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业一说财经

子业一说财经

网易号

关注
507粉丝
0关注
1.0万被推荐
IP属地:陕西

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12枚勋章

关注时事政经,喜欢人文和历史。

  • 过去,如果你要激怒一个日本人,就反复跟他提失落的三十年,记得当年安倍经常破防。
    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GDP曾经达到过美国的超7成,甚至比当年的苏联还猛,可是到去年仅剩下15%了。同样,曾经全球前10大市值公司中,日本独占了八家,而现在最高的丰田甚至连前50都排不进去。 从1990年见顶算起,日本的股市和楼市经历了长达20年漫长且惨痛的下跌,到2010年止住颓势时,两者皆跌去了约2/3,可以说普通中产一生的财富都烟消云散了,尤其是那个时代的日本人也爱买房。 现在,如果你要激怒一个日本人,就反复跟他说,巴菲特控制了你们国家的经济命脉。 好不容易经过十多年的货币超发和财政刺激,眼看日本经济就要走出通缩,结果美联储开始暴力加息了,日本再次成为美国案板上的鱼肉。 好玩的是,上一次日本被收割是因为经济泡沫,资本夺慌而逃,而这一次却是因为资产被低估,外资疯狂涌入,尤其是让巴菲特捡了大便宜。真可谓,次次上当,当当不同。 从22年初美国加息算起,日元在至今两年半的时间里,一口气贬值了近50%,从110出头一直最多跌破160(目前157),换言之,普通日本人以美元计价的财富缩水了一半。 这还没完,同样的逻辑,以美元计价的日本资产价格随之也便宜了一半,老辣的巴菲特一眼发现了这个机会,几乎是与美联储开始加息同时,大举买入日本的五大商社,到今天已完成控股(近10%)。 去年,这五大商社(三菱、三井、住友、伊藤忠和丸红)总营收61万亿日元,占到日本GDP的约10%,差不多刚好相当于三星在韩国的地位,现在已经是美国人的产业了,话说除了丰田,还有不是美国人的日本大公司吗? 这一切的症结,都要归因于1941年日本人的那次失败冒险,为此大和民族已经买了四代人的单了,在可预见的未来,恐怕一直都要买下去。
  • 台积电的市值(6.8万亿元)相当于2个腾讯、4个拼多多和5个阿里,也难怪其董事长刘德音嘲讽满满地放话,「华为永远也追不上来」。
    确实,不要说跟台积电相比,就是韩国的三星也能稳压华为一头。过去五年,三星电子的平均净利润近1800亿,是华为730亿的2.5倍,换言之,如果两者有同样的估值,华为的市值将只有三星的约4成。 当然,华为的市盈率不可能高于三星。除了拥有全球最畅销的手机品牌之外,三星还垄断了世界近4成的存储芯片生产,并且在芯片代工领域也只落后于台积电,而华为已经被欧美制裁遍了。 那三星市值多少呢?2.8万亿,仅略超台积电的4成。也就是说,即便国内投资者用爱国热情将华为炒到跟三星一样高的估值,甚至更高,华为的市值可能也不会超过1.5万亿,与阿里相当。 以上,并不是说华为不够好,只是说它真没做到「遥遥领先」,至少跟世界最一流的企业相比是如此。 事实上,在通讯设备领域,华为并不比欧洲的爱立信和诺基亚更先进,只是拥有更低的成本(便宜两到三成),才得以在全球攻城拔寨,走得还是Made In China的老路,就跟当下的电动车一样。 如此,更能说明台积电的伟大了。不仅在技术上保持着对三星和英特尔的代际领先,还独自生产了全球6成以上的高端芯片,当然也和英伟达一样,沾足了人工智能的光,成为这个时代次成功的卖铲人。 越写越来嫉妒,收复台湾、刻不容缓。 即便未来人工智能泡沫破裂,相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台积电都会是中国市值最高的公司,而且是断崖式领先。
  • 欧盟加税加了个寂寞。去年,中国一共向欧洲出口了约45万辆纯电车,然而有近6成都是由国内的外资车企完成的,例如美国特斯拉、法国雷诺和德国宝马,仅特斯拉一家就贡献了近3成。
    也就是说,真正受影响的中国出口电车只有不到20万辆,其中上汽集团的MG名爵是大头,超过了7万辆,当然也被征了最多的税48%,其次是吉利旗下的极星约3万辆,而全球第一新能源车企比亚迪只有不到2万辆。 可以看到,还是外国车企更有竞争力,甚至在欧洲最畅销的中国品牌,名爵和极星(包括吉利旗下的沃尔沃)之前也是欧洲品牌,只是被中资收购了而已,普通消费者可能并分不清。 整件事情中最讽刺的是,上海特斯拉明明向欧洲出口了最多的电车,但欧盟却不敢对其加税,还说什么适用特别关税,真是笑死人了,就是不敢得罪美国爸爸而已,还说得冠名堂皇。 欧盟虽然不欢迎中国出口电车,但却十分欢迎中国新能源车企赴欧投资。比如,几乎要将整个产业链搬到匈牙利的比亚迪,这次只被欧盟征收了最低关税(27%),另外已经在西班牙投产的奇瑞税率也很低。 说到底,还是欧盟忌惮中国的经济影响力,比如从头到尾就反对征税的德国,其一众车企差不多有4成销量来自大陆,中国想要反制实在太容易了,既然中国电车进入欧洲已成定局,还不如让它们直接在欧洲生产。 不光是欧洲,除了美国,中国的电动汽车正在畅销世界,趋势已经无法阻挡了,不是加个税就能击败的,就好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日系车一样。
