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渐起,白露为霜,

故国神游,吾谁与归。

看展之前,

明明已经给大家请来两位导游

仙飘飘策展人mix潮爆道长,

为大家讲讲那年那粤那些事儿。

牛晓琰

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国古典文献专业。2008年任职于广东省博物馆图书中心。喜欢古籍,在古人的文字中探索历史。爱好书法和古琴,在泠泠琴声中追求心境的宁静与满足。

广东在明代以前多是作为官员被贬谪的流放地,比如苏轼被谪岭南时,曾在诗中写道“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的句子。唐宋时期,海洋贸易的发展,为整个岭南文化的勃兴带来了契机。到了明代,人文教育的兴盛崛起,使广东这个商业之都同时散发出浓厚的文化气息,各处书院林立,出现了大批在当时和后世都深有影响的学人。

学霸大儒:陈白沙

谦谦君子:森琅公

展览玩家:明明

岭南文人具有较强烈的个性,更多地关注到个体的独立精神。比如“江门学派”论学讲求“自得”,提倡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不仅可以质疑老师所传授的内容,哪怕是读先贤圣哲的著作,也一样是站在平等的立场上,通过自己的思考来消化和吸收。他们同时也有着刚直不阿的风骨,像南园五先生、梁元柱、陈子壮这些名士,大都有着在朝为官不肯依附权贵,被削职还籍的经历。

他们返粤后悠游林下,结社唱酬,产生了大批的文学艺术作品。另一方面,在明末动荡的时局中,他们又萦怀于国事,投笔从戎,乃至以身殉国。策划“荟雅南州”的本意,就是想向观众呈现当时广东讲学风气下的人文氛围,文人们如诗如画的艺术世界,和精神风貌;感受那个时期广东文人的生活。

李聪

号明通。广东省博物馆陈列设计师,东方美学生活践行者,中国胡子会会长。如果在博物馆偶遇,招呼一声“道长”,他会十分高兴哟~

由于广东气候湿热,现今保存下来的原明代岭南建筑、园林遗存非常有限,多数都经过了后期的改建或重建,能参考的实景资料很少,这成为设计中的一个主要难点。因此,在空间表达上,参考同时代的其它地域的建筑与园林,以及明代绘画中的场景描述,再结合展览的内容提纲,运用了书院、门廊和明式书斋场景复原的手法,点缀以透窗、芭蕉、竹石等历代园林的常见元素,结合书、画、诗、酒、琴、茶、花、香等实物的展示,运用现代的设计语言,为观众营造一个可参观互动雅集的意趣空间,以行走于书斋学院之间,游玩于山水园林之处,雅集于竹影琴韵之中,凝视于年代雅物之微,共赏明代的精致与风雅。

有策展人与设计师双重加持,让明明给你送上穿越秘籍——精彩展品抢先看!

明 陈献章草书种萆麻诗卷(局部)

明代广东书风颇具革新精神,且人才辈出,直与中原争衡。其中首推大儒陈白沙,他以茅草制“茅龙笔”,书写时笔划遒劲,别开生面。这种苍劲峭拔的书法,一扫明初甜熟的书风,因此震动中原,令世人耳目一新。

明 赵焞夫绘 陈子壮等诸家题 《肤公雅奏图》卷(局部)

这幅手卷是广东诸位诗人名士送别袁崇焕所作。崇祯元年(1628),袁崇焕被朝廷起用,第二次督师辽东。离别广州之际,粤中名士在光孝寺为他送行。其间赵焞夫作画,陈子壮等十九人题诗图后,遂成《肤公雅奏图》。

明人说“砚为文房最要之具”,出产于广东肇庆的端砚作为名砚之首,自然是文人书案上的必备之物。张萱(1557—?),字孟奇,号九岳、西园,明广东博罗人。万历中举于乡,官至平越知府。好学博识,工书善画。精鉴藏,嗜读书,手不释卷。尝谓:“寒可无衣,饥可无食,病可无药,不可一日无书”,时人谓之“书淫”。砚身周侧浅雕文人雅会曲水流觞的画面,并有题诗两首。砚背刻小楷兰亭集序,落款“万历壬午夏四月惠州张萱作于平越”。

琴背颈部刻篆书“天蠁”,下有“万几永宝”印文。龙池左右两侧刻隶书“式如玉,式如金,怡我情,声我心。是谓天蠁之琴。东樵铭。”下有“东樵”、“岭南潘氏海山仙馆宝藏”印文。“天蠁”琴是广东四大名琴之一,相传为唐代成都名琴匠雷氏所制,著名诗人韦应物的旧物。1984年1月,经音乐专家鉴定,认为是明代古琴。

9月10号和15号展厅

均有明琴雅集(古琴演奏)。

所用古琴是是明代古琴“玉露篁”,私人收藏,与上海博物馆藏琴“雪江涛”、香港中文大学藏琴“玉堂春”同出一门。

相约六百年,我在这里等你。

明明如粤,邀君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