻和麻醉性,在波斯有生产,华佗麻沸散的主料大麻可能就出自此处。 但后人对华佗外来说进行驳斥。尤其是在《后汉三国梵汉对音谱》中梵语agada,读音写作阿伽佗、阿羯佗,用“华”来翻译aga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唐代李贤注《后汉书》特地注明了华佗读音“佗音徒何反”。而中国人早就习惯用佗为名字,比如春秋的陈佗、秦汉的赵佗。华佗字元化,佗有美丽的意思,元化有上美之花的含义,完全符合古人名、字相符的习惯。 如果从名字方面无法搞清问题,就有人另辟蹊径,探讨华姓的源流。有学者认为华姓起源于封地,乃西周春秋宋国领土。所以华佗可能是宋国后人。而按照后世中亚来华者以地域为姓的习俗,比如安息人以安为姓,康居人以康为姓,月氏人以月为姓,如果华佗真的来自安息等地不该姓华。 有人从华佗出身入手探讨华佗来历。汉末仍实行察举制。明文规定察举孝廉必为汉人,蛮夷不得入选。而华佗就是孝廉出身,可见他必为汉人。 《三国志》中对华佗外貌描写并无特殊,“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就是个普通人,如果华佗真的是外国人,史书必然有相应记载。 综上可知,华佗确为汉人,其名字和梵文重合,不过是牵强附会。 参考文献 石舒伊:《华佗“外来说”辨析》,《中医药文化》2015年10期。#历史冷知识
  • 朝鲜人为什么疯狂崇拜文天祥?不仅是思念大明,更要夺取中华名号
    1天前
  • 高考该取消吗?“古代高考”科举,曾六次陷入存废争议,发人深省

    2024-06-05
    图片
    04:21
  • 古人作弊“很刑”:科举作弊五种方法,带小抄只是入门,千万别学

    2024-06-04
    图片
    04:12
  • 性格撑不起能力,结局一定烂尾,《不良人》中的李存勖就是典型
    2024-06-03
    3跟贴
  • 《金瓶梅》作者疑云:兰陵笑笑生真的是江苏人士王世贞吗?
    2024-06-02
    1跟贴
  • 儿童节:古希腊的儿童,男孩女孩一样养?看完觉得他们真不快乐
    2024-06-01
  • 两处墓葬截然不同,主人却有可能是一个?解密胡亥陵墓
    在历史记载中,胡亥是以庶人的仪礼安葬的。但是,胡亥到底安葬在哪里?以庶人的礼仪安葬,但是墓葬规格是什么样的呢?这些疑问似乎在2004年得到了解答。 2004年夏季,考古工作者在西安神禾塬西北部发现了一处秦朝的陵墓。令考古工作者震惊的是,此处陵墓的规格完全是按照天子级别建造的。而纵观秦朝前后短短十几年的历史,能够以天子级别入葬的只有秦始皇、周赧王、夏太后以及秦二世等寥寥几人。秦始皇的墓葬毋庸置疑,那么,这处墓葬只可能是另外几个人。考古工作者和史学工作者开始整理史料和文物,希望能够确定墓主人的身份。 根据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记载,秦二世被赵高杀死后,被安葬在杜南宜春苑。而这个地方,根据唐代史家张守节的考证,应该在唐朝万年县以南三十四里的地方。于是,史学工作者们按图索骥,开始探索唐朝万年县在哪里。学者们根据隋唐史料以及《两京城坊考》等材料,基本确定唐代的万年县就在如今西安市碑林区和平门外李家村东南的唐长安城宣阳坊内。更为巧合的是,在神禾塬发现的墓葬正在宣阳坊南方略微偏西34里的地方。从这点来看,西安神禾塬西北部的这处大墓至少从唐代开始,就被学者们认为是秦二世胡亥的陵寝。如果这真的是胡亥的陵墓,那么他是以庶人礼仪规格安葬的记载,就值得进一步考辨。 除此之外,关于胡亥的陵墓,还有一种说法。史学家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将西安市雁塔区曲江池南路的一处陵墓认定为胡亥墓。这处陵墓不但地理位置不佳,而且规模较小、环境幽僻。这些特点也符合《史记》中对胡亥以庶人仪礼归葬的记录。 当然,究竟哪处是胡亥的陵墓?又或者说,这两个都不是胡亥真正的陵墓?这些问题就需要未来的考古工作者进一步的努力了。 参考资料 《史记》 冯国.真假秦二世陵园[J].瞭望,2008,(14):62-63.#历史冷知识
  • 曾经的孤星共和国,没过独立声音最强的州,得克萨斯的独立与兼并
    2024-05-31
  • 从正常继位到篡位,从被人蒙蔽到恶贯满盈,胡亥评价的变化
