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眼人谈教育

明眼人谈教育

关注
126粉丝
1关注
1851被推荐
IP属地:天津

12枚勋章

分享大学那些事儿

  •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年薪五十w招宿管!
    没听错,50w! 这在互联网里面也输很大的薪资包了。 而且能加入到苏世民书院的都是什么人? 那都是海内外显贵家的孩子,跟这些打好交道,以后可不止50w。 清华大学还是落伍了。 你这要是收费几十个w说不定都有人愿意来干活。 例如赌王何鸿燊的女儿何超欣就是苏世民学者之一。 要是跟她打好关系,以后往港澳发展还是很有前途的。 目前要求是硕士学历并且要有海外留学经历。 毕竟很多苏世民学者都是老外,没有海外经历可能真不好跟他们打交道。 工作嘛就是提供生活支持,教育培训,活动协调,说白了就是管家。 有的人说这是萝卜岗。 其实不是,因为并没有萝卜岗的特征。 有人说还是清华大学经费太多了的缘故。 其实不对。 因为这笔钱是黑石集团出,并不是清华大学出。 苏世民书院基本上大大小小的开销都是黑石集团负责的,选择清华就是因为要借助清华的名气。 而且这个书院是相当独立的,大多数情况清华大学本部管不了这个书院的事务。 一般情况下,清华大学其他学生是不能参与到苏世民书院的活动和进入住宿区的。 因为有的学生开玩笑说这是“租界”。 至于为什么这个薪资会这么高。 对标国际,主要是欧洲贵族学校,考虑到汇率,所以才高。 要是换成欧元,那其实就是正常的水平。
  • 浙江大学一位毕业生又弄出风波。
    这位毕业生在麻省理工学院深造。 据说是背着那边的导师发了很多论文。 然后被那边的导师发现,她的论文里面有捏造数据的情况。 然后她的导师把她给举报了。 你没听错,她的导师举报了她学术不端。 这位女子现在很尴尬。 心想这个地界的老师怎么这么不一样? 要是以前的老师心想学生这么上道的话,那岂不开心死了。 能发那么多论文还管什么? 发论文的时候把导师带上,不用导师出钱出力,就白得十几篇论文的挂名。 她估计纳闷了。 这要是以前的老师,那肯定很高兴,白捡了这么大便宜。 这位学生据说当初毕业的时候还得到了浙江大学的竺可桢奖学金。 是相当优秀的毕业生。 至少在浙江大学的评判体系里面是这样的。 前段时间浙江大学还因为评奖的时候闹出了一个大风波。 很多浙大的学生都很不爽,学校把他们大多数人当分母。 来突出获奖的那24名学生的优秀。 后面又闹出了其中一位获奖者疑似有学术不端行为。 但是到目前来看还没有查到,后续估计是没有了。 不知道这位学生后面该怎么跟导师处理。 要是闹大了被开除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毕竟在那边留学的花销还是很大的。 一旦被开除之前投入的成本,那全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没有任何收益。 不知道麻省理工学院吃不吃女生一哭二闹那一套。
  • 唐尚珺给他母亲立flag了。
    老唐说他想要攒钱,争取在两年之后给老家房子翻新。 他老家的房子已经有30年的历史了。 也是时候该翻新翻新了。 如果这是在语文课本上。 那这个房子翻新就意味着有阅读理解可以做了。 恰好这个房子30多年历史跟唐尚珺现在30多岁的年纪相接近。 是不是意味着老唐彻底放下高考的执念? 翻开人生的新篇章。 安下心来,踏实地念大学。 毕竟前段时间还传出老唐疑似回家报名明年参加高考。 后面被老唐给否认了。 只是很多人没有相信他。 老唐最后选择华南师范大学大家有没有一种奇异的感觉? 是不是有点像散户炒gu? 曾经老唐还是有点实力的,复读多年之后也是能够考上像吉林大学,重庆大学这种985学校。 但是他总觉得自己有希望能够冲击一下中科大或者是后来的清华大学。 