  • A股的3000点保卫战又来了。
    这次背锅的是茅台。过去7个交易日,茅台的股价跌掉了近7%,继而带动权重和蓝筹股被抛售,比如创业板龙头宁德时代跌了11%、深成指龙头五粮液跌了9%。 很多人并不清楚茅台在A股中的定海神针作用。当前,茅台市值2万亿,其所在的上证指数总市值44万亿,茅台占比近5%。换言之,若茅台下跌20%,就足以带动上证指数下跌1%,换成点数,大约是30点。 当然,以上仅是单纯的数字考量,现实中茅台更是价值投资的风向标,正如开头所言,如果茅台股价崩盘,其余白马股也会因为信仰破灭而被抛售,如此大盘立马就会应声下跌。 至于茅台还会不会接着跌,答案显而易见,因为高端白酒的价格回调才刚刚开始,在上一轮白酒周期中,散装茅台的价格从2011年的最高超2000元,一口气跌到了2015年的800元出头,跌幅约6成。 说完了近忧,再说说远虑。长远看,价值股的潜在回调远算不上什么重大利空,因为很多票子已经随地产股跌过了,未来A股真正的风险其实是银行股。 要说市值占比之高,银行股才称得上遥遥领先。仅43家上市银行就占到了A股总市值的约15%,同样若板块整体回调20%,A股就得下跌3%,一整年的分红就没了。 为何银行股很危险呢?从19年央行降息以来,银行整体的净息差已经从2.2%,降到了今年一季度的1.5%,远低于1.8%的警戒线,但这几年,仅有之前涨到天上去的招商银行有过回调,其余大行甚至仍在上涨。 以上,还只是明面上的风险。众所周知,中国的银行跟地方债务挂钩很深,中间的烂账恐怕谁也说不清有多少,这也是过去很长时间,市场不愿给银行股高估值的最重要原因,未来伴随经济下行和财政紧张,情况只会更糟。 综上,以后3000点肯定会越来越难保卫,各位韭菜耗子尾汁。
  • 东北又开始整活了。不知道是吉林银行经营不善,还是地方政府实在缺钱,最近有媒体爆出,在某些支行取超过2万元现金时,居然需经辖区派出所同意,真是小刀拉屁股、开了眼了。
    大家可能还有印象,前两年被许家印掏空的盛京银行和锦江银行,恰巧也在东北(辽宁),这肯定不是巧合,说明该地区的中小银行经营风险非常高,能避还是避开吧,至少不要存50万以上在一家银行。 原因也显而易见。东北经济太差了,银行拉不到存款、也放不出贷款,就只能高息揽储、或者将钱贷向高风险领域,大银行可能还收敛一些,小银行为了利润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那东北究竟萧条到何种程度了呢,这里随便列举一些数字。过去十年,黑吉辽三省的平均经济增速分别只有2.7%、3.1%和4.2%,还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7%),真是应了那句「投资不过山海关」。 比GDP更直观的是人口。同样的十年,整个东北有近1200万人流出,几乎与我大西安总常住人口相当,到21年,东北已经没有一座人口过千万的超大型城市,也是应了那句「人往高处走」。 如此冷清的经济环境,各行各业,当然也包括银行,肯定举步维艰。因此,我的建议是,不要把哪怕一分钱存进东北的中小银行,你看上的是它们的利息、它们看中的则是你的本金。 就多跑两步路,存进中农工建交吧,利息少不了多少,用起来还方便。说难听点,真正的有钱人也不会把资金放在银行吃利息,见识过了那么多理财暴雷,你还想着高收益率吗? 其实,本来如果这些中小银行谨慎经营,是不会有多大问题的,要不然怎么说旱涝保收呢。 可是,架不住总有人为了利润要胡搞瞎搞,因此,对处在信息劣势的储户而言,就只能假定所有中小银行风险都很高,因为储户是没有能力判断孰优孰劣的,尤其是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 说了那么多,一句话,不要把钱存进中小银行,不止在东北。
  • 2024年男女平等程度排名:美国第43,日本第127,中国呢?
    2024-06-16
    1跟贴
  • 资产泡沫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即便它会崩盘
    2024-06-16
  • 伴随世界越来越动荡,黄金不会辜负每一个人
    2024-06-15
    1跟贴
  • 世界各国首富与人均GDP的差距,没想到中国居然遥遥领先
    2024-06-15
    2跟贴
  • 又一件中产标配,牛肉的价格开始崩盘了
    2024-06-13
    14跟贴
