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目的概念来源于3D陶瓷打印技术的普及。设计师基于仿生学,以徒手的形式复制了3D打印机的做法,将一个个圈状结构堆叠起来。通过堆积、折叠、挤压和推拉等常见于湿黏土的塑造方式,形态各异的容器被制作出来。

这些容器的外观随着制作方式的变化呈现出起伏不定的状态,几乎被推向结构的极限。与机器不同的是,设计师能够觉察到黏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所产生的极其细微的变化。只有对材料的物理性质进行不断的实验和观察,才能够获得这种对于可塑性和可操作性的感知能力。在没有固件和机器加工的情况下,任何两个容器都不可能完全一样。该作品在自动化普及的时代背景下强调了艺术家的手工之美。

在设计师没有经过专业制陶技术培训的情况下,这些自行制作的圈状结构在塑形、烘干烧制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破损和扭曲的情况。这一不可预料的情形为作品赋予了额外的“侘寂”之美,一种对于无常与不完整性的接纳与赞赏。

经过进一步的研究之后,设计师更在作品中融合了“金繕”的概念,即用金漆对破损的瓷器进行修补。与作品名称所表达的含义相同:植物替代了金漆,起到了填补和修饰裂纹的作用,使作品最终成为一个能够成长的生物体。事物的缺陷在此没有被刻意隐藏,而是得到了强调和美化,为“可见的修复痕迹”赋予了可持续性。如此一来,原本不完美的事物获得了意料之外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