于是他又复读去考。 后面却是一年不如一年理想。 可能考上上海交大那一年他迎来了小高峰。 但是那个专业实在是太差了,是护理专业。 老唐如果读这个专业的话,上交的名气给他的加持实在是太小了。 而且老唐一看就是老实人,不懂得如何去运作上交的牌子。 这里就不说什么高大上的了。 前几年教培比较火的时候。 我猜绝对有人拿着上海交通大学的牌子去干教培。 然后隐去自己念的其实是护理这种专业。 外面的家长一看,原来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大学霸。 掏钱的意愿纷纷上涨。 但是老唐还是没有选择变现,而是继续考下去。 结果大家也就知道了,情况实在不妙。 最后没办法,眼看着如果再不离场,可能下场会更惨。 于是选择在华南师范大学读书。 这就像有些小散,看到长势喜人的时候,觉得还能再创新高,于是握得很紧。 等到调整的时候呢,又觉得一定还有机会再一次冲刺,不愿意放手。 最后跌的太多了,实在没办法,只能抛出,然后离场。 搞半天发现没赚几个子。
  • 大连工业大学这个女生的事说出来也是挺让人感到惊讶。
    有的时候也感慨世事难料。 竟然能够看到这样子的事情。 可能这个女生当初倒贴那位外国职业选手的时候。 说不定以为还可以炫耀自己经历丰富。 跟外国职业选手有着负距离关系。 可是她没想到这名外国选手比她还狠。 直接公布在外网上面,炫耀。 还有个小插曲是,最开始一直弄错了她的名字。 其实黄婷这个名字是她母亲的。 她真实名字不是这个。 她应该是姓李。 然后有人就搜她的名字。 因为她名字最后一个字是生僻字用的少。 没想到就搜到了她小时候在某艺术比赛上获奖的文章。 后面更是把她家人的名字全给搜出来了。 真不愧是信息时代,只要上了网。 泄露了一个节点,总能通过其他信息搜索到。 这也告诉一些人,做了不能让别人知道的事。 千万不要在网上留下信息。 同时也了解到,大连工业大学后续处理应该是不会公开。
  • 今天是考研的第一天。
    利好上班族想要考研的啊。 双休的话都不用编理由请假了。 话说回来,今天才是第一天。 明天的才是重头戏。 能决定很多人能不能读研究生。 今天的政治考试结束后,肖秀荣老师说,真题是十年来最难的一次。 不过也不用担心。 太难了也就是大家分数集中在五六十分。 毕竟这门考试不是为了卡人。 而是以考促学,让更多人多学学。 真正筛选人的是明天的专业课。 今年考研人数少了那么多,加上很多学校今年也新增了硕士点。 基本上不是考985,211的,认真学了的都有书读。
  • 洛阳理工学院,大连工业大学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火了。
    大连工业大学这个事,当事人把之前一个让人很尴尬的词再次摆到台面上。 可以说,她这一努力,直接给杨笠等头子之前营造的护城河干碎。 话说大连工业大学简称是什么? 说大工我估计大部分人都以为是985的大连理工大学。 同时也让csgo以另外一种方式出圈。 当事人的照片网上传的到处都是。 不知道学生家长看了该怎么想? 就是大连工业大学遭受了无妄之灾。 本来都开开心心等着过年的。 结果出了这么大一个丑闻。 搞不好今年的精神文明建设奖没了。 不过也有可能他们的上级不上网吃瓜,可能不知道这事。 我记得好像是去年还是西安某所大学新生表演。 一位女生的出格举动好像也引起了轩然大波。 只不过好像也没有后续。 至于洛阳理工学院这次。 简直是让人哭笑不得。 他这个接反是真让人难以想象,这是能够接反的吗? 事情太过荒诞,有点不敢相信。 但是不知道为啥是这种事传开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一种转移注意力的手段。 用一种非常离谱的东西来替代事情的真相。 让大家都主观更倾向于认为这事是假的。 从而让大家忽略根源问题。 那就是如果你真没啥事的话,为啥你火了呢?