    历代对胡亥的评价,总无外乎是篡位的皇子和荒淫无道的帝王。然而,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胡亥继位的评价曾经在史书上有过变化。 我们现在评价胡亥继位,基本都是采纳了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记录的内容。司马迁对胡亥继位的评价,那就是两个字——篡位。因此,从《史记》问世以后,大家对胡亥的评价就是篡位者。然而,在西汉早期,大家对胡亥得位的评价与司马迁截然不同。新出土的西汉早期竹书《赵正书》中,胡亥不但不是篡位,而是正常继位。赵正也就是秦始皇嬴政,这部书记录了他五次出游的历史。书中说秦始皇病情加重的时候,找来李斯和赵高商量储君。他不但认同了他们提出的胡亥继位的说法,还屡屡强调胡亥孤弱,让他们辅佐。可见,其实一开始秦始皇就已经认定要立胡亥为储君。而胡亥后期的胡作非为,完全是不听忠臣良言的结果。可见,在早期的历史评价中,胡亥并非篡位者,只是一位不称职的君王。但是,自司马迁记录了沙丘之变以后,历代史家都将胡亥评价为十恶不赦的篡位者。唐朝史家司马贞就评价胡亥是:“二世矫制,赵高是与。”即使到了今天,大家公认的说法依旧是胡亥篡位。 其次,千年来的史家对胡亥治国的评价却几乎相同。这一说法从西汉开始,一直到如今都没有发生过变化。西汉的贾谊的评价最为详尽,不但列举了胡亥滥用民力的种种不端,还指出他听信奸臣、杀伐无度。司马相如则直接指出,胡亥是“持身不谨,亡国失势。信谗不寤,宗庙灭绝。”西汉时期,大家还在批评胡亥的同时,指出是赵高乱国。到了东汉,大家对胡亥的评价就是直接批判他个人。如曹囧说胡亥“少习刻薄之教,长遭凶父之业!”唐代胡曾评价胡亥所作所为是“朝廷扫地空”。这种批判性的评价,直到如今也没有改变。 参考资料 董家寧.北大漢簡《趙正書》中的胡亥形象——兼談秦亡原因的不同歷史解釋[J].简帛研究,2019,(01):231-242. 张祚庥.从“不当立”到“篡位”——关于胡亥即位历史记忆的演变[J].古代文明,2022,16(01):113-119+159.#历史冷知识
  • 一个投靠伪满的“国贼”,为何被日本人杀死,死后又为中国纪念?
    2024-05-30
  • 秦国七代国君的努力,胡亥三年就搞没了,他到底做了什么?
    众所周知,秦朝二世而亡。秦二世胡亥也是位经常上榜的千古“昏君”的皇帝。那他究竟是怎么玩没秦国七代君主的统一大业的? 胡亥于公元前230年出生,是秦始皇的第18个孩子。小时候就跟随中车府令赵高学习法律。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外出巡游,带着年轻的胡亥同行。可没想到,第二年七月,秦始皇就因病在沙丘去世。为了防止叛乱,李斯等人封锁了消息,还用咸鱼的臭味掩盖尸体的气味。然后,他们逼迫公子扶苏自杀,拥立胡亥登基,史称秦二世。可以说,胡亥是突然间获得了无上权力。 然而,胡亥上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处死了战功赫赫的蒙恬父子,并且将自己的兄弟姐妹残杀殆尽。不仅如此,李斯和赵高利用胡亥对自己的信任,大肆残害良臣。他们把不服从自己意愿的大臣全部害死,并将自己的亲信安插在朝堂中。就这样,包括冯去疾、冯劫在内的一大批忠臣良将被害死,秦朝朝政陷入死寂。胡亥还在赵高的怂恿下,将李斯赐死。可以说,胡亥登基以来,做得最多的就是杀人。于国于民的好事,他几乎一件没干过。他还在赵高的忽悠下,彻底放权,每天只知道沉迷声色犬马。 胡亥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又一次大规模征发民工修建阿房宫和骊山墓地。此举可以算是压倒黎民百姓的最后一根稻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没想到,胡亥还不愿意承认有起义发生,只愿意听大臣们说这些人只是盗贼。直到起义军将领项羽打败章邯,逼近咸阳时,胡亥才意识到国将不国。赵高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于公元前207年逼迫胡亥自杀。此时的胡亥年仅24岁,仅仅当了3年皇帝。 参考资料 《史记》#历史冷知识
  • 西游记是禁书?别狭隘了,海瑞骂皇帝都没事,何况一本神话故事?