  • 教育永远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读书无用论是上层精心散布的阴谋论
    2024-06-13
    2跟贴
  • 新能源汽车内卷是福报,你不卷有的是人卷
    2024-06-12
    19跟贴
  • 一个预言:老胡迟早会彻底退出A股
    2024-06-11
    2跟贴
  • 只要有手,北京高中生就能考上大学。
    自01年那场著名的「民诉官」之后,北京就一直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最高的省份。近几年稳定下来的数据是,本科上线率约7成、一本近5成、211约14%、985超4%,几乎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 与人口大省,例如河南、广东和山东等差距就更大了。例如,人口近1亿且省内只有一所211的河南,一本录取率只有约1成、211不到3%、985不到1%,大概只有帝都的1/4。 有人一出生就在罗马,而有人生下来就只是牛马:这就是号称中国最公平的选拔考试。 当然,纯粹发泄情绪也没什么用。理性地看,录取率差异的背后是出身,然后是财富,再然后就是权力,教育资源适当向财富倾斜总比只向权力开放要好得多(有过这样的时期),也算是货币拜物论的市场经济下的应有之义吧。 既然钱能买到一切,就一定在某种程度上能买到学历。 事实上,为了高考落户到北京、上海和天津的做法已经落伍了。现在有钱人的操作是直接改变国籍,移民到发达国家,例如五眼、西欧和日本,然后再让孩子以国际生的身份考进来。 你懂得,对外国友人,我们总是过分热情,显然,一个美国人或日本人考清北复交,要远比北京人或上海人容易得多。 这件事中最讽刺的,还不是出口转内销的手法,而是移民到发达国家的条件,与落户到一线城市的标准几乎一样高(学历、财富、专长和产业),可见国内卷到什么程度了。 只是,现在还抱着学历硬卷,究竟能有多大用处,已经相当值得怀疑了,但是,穷人好像也没什么更好办法。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院,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 美股估值在扯淡:不仅是英伟达,也包括3万亿美元的苹果
    2024-06-03
    8跟贴
  • 一季度,几乎所有银行的净利润都在下降,是利空还是利多呢?
    2024-05-17
    40跟贴
  • 对中国电动汽车而言,欧盟不加税才是更重要的,就让拜登加着玩
    2024-05-16
    22跟贴
  • 以哈战争已经持续了大半年,期间以色列股市不仅没有大跌,反而还在迅猛上涨,从去年10月7日冲突爆发算起,特拉维夫(首都)TA35指数已经涨了约15%,这才是真正的越打越富有。
    要论搞金融,全世界就没有哪个民族比得上犹太人。有没有这种可能:以色列人不光在做多自家股市,还在做多原油、黄金和大宗商品,否则看不出它为何要主动挑衅伊朗。 都说犹太人是拜登的爸爸,这句话实在有一定的道理。美国的好莱坞由犹太人把持,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此外,犹太人在华尔街和硅谷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只是在政界稍弱。 稍微列举一些。金融领域:货币投机家索罗斯、贝莱德创始人劳伦斯·芬克、黑石集团创始人苏世民、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等;商业领域: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彭博社老板布隆伯格等。 再多提一嘴,由于干金融不用抛头露面,事实上我们看到的这些金融大鳄只是冰山一角,更多都隐藏在幕后,犹太人完整参与了华尔街从发迹都称霸的全过程,实力远比看起来的要恐怖得多。 比如,在麦道夫出事之前,大众有几个人知道他,但这个犹太人却一共从华尔街骗了650亿美元(约4700亿元),比上面列举的全部金融大佬身家加起来还多。 稍微扯远了,再回来。虽然犹太人在美国有相当大影响力,但归根到底,美国是全体美利坚人、而不只是犹太人的美国,内塔尼亚胡(以色列总理)在中东做得太过了,就连拜登也看不下去了。 没有了美国的支持,相信这场战争很快就会结束,说实话,以色列仇已经复得太多了,差不多得了。
  • 我又又叒叕产生10W+爆款啦,大家快来围观吧~
  • 泽连斯基:我需要的是俄罗斯的3000亿而不是30亿
    2024-05-14
    95跟贴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