  • 中科大应该是国内大学里面资源最丰富的了。
    主要是因为中科大每年招生的学生很少。 今年才破天荒的本科新生超过了2000人。 之前都没有超过2000。 甚至在90年代,才堪堪突破了1000人。 但是这所学校又是985大学的配置。 并且是985大学里面资源以及各种条件相对来说是第一梯队的大学。 因此资源多,学生相对较少,分给每一个学生的资源就会更多。 之前就给一些得到保研资格的同学推荐过,到中科大去读研。 其中有好几个能去复旦,上交的,经过分析,最后都选择了中科大。 像复旦大学今年本科的新生就有4000多人。 一个学校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加起来好几万人。 就算资源再多,肯定也是不够分的。 毕竟大头还是在教授那里。 而选择中科大,极有可能会得到比其他同等级985更多的资源。 尤其是那些本科是双非或者是普通211大学的学生。 极有可能在中科大得到更好的培养来抹除第一学历上的劣势。 至少我知道的像跟国外大学合作的交换生的名额。 中科大要比其他学校多很多。 研究生到中科大去,相对来说还晚了。 本科要是科大的那是最好。 学生培养的国际视野,那是受益终身。
  • 一些浙江大学学生一觉醒来发现天塌了。
    原来是他们的老师帮他们用假的邀请信给他们去办签证。 然后被查出来了,导致这些学生被拒签至少十年。 这些学生里面有的已经有人拿到了到英国留学的机会。 结果被这么牵连,真就是欲哭无泪。 现在浙江大学的一些老师也是在赶紧想办法给那个用假的邀请信的老师擦屁股。 本来跟国外的大学都是商量好的,这些学生过去参加活动。 但是这个老师没有找对方学校拿邀请信。 而是自己用假的去找中介办签证。 我说句实话,能想到这一出。 我估计这老师以前没少干这种事。 而这中介能接这老师的活。 恐怕以前也没有少帮别人干过这种事。 这一次被发现之后,现在就耽误了很多人。 所以有的时候不禁感慨,世界上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在很多人眼里想进入到浙江大学这种名牌大学去当老师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但是浙大的老师也能做出这种不经大脑思考的事。 如果马后炮一点的说法,完全想不通,他为啥要选择这种方式? 明明可以选择没有一点风险的事,结果他偏要剑走偏锋。 结果在阴沟里翻了船。 不知道后面这大会怎么解决那些准备留学的同学的事? 你说会不会给他们保研名额,让他们直接在浙大本校升学? 还是说让他们再耽搁一年,参加明年的考研,给他们保证只要过了线就要? 而那些没有读研的我估计能给到的补偿措施就很少了。 对于他们这种是最亏的。 万一以后工作了,想要出去留个学。 像英国的一年制硕士那么发达,那不是没有办法选择了吗? 而我估计过了这村就没了这店,后面学校估计是不会做任何补偿的。 就像有的地方就有这种情况,新任的说上一任留下的烂摊子关我什么事,我全部都不认。 而且他们将来想到英国去旅游,那估计也很那就没机会。
  • 韦东奕在网上被人称为韦神。
    不仅做得一手好题,还成功在北京大学这种顶级学府任教。 更让他受欢迎的还是他对于数学的痴迷和生活上的质朴。 符合大众对于“扫地僧”的刻板印象。 也有可能是受到一些特定的教育的熏陶,很多人认为像韦东奕这种一心一意,对其他毫不在乎的人,才是一名科学家该有的样子。 不过个人还是觉得,韦东奕还是要花点时间,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 毕竟更丰富的生活能给他自己带来更多的好处。 而且不得不说,一个良好的外在条件对于吸引异性也是很有帮助的。 像钱学森先生年轻时候就是风度翩翩,他也娶到了蒋英这么漂亮的一位音乐家。 可谓是佳人配才子,神仙眷侣。 科学家没必要放弃这些美好的生活。 其次韦东奕现在年轻,还是自己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 科学家到了一定年龄也要考虑符合年龄的事。 最近北大隔壁的清华,也有一位副教授,这也是一位卷王,现在拿到了清华的长聘。 可是现在也在为孩子升学,自己职业发展方向烦恼。 而他跟韦东奕都是搞理论研究的,区别在于一个是物理,一个是数学。 所以他们这是有一定相似性的,可能现在这位副教授面临的问题,就是韦东奕将来也需要考虑的问题。
    社会话题讨论圈
  •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是一所独立学院。
