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前面我们说到,摩西在宫中被公主抚养大,虽说“水生”的外号土得掉渣,但按说这等成长环境与他日后以色列搬家大队杠把子兼西奈山御前挑山工的身份实在有些格格不入,那么他是如何完成这一蜕变的?是出于人性的堕落,还是灵魂的扭曲?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其实是摩西先动的手……

话说有一天,摩西微服私访建筑工地,他运气很好,看到了一场皮鞭play,一个埃及监工挥舞着手里的小皮鞭,往希伯来苦工的身上招呼过去。

真个是:

监工卷起夺命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截图自1956年塞西尔·B·戴米尔指导的宏伟史诗《十诫》

与电影中不同,《旧约·出埃及记》中这事其实非常私密,在场的只有摩西、监工和希伯来苦工三人,摩西正义凛然地斥责了残忍的监工,随即打死了他

摩西充分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管杀又管埋,藏尸土中还假装四处看风景。嗯,确信没人看见,摩西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稍有常识的读者便知道,摩西立了一个flag。

第二天。正义小使者摩西又出门,看到两个希伯来人在争斗,他改变了策略,“要文斗不要武斗”,便问其中一个说“你为什么要欺负同族的人呢?”谁知那人张口来一句:大哥你sei啊?

谁立你做我们的首领和审判官呢?难道你要杀我,像杀那埃及人一样吗?(2:14)

摩西觉得,你可以侮辱我的人格,但是你不可以侮辱我的智商。如此天衣无缝的杀人藏尸手法,竟然也会被识破。他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日被希伯来同胞智商所支配的恐惧,更可怕的是法老知道此事后想杀他,于是摩西决定跑路。

这里的逻辑简单粗暴得令人发指。

1. 摩西作为埃及王子,出于义愤打死一个基层的埃及监工,岂会是遮遮掩掩,生怕被人发现的心态?

2. 不论是当事的犹太苦工,还是未知的目击者泄露了此事,摩西会被一个普通犹太人威胁语气严重不足的诘问吓成这样?

3. 对于摩西杀了埃及监工一事,法老真能做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4. 即便是犯下杀人罪,以王子身份向法老求情,结果应该也比畏罪潜逃,自绝于人民要好,摩西为何要这么做?

更矛盾的是,此时摩西犹太人之子的身份并没有暴露,我实在是想不通他为什么要跑。而且一跑还如此坚决,竟然跑到了米甸地(Midian)。

From Wikipedia

从这幅地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米甸地区是如今阿拉伯半岛西北段靠近红海的那一块,让我们假设摩西是从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的首都底比斯开始的逃亡之旅,那么从尼罗河中游跑到这,直线距离至少400公里。

想想这可是三千多年前的古埃及,我当即就念了两句诗:摩郎已恨西奈远,更隔西奈一万重。而这也告诉我们:要成大事的人,要比西方人民跑得还快,这是基本功

摩西的逃亡生涯,跟他的祖先雅各没有多大差别,总结起来就是三件事:放羊、娶妻、生子。摩西每天都去放羊,呆呆地看着天,想着自己的羊毛什么时候才能和天上那云一样白,一样柔软。日子是这么的悠闲而普通,也许,要不了多久,他就会忘掉曾经是埃及王子的身份。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上帝。

宿命的终点

在何烈山(Mount Horeb),摩西见到了幕后boss。上帝表明了身份,告诉了摩西他的任务:

我要打发你去见法老,使你可以将我的百姓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3:10)

摩西觉得很惶恐,他觉得自己难以承担大任。讲真看看他前面杀人潜逃那一段的经历,我也觉得他难当大任。所以呢,摩西也真不是谦虚,他悄悄地问了问上帝“这会不会给人一种钦定的感觉?”

我是什么人,竟能去见法老,将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呢?(3:11)

上帝才不管那么多,他赐予摩西智慧、口才,并给了他一个能变成蛇的权杖,让他用去说服法老,请求让犹太人离开埃及。

米开朗琪罗创作的摩西雕塑形象,注意头上的两个角,这是上帝赐予他智慧的象征

显然,法老才不愿意因为这样的小把戏就选择相信摩西的忽悠,当然他更不舍得供他随意驱使的众多犹太苦工,所以他毫不意外地拒绝了,并决定让他们去搬砖:

摩西,亚伦,你们为什么叫百姓旷工呢?你们去担你们的担子吧。(5:4)

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为了让法老服气,上帝一连降下了十次大的灾难,合称十灾:

数据来源:百度百科“出埃及记”词条

水灾、虫灾、瘟疫、雹灾几乎可以摧毁一个原始农业国家的经济基础,而黑暗之灾更是可以让这个无比崇拜太阳神的国度陷入集体恐慌。但最终促使法老产生“依从你们所说的,去适逢耶和华吧” (12:31)这样想法的却是最后一条:杀长子之灾。

凡在埃及地,从坐宝座的法老直到磨子后的婢女所有的长子,以及一切头生的牲畜都必死。(11:5)

不论是这关键的第十灾,还是在上篇中我们提到的雅各和以扫的长子之争,约瑟被众兄弟嫉妒迫害,以及摩西出生前后埃及对犹太男婴的赶尽杀绝,都是对立双方惯用的套路。很显然,摧毁作为重劳动力以及军队组成的男性阶层,能实现对一个民族最快速的弱化。而这也正是为何,中国的张巡们在面临军粮不足的时候,也是从自己的妻妾,从城中的妇孺开始杀起,大敌当前,这些无战斗能力者,都只是主将们可选择利用或不利用的资源,是战争报告中的一个个冷冰冰的数字,完全不会有人在意,甚至可以当做零头随意抹去。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圣经》中无数次显圣显灵显神通的伟大的、慈爱的、全能的上帝,在面对埃及领土上无数与他无关,甚至根本没有听说过他这个异族的神的男女老幼、家畜飞禽时,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态,不加选择地杀死了他们的所有长子长禽?

