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水下机器人拍摄的一些西班牙“圣荷西号”沉船的照片公布出来了。

据美联社,这艘在哥伦比亚附近海域找到的沉船上的金银珠宝,按今天的标准来算,可能价值170亿美元。因为价值之高,这艘沉船被称为沉船界的“圣杯”(Holy Grail),它的沉没也是长久以来航海史上的一个谜团。

另一方面,对于这些宝藏的归属,各方仍争执不下,主要包括哥伦比亚西班牙两国,一个是找到的人(finder),一个是原来的拥有者(keeper)。英语里有句话,Finders keepers,谁找到的归谁,在这还成立吗?

这次,参与勘探的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披露了由水下机器人拍摄的清晰照片,沉船位于靠近哥伦比亚的卡塔赫纳市附近海域600米下。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有海豚标志的铜制船炮,让人们更确信这是“圣荷西号”。

早在2015年,“圣荷西号”(the San José),这艘300多年前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被英军击沉的西班牙大帆船,就已经在哥伦比亚沿海海底被发现,随即哥伦比亚政府拒绝披露沉船具体位置,将其列为国家机密。

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当时高兴地在推特上发消息:“我们发现了 ‘圣荷西号’ !”哥伦比亚还准备为这些金银珠宝建一所博物馆,在2017年已经开始为此筹款,总统宣称这次打捞行动“不仅为哥伦比亚的科技文化史,也为世界科技文化史开启了新的篇章”。

不过,西班牙不同意。

据彭博社,马德里政府在2015年重申了这艘沉船的所有权应当属于且仅属于西班牙(sole ownership)。一艘载着西班牙旗,船员基本都是西班牙人的船,一般而言,这些都足够让西班牙赢回这个所有权了。不过,桑托斯政府回绝了这一要求。与此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警告哥伦比亚不要“商业地”榨取这个发现的价值,这可能会给这些宝贵文化遗产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愿意充当调和的角色,但它没有实质的能力可以做到这一点。

沉船的归属一直是一个问题,尤其是那些价值不菲的沉船。

据?BBC,虽然国际上有一些协议对这类寻宝活动作出了部分规定,但一位的南安普顿大学的律师兼考古学家指出,对于最终谁能够拿走这些沉船上的珍品,这个决定往往是在国际法下,国与国之间达成的。换而言之,没有定论。

他继续说,“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原因在于各国在这些沉船上的利益都不一样,常常是互相矛盾的,(但)这些(矛盾的)利益源于不同的法律体系。”

理论上,沉船的主人(无论是个人、公司还是国家)拥有沉船及船上所有物的所有权,听上去没什么问题,其实不然,尤其当沉船是在他国的领海内被发现的时候——“属人原则”与“属地原则”,哪个原则在先?

那位律师兼考古学家还指出,根据国际法,一国对其领海有完全主权,因而可以在取得沉船所有权方面采取任何措施——只要它愿意。

Action of Cartagena by Samuel Scott中间是“圣荷西号”。藏于英国国家航海博物馆

西班牙频频出现在此类宝船打捞的新闻中,这与它在16世纪开始的海洋贸易和对外扩张的历史是分不开的。还有一些船沉在公海里,问题会更复杂。

比较近的例子是2009年,一家美国打捞公司“奥德赛海洋探险”负责打捞一艘18世纪西班牙巡防舰,但之后美国法院判决,责令其将所打捞出来的大批钱币归还给西班牙。当时西班牙诉诸的是“主权豁免权”(除所有权之外)。主权豁免权指的是在公海发现的沉船(军舰及非商用),沉船注册地所属国可以诉诸这一权利,豁免经过他国的法律程序。

另一方面,沿岸海底有许多沉船的哥伦比亚,在2013年通过了一项法律,将其沿海内的沉船视为国家遗产。据估计,这个数字是1,200艘。

题图为《米诺陶战舰的倾覆》/ 特纳,藏于里斯本的古尔本基安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