    近期出现的两个女生之间的事看起来也挺离谱的。 看到网上一种离谱的说法,说是一个低年级的女生因为考试压力太大,嫌学姐宿舍太吵,然后…… 至于真实情况,还有待后续跟进吧。 独立学院按道理来说,根本是两所不同的大学了。 之前很多人就把这种所谓的学院跟大学里面的二级学院当成同一回事,其实不是。 像厦门大学的法学院,经济学院,电影学院,那都是属于厦门大学的一部分。 而嘉庚学院是另外一所独立的大学。 嘉庚学院后续会发展成什么样子,现在都不好说。 有些学院变成了大学的一部分。 例如北师大珠海学院变成了北师大的珠海校区。 也有的独立学院就是彻底的独立出来,甚至主动剥离跟大学的关系。 像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现在就变成了成都锦城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变成了浙大城市学院。 像这种独立学院在很多年之前刚刚建立的时候,一些人甚至得到了一些超大的红利。 例如之前有个学生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利用国外的大学对于独立学院的不了解,把他当成是浙江大学的学生,然后一所国外很有名的学校把他录取去读硕士。 甚至有传闻说某独立学院第一届学生,在毕业的时候拿到了校本部的毕业证,只不过年代太过久远,现在也无从考据了。 至于这一次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这个事,不知道后续能不能有后续。 就像前段时间北航跟清华的那些事,清华都对男生做出了处理,而北航一直没有说怎么处理那名作弊的女生。 而这一下倒好了,两名女生之间的争斗不知道学校打算怎么处理? 还是说拖到冷处理?
    社会话题讨论圈
  • 话说大家觉得北师大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
    可能很多人以为它是一所师范类的大学。 毕竟他是六大部属师范大学之一,名字带师范的两所985大学之一。 根正苗红的教育部亲儿子。 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北师大现在其实是一所综合类的大学。 而同为六大部属之一,985,双一流A类的华东师范大学,他就是师范类的大学。 北师大虽然叫师范大学,但是志向一直不在此。 很久之前就听闻北师大的学生出路各行各业都有。 并不是把当老师当成主流出路,这跟其他的师范大学是很不一样的。 尤其是这几年把珠海学院变成了珠海校区,堪称是神之一手。 本来本部占地面积就不大,有了珠海校区的加入,校园面积得到了极大的扩张,非常有利于新的学科布局。 而且珠海这个地方经济比较发达,同时区域内缺少顶级高校的强力竞争,不像北师大本部,上面清华北大两尊压着,一点脾气没有。 同层次的北航,北理工等大学都是成名已久。 可以说这是给北师大发展谋求了一处蓝海。 #萌芽计划·新人创作挑战#
  • 这次看到一所二本大学人才引进的公示。
    基本上可以看到里面的学校全部都是国外水硕。 可能其中青山学院大学会有名一点,他在当地也是一所非常著名的私立贵族大学,出了当地很多的知名人物。 我估计里面的学校绝大部分人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 而且这些地方的物价搞不好都没有咱们一线城市的物价高。 过去读个书成本不会特别夸张。 说实话,有一点我没有想懂。 这些学校即使是国外的,但是也是相当相当一般。 这些人为什么不直接考一个国内二本学校的硕士呢? 这些年国内很多水平一般的大学都在研究生扩招。 并且他们这个专业学习的难度也不高。 不会这些人真的连一点学习能力都没有吧? 即使他们留学的花费不高,但是呢,如果在国内读研究生,这节约出来的钱拿去吃喝玩乐也多是一桩美事。 还是说要是知道是国内的学校,大家都清楚是什么样子,这个时候公示出来就会引起非议? 所以就选择出国留学。 不知道就也许会更好一点的想法? 这些人家里应该是不缺钱用的,也不差那点工资。 不过我认为最多20年他们应该也能收回到留学付出的成本,可能这也是他们家长愿意投资的理由吧。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根本就等不了这么长的收益周期,但是家庭比较好的,他不指望着靠这个养家糊口,他花了几十个w在退休之前总是能够收回成本的,并且这份工作附加的价值还是挺不错的。 至少在很多人眼里都是一份体面的工作。而且十分稳定。工作强度也不高。 没准后面运作运作还能有一些超额收益。 所以光看这张表,其实还是能看出很多东西的。 这让我想起以前投资过的几支gu,当年割的时候是亏了的钱的,但是把时间放长远一点,现在的价格是远远高于当初的。 这也是当初本比较小,稳不住,要是直接当成价值投资放在那里,后面受益也是超预期的。 这好像是一样的道理。 #萌芽计划·新人创作挑战#