在《论语》中,孔子曾经批判过“以德报怨”,因为这样的话“何以报德”?可是纵观《旧约·出埃及记》,我们似乎觉得,上帝连孔子所主张的“以直报怨”都做不到。或许因为他是上帝,或许因此他所做的一切就不需要理由,或许这才是信徒们敬畏他的原因?此教尚且如此,那连消极拒绝都难以容忍,强行要求积极配合,不然一言不合就变身薛定谔的猫,永远让人猜不透下一秒是爆还是不爆的某教又是如何呢?

总之,通过并不慈爱,也并不和谐的方法,上帝让犹太人获得了奔向自由新生的权利。就这样,浩浩荡荡的犹太人队伍,在日间云柱,夜间火柱的指引下,走在上帝安排好的路线上。

截图自1956年塞西尔·B·戴米尔指导的宏伟史诗《十诫

看来犹太人民这次是真要走上全面建设奶与蜜的上帝之路了。然而,上帝似乎还是不怎么自信,非要再证明一次自己的神力:

我要使法老的心刚硬,他要追赶我们,我便在法老和他全军身上得荣耀,埃及人就知道我是耶和华。(14:4)

很快,坐着黄金战车的法老便率军赶来了。我们提到过对于出埃及记的年代学界尚无定论,在此我们暂以电影《十诫》中英姿飒爽的拉美西斯二世为准。前有大海,后有追兵的犹太迁徙队伍陷入了绝境。他们不是韩信,无法背水一战;他们也没有船只,无法横渡大海;但是他们有上帝,他们有摩西。众所周知,接下来上演的,便是整部大型古装魔幻剧《出埃及记》中最壮观的高潮部分——摩西分红海。

截图自2003年汤姆·沙迪亚克执导的电影《冒牌天神》

相信喜爱金凯瑞电影的朋友们肯定记得这个镜头,这是03年上映的《冒牌天神》中,金凯瑞在餐馆小试牛刀,模仿摩西分红海的壮举,分开了一碗…红菜汤。再换个角度来欣赏下金爷的颜艺。

出处同上

金凯瑞挥舞着两只大手的场面令人忍俊不禁,而他也真正意义上分开了“红”海,事实上,《出埃及记》中的“红海”,在希伯来文中读作“Yam Suph”,直译是“芦苇海”,由于《七十子希腊文本》将之译为“红海”,于是被沿用了下来(而马丁路德重译的德文圣经,使用的则是“芦苇海”的原意)。“芦苇海”的具体位置,由于沿途地名的不断变更以及地理环境的不断变化,如今已经难以确认,《希伯来民族简史》中认为是红海西北段的苏伊士湾以北的湖海地区。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讲故事,来看看《十诫》中如油画般画质细腻,色彩饱满的剧照吧。

截图自1956年塞西尔·B·戴米尔指导的宏伟史诗《十诫》

真是:走出个通天大道,宽又阔!

看到犹太队伍都过去了,之前被火柱阻挡的拉美西斯二世下令部队追击,不过上帝自然不是宋襄公之流的“仁义之师”,面对追击的埃及战车,他毫不犹豫发动了陷阱卡“激流葬”:

待其半渡而击之,岂不美哉!

水就回流,淹没了车辆和马兵。那些跟着以色列人下海法老的全军,连一个也没有剩下。(14:28)

就这样,犹太民族在摩西的带领下,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也使用了各种方法,凭借着自身的意志和上帝级外挂,走出了他们生活四百余年的埃及,要回到“流着奶与蜜”的祖先应许之地——迦南去了。出埃及记结束了,《出埃及记》却还没有,在后来的故事中,摩西统一了思想,整顿了队伍,树立了权威,从西奈山上获取了犹太教的纲领性文件——十诫,还提拔培养了自己的事业接班人——约书亚。而他自己,在经过四十多年的跋涉之后,以一百二十岁的高龄,死在了离迦南不远的摩押地尼波山上。有的人认为,他之所以无法进入美好的迦南地,是因为他本身是律法的象征,律法能让人知罪,却不能引人进入恩典。想来与之类似,不知道小平同志对于自己无缘踏上回归祖国怀抱的香港领土,临走时又是抱着怎样的遗憾呢。

Moses Breaking the Tablets of the Law by Rembrandt

不过,对于上帝的仆人摩西来说,能由三月抛江的“水生”成长为民族的领袖,带领族人完成三千年前的这次伟大长征,创犹太教,封神成圣,最终被各大宗教尊为重要的先知,本已是无上的荣光。那么他本人是否到达旅程的终点,也许就已经没那么重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