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影像遇到人工智能

景明

我们正处在一个科技疾速发展的时代,科技方面的新技术、新突破乃至新名词都接踵而至,让我们目不暇接。当某个新事物、新名词余热还在,我们还只是一知半解时,就可能突然被另一个新事物、新名词所取代。在这一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逐步进入了“智能时代”。

当阿法狗(AlphaGo)能战胜人类最强的棋手,而人工智能(AI)或将取代50%以上的人类工作时,当Deepdream能够创作出令人为之一震的影像作品,利用微软Azure仿作出难以区分的伦勃朗画作时,艺术还能独善其身吗?在智能时代,艺术和科技究竟是何种关系,甚至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艺术家?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谷歌举办的人工智能画展

对此,大家的观点并不一样。有人认为:“也许艺术的形式容易被人工智能采集数据并建模,但是艺术与生命相关的那部分魅力是不可测的。”

也有人表示:“电脑已经进化到可以模仿大师的作品了......虽说艺术是无法量化的,但早晚电脑的人工智能也可以有自己的情绪,只需要一定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历史的发展并不一定是按照线性的,以往许多觉得只是虚无缥缈、不合实际的想法只不过是幻想,但在现在或许成了现实。总之,一切还是未知数。

通过Microsoft Azure的力量来打造仿伦勃朗画作

当前,既是以数字、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时代”,一个正逐渐进入的“智能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图像时代”、“读图时代”。在这种背景下,以数字形式存在的“数码影像”可谓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它和人工智能的结合无疑会成为必然。那么在这个风口,它该是一个怎么样的状况呢?

Deepdream处理的乔布斯影像作品

正是基于探讨处于近“智能时代”的数码影像存在形式、创作方法,乃至艺术、艺术家在这个时代的角色问题,我们以“人工智能 数码影像”为主题,特邀请了来自摄影界和计算机界专家一起,举办了这次从理论到实践的工作坊。

基于互联网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得到的实时影像作品

说到影像,它实际是相机或其他类似设备装置所获得的结果,曾被认为是一面镜子或一扇窗——镜子可以映射艺术家自己的心灵,通过窗可以了解这个世界。但到了信息时代,传统影像式微,而数码影像成为主流,特别是当人们人手一部带有强大摄影功能的智能手机时,当人们能够轻松的利用手机中相关APP拍照、处理、分享影像时,影像不再仅是一面镜子或一扇窗,它更是一扇门,人们可以通过门走出去,融入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进行密切甚至是无缝的链接、互动。可以说数码时代的影像不再是只是结果,它更是一个起点、一个入口。

进入了智能时代,甚至连基本的拍照和处理功能都可以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自动化完成,你只需监测和选择结果,把结果和这个世界关联起来,使之符合自己的要求或思想,从而构建出自己的作品,而影像自身或许就消解在和这个世界关联之中。

探讨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和艺术的关系时,实际就是探讨在新时期技术发展所引发的创作思维、创作方式以及审美模式将会如何发生革命性变化、这种变化不再局限在艺术自身,甚至扩展到人类的命运,这既是以往“科技”与“艺术”关系问题的延续,同时又有了新的内容。

在智能时代,艺术家的身份会发生根本性变化,或许艺术家不再是一个既动脑又动手者,而只是在其中依托自身的生活阅历、文化背景来充当判断、挑选和链接者的角色。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工作坊将由长于人文思考的摄影界专业人士和长于人工智能开发的专家分别充当“艺术”和“科技”方面的导师,同时又引导学员能够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在一定的思想观念的指导下,不必亲自去获得影像、去做一定的后期处理,自己仅是作为一个艺术、技术的链接者,只需提出自己的创作概念和实现方案,把很多操作性的工作交由人工智能完成,在这一过程中,让大家去思考和探讨智能时代艺术和技术存在的新关系,以及未来艺术家角色和未来艺术走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