  • 深圳海洋大学第一期生活区建设基本上快完工。
    深圳也终于建设了自己的海洋大学。 说实话,我搞不明白深圳建设海洋大学是不是资源的浪费? 毕竟同省本来就有广东海洋大学。 在建设一所海洋大学,似乎好像有点没有必要。 不如把资源集中起来,先把广东海洋大学建设好,建设成双一流大学。 当然这对于学生来说肯定还是好事。 如果说有更多的一本大学被建设起来,那对于学生来说肯定是更容易能够上大学的。 只是这个大学没什么牌子,认可度也就那样。 尤其是这些年实际情况大家也清楚。 名校学生都有点消化不完,更别说这种刚刚建立起来的学校。 其实早在两年之前,深圳海洋大学已经开始招生了。 只不过是有限制的招生,并且是拜托南方科技大学帮忙培养的。 也就是说他是没有独立招生的资格的,现在查招生代码是查不到的。 光看现在这所学校的专业分布。 应该是工科,法学,金融,管理等专业,可以说基本上都是一些复合专业,并且还很新。 适合提前布局。 如果家族里真有这个实力的话,或许也是一种长远的投资。未来这方面应该是有发展的前景的。
  • 今年共增设战略急需专业布点1673个,撤销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布点1670个。
    有没有发现,撤销和新增的专业数量基本上是相等的。 也就是撤销多少又新增多少。 四川大学拟撤销音乐学、表演、动画、保险学、广播电视学等31个本科专业; 兰州大学拟撤销药物制剂、中药学、教育学3个本科专业; 重庆交通大学拟撤销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3个本科专业。 当然今年也曾经爆料出一些新专业,看着名字取得很高大上,实际上就是天坑专业伪装的。 例如智能建造,看着有智能两个字,其实就是土木工程。 学生如果真的当成计算机,人工智能来学,拿了就是上大当了。 这年头希望该专业的时候,把培养方案也与时俱进的改一下。 不要老是新瓶装旧酒,耽误了学生前途。
  • 差不多还有半个月就有研究生考试了。
    今年的研究生考试参加人数又减少了几十万。 对于考双非大学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利好。 毕竟减少的基本上都是考普通大学的。 考985大学和一些比较热门的211大学的研究生的人数一直是稳中向好。 毕竟进入了更高的平台,对于以后的发展或者是工作的起点都会有更好的提升。 随着这些年大环境的变化。 很多人发现读了一个普通学校的研究生,跟读了7年大学,没有多大的两样。 大部分普通学校的研究生对于以后的提升实在是太微弱了。 加上这些年竞争又很大。 我甚至见过有的人考了400多分,结果读的是非发达城市非热门院校的普通一本。 虽然专业是信息类的专业。 但是这个分数如果不去冲击北邮,西电这种211的话,或者是其他985大学,那肯定是巨亏。 结果这些人竟然能够安心读下去。 不知道,他们三年毕业之后,回过头来会不会为当初的决定而感到后悔。 这两年真的是风云变幻。 能给应届毕业生开出高薪的企业基本上要求是一年比一年高。 除了极个别技术过硬的人才可以放宽标准。 大部分都把门槛限制在了211以上,好点的甚至考本科和研究生双985。 这恐怕也是这两年研究生考试大幅下降的原因之一。
  • 没想到在今天竟然能看到有人说土木工程在四年前是工科里的老二。
    我寻思着四年前不是2020年吗? 这个时候好像确实有一些所谓的高考志愿指导名师在吹牛说土木工程有多好。 当时只能说话不全对。 当时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国内的就业确实不怎么好,但是在国外就业还是有竞争力的。 但是说土木工程是工科里的老二,这种话也未免太大言不惭了吧。 我不是很懂,为什么有人能信誓旦旦的说出这种话? 在2020年的时候,也就是四年前就算计算机的泡沫还没有被完全戳破。 论工科里的老二这种专业,电气,电子,自动化,通信等等互相掰腕子,土木真的比得过谁? 当然前提是你真的能学得懂这些专业的一些精髓。 如果沉不下心来,不愿意去打磨自己的技术能力的话。 这些行业的高薪跟你也是没有任何关系的,甚至极端一点,连入行都入不了。 至少在我的信息里面,土木工程从14年开始就在走下坡路了。 只是很多人有赌徒思维。 他觉得自己绝对不是最后接棒的人。 其次就是眼界过低。 对于行业衰亡的下场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总觉得可能还有一份旱涝保收的工作,看着好像也行。 这种言论没想到能够在今天看见。 感觉也是挺离谱的。 你说在18年,19年认不清楚,还可以说朋友圈里面没有一个土建行业的从业者。 都20年了,还有这种认知,那很明显就是你不当耗材谁当耗材?
