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斥着自动化和机械化的智能时代,手工制作显得格外紧俏,古老的工匠手艺吸引了不少年轻人,他们用创意给传统技法披上了时尚外衣,让生活充满了新意和惊喜。今天介绍给大家三位来自英国的厨具手工达人,从木质雕刻到钢铁锻造,他们用古老的手艺留住了生活的新鲜。

用锯子雕勺子的苏菲·塞卢

逃离伦敦生活的忙碌重压是28岁的苏菲·塞卢(Sophie Sellu)四年前在苏塞克斯(Sussex)报名参加为期一天的丛林谋生技能课程的最大动机。“我学会了如何安全地使用斧子锯下树枝,还可以自己制作刀以及雕刻勺子。”苏菲塞卢说到。 第二天,她就买了一把斧头和一把刀。“我父母开玩笑说我姐姐带着杂志回家,我回家时却带着刀。”

塞卢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室内设计师,白天在服装公司Jack Wills上班,是一名趋势预测员,晚上就开始制作勺子,来消解白天工作的紧张。2014年公司的裁员成了她把业余爱好变为全职事业的一剂催化剂,“我觉得如果我现在不给自己一个机会尝试,我可能就永远不会下定决心做这件事。”

随后她参加了王子信托组织的企业援助项目,在他们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了商业计划并得到了低成本创业的贷款启用资金。四个月之后,“纹理与结”诞生了。除了勺子,塞卢也制作砧板,黄油刀,咖啡勺,碗等其他厨具

塞卢的公司最初只是坐落在她父母的车库里,现在她在伦敦东部已经有一个自己的工作室了,在那里她建了一个小木棚专门放她的车床工具。和那些纯粹主义者形成对比的是,她还使用带锯(在两个轮子之间有金属刀片拉伸的电锯),而不是用斧头去创建勺子的基本形状。她说:“只有当你使用绿色木材的时候,可以使用斧头,但是我没有足够的库存。相反,我使用回收木材,但是他们雕刻起来更难,这也是我需要带锯的原因。”

收集和采购木材以及组织在伦敦各地举办的常规工作坊占据了塞卢的很大一部分时间,但是当她在工作室里的时候,她力求每天都要制作10件作品。“在我还没打算做生意的时候,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我的勺子们搞到公开电话宣传,最近开始有买家联系我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刻。”塞卢兴奋的说道,她的下一个计划是写一本有关回归自然的书。

在木工坊里烧陶瓷的汉娜·博尔德

二十九岁的汉娜·博尔德(Hannah Bould)四年前她的第一次陶艺晚课上说,“当我坐在这个陶艺拉胚机前的时候,我就对这东西深深上瘾了。”当时,已经获得插画学士学位的博尔德正在伦敦东部的一家美术印刷工作室工作,“我当时生产的作品并不是我自己完成的, 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完成其他艺术家设计的蚀刻和平版印刷作品,那时候我感觉自己创意匮乏,有点迷失。”博尔德说, “我接触陶艺的第一天就深深爱上了它。这种用不一定正确的手法学习的观念让人耳目一新并且它可以实现某一种具体的用途,做出符合目的的东西,而不是纯粹的装饰。”

博尔德的陶艺课程由陶瓷学家斯图尔特·凯里(Stuart Carey)教授。在凯里一年的课程和实习期间,她花了大部分晚上和周末的时间,用她的陶瓷家朋友卡伦·巴丁(Karen Bunting)赠送的一个20世纪70年代的拉胚台,以及一个从加姆特里(Gumtree)购买的小窑不断锤炼自己的技能。

幸运的是,她有一个完美的空间:在她父母伦敦家里的花园有一个木制工作室,以前这里为她的版画复制家后来成为画家的母亲所用。她还在纽约为波特·海伦·利维(Potter Helen Levi)做了两个月的实习。“与海伦合作,我看到了如何从陶瓷中体验生活,并且为自己而努力。这让我了解建立一个工作室的实用性。我带着明确的想法回来,并且深深明白自己到底要做什么。”

在社交网络的传播下,她的油画、杯子、碗和花瓶很快就被伦敦北部的零售商发现。博尔德说:“我的灵感来源——马蒂斯,毕加索和野蛮的建筑,一直都和印刷、陶器是一样的,”博尔德一年前辞去了印刷工作室的工作,并专注于陶瓷工艺的全职工作。

今年博尔德希望能有时间来尝试更多新鲜的东西,比如粘土和釉面。博尔德解释说:“陶器背后有太多的科学,许多反应发生在釉料和温度上。在陶瓷上投入的越多,你就会发现有越多的东西需要了解。”

和哲学博士组团做刀的罗斯·哈里斯

27岁的詹姆斯·罗斯·哈里斯(James Ross-Harris),这个昔日的金属工人现在是布伦海姆制造公司(Blenheim Forge)的三个成员之一,在过去三年中,这家公司凭借其手工厨刀名声大噪。“是大马士革钢带领让我们走进制刀之路。在此之前,我们觉得制刀这件事和我们完全没有关系,但在研究钢铁之后,我们越陷越深,现在也成了制刀厂商。”

日本刀大师在世界闻名且备受喜爱,因为他们最强。而大马士革刀片则是通过将不同钢材层叠在一起熔制而成的。罗斯·哈里斯说:“我们成功试验制作出一把刀,并且结果惊人之好。但我们第二次试的时候,那简直是一场灾难。在接下来一年的时间里,我们试图复制第一次的成功并孜孜不倦的努力着。”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自学成才的三人组:罗斯·哈里斯、 32岁的哲学博士乔恩·华沙夫斯基(Jon Warshawsky)以及29岁在澳大利亚内陆的道路建造工人理查德·华纳(Richard Warner)决心全职从事制刀的事业。他们将原本在花园内进行的锻造工作搬到了伦敦南部佩卡姆(Peckham)铁路拱洞的一个车间内。他们利用回收的材料独自制作了很多机器设备,包括砂带磨光机和巨大的磨石。

“我们以日本的刀具制作方法为模型,设计了我们的制作车间。如果你去一个德国的工厂参观,那看到的可能全是机器人,但是日本的生产方式十分手工化。我们花了好几个小时观看视频呢。” 詹姆斯·哈里斯说到。平常他们三人的分工基本是这样的模式:一个人在做加热工作(加热金属并通过反复锤打和折叠进行塑形),另外一个人负责打磨(本质上就是使刀片变得更薄),第三个人则在制作木柄。由于涉及到多个制作阶段,每把刀的制作时间大概需要三周左右。

他们产品第一次的成功出售是在当地的一个市场。现在他们的客户已经拓展到了各大厨师比如西蒙·罗根和弗朗西斯·马尔曼等,他们也为去年开业的泰特现代美术馆餐厅制作了牛排刀。但他们并不打算止步于此,现在三人还在进行机器制造的工作,罗斯·哈里斯(Ross-Harris)也正在设计一个铅笔刀。但从哪方面来讲,他们对于正在做的事都感到十分幸福。“我想我们还会在制刀的路上坚持一段时间,直到人人都能拥有一把我们的刀,到时候我们可能会再去找点别的事情来做。”

本文编译、整理:杨然(木夕)】

【本文未经允许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