    2024-05-29
    图片
    04:37
  • 成也赵高、亡也赵高,胡亥如何一步步走向结局
    胡亥登基靠赵高等人支持,亡于赵高之手。可以说,他的一生都离不开赵高。那么,究竟是怎么让胡亥这位帝王被赵高轻易害死的呢? 秦始皇在沙丘去世后,胡亥在李斯、赵高等人的拥戴下,成为皇帝。但胡亥登基后并未全力治理朝政,反而沉湎于杀兄弟姐妹和忠臣良将。朝臣们不敢直言进谏,赵高更是趁机谋权,鼓动胡亥玩物丧志。李斯为了保住权力,直言进谏,但赵高却诬陷李斯全家,将之杀害。于是,赵高完全掌控朝政,甚至搞出“指鹿为马”的荒唐剧。 然而,此时的天下早已乱成一团。由陈胜吴广掀起的农民起义点燃全国,六国遗民早就不满秦朝的苛政,纷纷揭竿而起。虽然章邯镇压了陈胜起义,但他也在同项羽等义军战斗中节节败退。赵高原本就不懂军事,只知道一味指责章邯。最终,在巨鹿之战中,章邯被项羽击败,被迫投降。自此,秦朝再无翻盘的可能。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兵攻破武关,直逼咸阳。此时,胡亥才知道他一直被赵高蒙蔽,秦朝的天下已经要玩完了。因此,他多次表达了对赵高的不满。赵高为了能够继续保持权势,决定先下手为强。赵高命令自己的弟弟赵成和女婿阎乐带兵进攻胡亥居住的望夷宫。直到叛军的弓箭射到胡亥的坐帐,他才意识到发生了叛乱。他一面斥责宦官为什么不早早通报,一面往寝宫逃离。可惜,一切都太晚了。还不等胡亥逃走,阎乐就已经冲了进来。阎乐不但当面怒斥秦二世荒淫无道,还直接告诉他是赵高派他来的。当胡亥最后想请求再见赵高或者退位的时候,阎乐大怒拒绝,并命令胡亥自杀。就此,胡亥以这种悲惨的方式结束了自己荒诞的一生。 参考资料 《史记》#历史冷知识
  • 心学的最后践行,王阳明的两广行,圣人生命最后燃烧在南疆

    2024-05-28
    图片
    04:04
  • 诛杀兄弟姐妹,独宠奸臣赵高,人际关系注定了胡亥的灭亡
    胡亥作为秦始皇的皇子,他的人际关系基本上就限定在亲人和亲信之间。可正是这狭窄的圈子,让他缺乏获取真实信息的途径,最终被赵高蒙蔽至死。 首先,胡亥最亲密的关系之一,当然就是他的亲爹秦始皇嬴政了。嬴政的一生,可谓传奇。他的父亲异人当时还在赵国当质子,过得非常艰苦。不过,吕不韦却看准了异人的前程,认为他将来肯定前途无量。果然,异人后来继承成为秦庄襄王。嬴政自然也顺理成章成为太子。公元前247年,嬴政即位,公元前239年,他开始亲政。亲政后,他迅速平定内乱,压制叛乱,重用李斯、王翦等忠诚的大将,秦国威力逐渐强大。公元前231年,嬴政开始统一全国的征程。短短十年左右的时间,他就在公元前221年灭掉六国,统一中国。统一后,他创立了皇帝制度,推行统一度量衡等政策,开创了中央集权的专制时代。不过,他也实行严酷的法律,压迫百姓,胡亥受了他的影响,继续执行残酷政策,最终导致了秦亡。 虽然胡亥对他的兄弟姐妹们有手足之情,但他也不惜对他们下手。首当其冲的,自然是秦始皇的长子公子扶苏。