  • 双一流为什么不能有原来的985,211高校下车?
    原因其实很简单,实力够的得到资金发展越来越强,跟其他学校拉开差距; 实力不够的,想想为什么人家实力不够还能评上吧?那指不定是有什么非他不可的原因。 所以这一类学校别看硬性实力不足,但是说稳,他们是最稳的,稳坐钓鱼台。 例如延边大学,石河子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等。 原来的985,211拿到专项的建设资金,比其他学校对建设了那么多年,没道理越办越差。 如果后面的建设计划把原来的学校剔除在外,导致原来的学校一蹶不振,那不是造成前面的投资浪费了吗? 这个大帽子没人愿意顶。 所以但凡有人说双一流没有学校下车,含金量不如985,211。 你都可以认为他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还停留在小孩子阶段,不是以一个成熟的成年人看待问题。 按照发展的观念看待这个问题,你会发现,随着对教育的持续投入,有帽子的学校应该是越来越多才对。 变少了那是落后,退步。 因此也有学者认为,双一流大学应该从147所扩张到200多所比较合理。 对于热门学科,想进入双一流的难度很大,但是冷门学科,竞争就没有那么大。 但是无论是热门学科还是冷门学科,都是不可或缺的门类。 齐头并进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现在有个问题是,第三轮双一流要2027年才评,第四轮双一流要2032年才评。 这么长时间,后来者还会继续搞双一流吗? 还是自己重新做一个新的项目,这真的说不准,毕竟时间还是太长了。 要知道985工程也就才搞了二十年就没有再搞了。
  • 突然发现名牌大学非高薪类专业的学生出来干教育,培训好像真的专业对口。
    毕竟这是为数不多的能满足一毕业就能拥有十年工作经验的岗位了。 能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在初中或是高中都是非常优秀的。 初中高中一共六年,再加上大学的四年,这一下就是十年了。 一毕业只要做了教培直接跟人说拥有十年一线工作经验。 可惜这个档口没几年就被关了口子了。 其实现在入行也能入。 只是没有当时那么好入了。 这一行的话,最好是一进大学就要开始准备实习了。 找个靠谱点的机构,先积累点底蕴和名气。 虽然现在很多都不让干了,但是据说在老家那边,很多家庭一年在孩子身上花费的补课费还是不少。 有些孩子初中还没毕业,就开始在学习高中的知识了。 见过一个最卷的孩子他在高一入学的时候,基本上把整个高中的数学框架都梳理了一遍。 高一整个学年结束,高中数学的知识基本上完全掌握了。 这种不补课,估计是不现实的。 我认为像什么浙大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这些学校的一些不怎么赚钱的专业搞教育,绝对不会辱没他们。 他们如果要干本职工作的话,一定会在工资上感到深深的被蔑视。 他们的学校在大众眼里都是绝对的名牌大学。 很多家长更愿意相信他们有能力教好自己的孩子。 只要名气积累起来了,带上10个学生,一个学生一个月1000块钱那么,一个月就是上万的收入。 还不打折扣。 这在不发达的城市很难,但是在一线城市二线城市都比较正常。 我表弟读高中那个时期,我甚至在一个18线的城市里面见到过一个小时收费200块钱的老师。 光两个周末补上5个小时,那就是1000块钱了。 只不过现在的难度是如何让有需要的家长知道你。
  • 现在吃不了学习的苦,将来就会吃生活的苦,这句话对吗?
