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2018年02月13日-2018年03月11日

展览地点:辽博展厅一楼1号临展厅

展览介绍:

随着第一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落下帷幕,辽宁省博物馆的三件国宝在观众热情的票选中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最终,《万岁通天帖》最为观众所喜爱。为了让大家一饱眼福,春节期间,辽博特别举办《万岁通天帖》特展。

《万岁通天帖》从何而来?

要谈《万岁通天帖》的来历,还要从一代女皇武则天讲起。

据史料记载,武则天精通文史,熟谙艺术,尤其爱好书法,对于王羲之的字帖,更是爱如至宝,曾遍寻王羲之真迹。武则天在苦求王羲之真迹而不得之时,凤阁侍郎王方庆在御前站了出来,他向武则天奏道,自己是王羲之的十世孙,愿意献上王氏一门书法真迹。武则天得到真迹后,自然是喜出望外,为此特别在武成殿召集群臣,共赏王氏书法真迹,并且命中书令崔融作《宝章集》,记录了这件大事。

武则天虽然非常喜爱这件作品,但并没有将之据为己有,而是在万岁通天二年,命内府弘文馆善摹拓者以王氏一门书帖原作为底本,用双钩填墨法复制摹本,并将王方庆进呈的原件加以装裱锦褙,重新赐还给王方庆。她还嘱咐王方庆,这是祖先的手迹,后代子孙应当善加守护。

然而,王氏后人未能守护住先祖的真迹,真品下落不明,反而是武则天命弘文馆复制的摹本保存下来,并被后世人一再临摹和刻拓。现存的王羲之、王荟、王徽之、王献之、王僧虔、王慈、王志七人法书摹本十通,因卷尾有王方庆小楷署“万岁通天”年款,又称《万岁通天帖》。此卷勾摹精妙,有下真迹一等之誉,从中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之间书风的传承关系,为研究我国书体的发展演变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万岁通天帖》现状

《万岁通天帖》中尤以王羲之《姨母帖》、《初月帖》、王徽之《新月帖》、王献之《廿九日帖》、王僧虔《太子舍人帖》等为最精。十卷本在宋代已残缺不全,并历经二次火灾:明代无锡华中甫真赏斋火灾;乾隆内府乾清宫大火。卷幅上尚有火焚痕迹。卷后有南宋岳珂、元代张雨、明代文徵明、董其昌等人题跋,俱称其钩摹精到。

展览作品:

王羲之《姨母帖

王羲之《初月帖

王徽之《新月帖》

王献之《廿九日帖》

王僧虔《太子舍人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