他经常反对父亲实行过于严酷的政策。曾经他还劝阻父亲不要屠杀儒生,结果却惹怒父亲,被命北上跟随蒙恬抵抗匈奴。秦始皇临终前,留下遗诏,命扶苏继位。但赵高却假托诏令,立胡亥为皇帝。实际上的继承人扶苏自然难逃一死。公元前210年,赵高伪造诏书,令扶苏自杀。胡亥继位后,对其他兄弟展开残酷屠杀。公元前209年,他命人捕捉他的兄长将闾,将闾绝望自尽,连同其他三个兄弟。胡亥的另一个兄长公子高为了拯救族人,自愿为秦始皇殉葬。胡亥也答应了他的请求,还赏赐了十万钱,用于供养家族。 除此之外,胡亥最亲近的还有赵高。赵高这个人非常精于心计,玩弄权谋。他不仅赢得了秦始皇的宠信,还直接蛊惑了胡亥。在秦二世的整个朝代里,胡亥只信任赵高。结果,全国反叛不断,最终他也被赵高逼得死于非命。 参考资料 《史记》#历史冷知识
  • 没有他还会有明治维新吗?明的遗民朱舜水,为什么是日本的恩人?
    2024-05-27
  • 从小就刻薄无道,在位更闹出千古笑话,胡亥的奇闻有哪些
    “昏君”,这就是胡亥的千古形象。也正是因为这种形象,胡亥的各种奇闻逸事都离不开“昏聩无能”的刻板印象。 胡亥的奇闻,首先就不得不提遗臭万年的“指鹿为马”。这件奇闻不但在坊间口耳相传,而且还被司马迁记录在《史记》里。赵高在拥戴胡亥后,一直担心朝臣能否信服他的权势。恰巧这个时候,胡亥经常听到有人谈论沙丘之变。因此,赵高立刻建议胡亥清洗一波不听话的朝臣和皇室。胡亥对此深表认同,立刻对朝臣、亲贵展开清洗。赵高因此能够安插一众亲信进入朝廷。而当赵高扳倒唯一的政敌李斯后,他在秦廷的权势已经达到顶峰。到了这个地步,赵高也不再满足于做臣子,而是想进一步成为真正的帝王。因此,在一次朝堂上,赵高牵了一只鹿上朝。他告诉胡亥和满朝大臣,这是一只骏马。胡亥并不傻,直接嘲笑赵高鹿和马都分不清。然而,满朝文武大都居然畏于赵高的权势,附和赵高。当然,也有部分忠臣坚持这是鹿。结果,这些忠良都被赵高杀死。 胡亥的第二个奇闻逸事,是记载了他小时候的无道。据传说,胡亥小时候和几个弟弟一起参与了秦始皇宴请群臣的宴会。当他们提前退场时,都依次离开。然而,胡亥居然看着群臣的鞋子,想了个坏点子。他对着群臣摆放整齐漂亮的鞋子一顿乱踩,直到鞋子凌乱不堪才扬长而去。面对这种行为,他的兄弟们都叹息不已。等到沙丘之变后,胡亥继位为帝。曾经目睹胡亥如此无道行径的亲族都叹息不已,认为秦二世一定会失去天下人心。这一奇闻逸事,向我们非常完整地展现了胡亥刻薄无道。而千古文人又常常将这件事与大孝子孙叔敖出游见蛇,为母斩之的故事相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胡亥刻薄无道的一面。 参考资料 王子今.秦二世胡亥童年故事及相关问题[J].人文杂志,2010,(04):122-129. 赵存河.探析赵高策划的“沙丘之变”和“指鹿为马”[J].兰台世界,2014,(25):85-86.#历史冷知识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