    估计这是很多人在读书的时候都会听父母和老师讲的一句话。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句话非常有道理。 毕竟我们都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所以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读书的时候多努力,将来工作的时候可能起点就会更高。 尤其是没有进社会还在学校的时候。 这些年我估计有很多大学毕业生可能会对这曾经的真理感到怀疑。 这两年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可能都感受到了寒意。 曾经听自己的学长说年薪三四十万有手就行的985大学的学生发现,到自己这里可能找一个只有学长学姐一半工资的工作都很难了。 好好学这个专业,以后就不愁找工作的普通大学生们可能会发现,好好学了之后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 想找到满意的工作还是非常愁。 现在甚至连进厂都不怎么招研发岗位了。 一些工科专业的学生毕业一找工作一发现基本上大部分都是销售。 有的话,似乎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看上去好像是那么回事。 但事实上却并不是强相关的,他看上去是真理,但是他不一定会生效。 现在吃不了学习的苦,将来就要吃生活的苦。 现在似乎好像变成了,只要你能吃苦,你就有吃不完的苦。 有的人出生在比较好的家庭,这一生好像真不用怎么吃苦。 或者是有些人运气比较好,人生一帆风顺,也吃不了什么苦。 然而更多的人却是一直努力一直吃苦,但是始终没有跳出某个境界。 这两年大学毕业生的出路,让很多鸡娃的家庭也很受伤。 孩子在读书的时候花大价钱请老师补课,甚至是有些妈妈也全职陪读。 然而有的学生只是考上了比较普通的大学,没考上那20来所公认的名校。 最后发现孩子工作之后,连当初的补课费都一时半会难以挣回来。 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 以500多分通过专项计划捡漏北京大学的两名河南学生已经毕业了。
    其中一名是直接选择参加工作。 而另外一名则是选择读研究生。 他们当时被录取到了北大的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有的人肯定会说这两位同学打破了当时很多人说他们两个在北大跟不上进度的断论。 实际上在我看来,这并不完全正确。 因为这两位同学他们的本科专业都是很冷门的,并且对于数理要求都不是很高。 甚至可以认为是偏向于科学的文科专业。 这种专业就算是在清华北大里面,难度再高都高不到哪里去,只要踏踏实实学习,肯定是能毕业的。 毕业的难度并没有跟我们想象中的清华北大的难度相联系起来。 而真正把这个难度跟我们印象中的联系起来的那些专业叫计算机,叫人工智能,叫数学,叫物理,叫自动化等等。 发生在这两名同学身上的事,也给知乎上一个很老的话题画上的句号。 之前有个提问说,是不是好大学里面河南学生都发展的很好,都很受大学老师的青睐? 北大就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即使知道他们两名学生将会进入到北大只要有考上普通一本的水平就能毕业的专业。 但是还是拒绝了这两名学生三次。 嫌这两名学生分数低。 但是从另外一种角度来看,我们也发现北大对高分学生其实不太负责。 这种专业把高分学生招进去,学生要么自己跑路,要么就在这个专业蹉跎下去。 这个专业对于高分学生来说是没有什么发展前途的。 两人都没有保研成功。 但是其中一名赵同学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只不过他的研究生专业是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这个专业我记得曾经好像在网上有消息说,北大的古生物学好几年都是一根独苗,那为数不多的学生如果转专业或者退学的话,这个专业将没有本科学生。 也不知道赵同学这个选择是否是正确的。 我认为可能好点的路就是争取再深造,读个博士,看看还有没有其他学校有这个专业,进去当一名大学老师,那也是很体面的职业了。 或者是去参加选调,要么就去考公,考上了进入体制内北大的牌子还是很够用的。体制内对于清华北大的新人高看一眼,那不是说着玩儿的。 这几年再去当老师,我不知道是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当老师的话,可以试试往竞赛教练的方向发展。 如果能带竞赛的话,那也是一条好路。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