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湃客Local本地

从1981年到2015年间,有一对日本夫妇,每年都会来中国。

一开始,他们坐着绿皮火车,自香港转广州,到后来深入中国内地,去往厦门、上海、苏州、南宁、昆明甚至远至内蒙古,走过了中国21个城市。

他们拍摄并记录下中国30多年所经历的时代巨变,以及民间生活里从未改变的温情与日常。

年轻时的岛尾伸三与潮田登久子一家三口

今年,他们再一次来到了中国。

9月26日,在由Local本地和西安市城市记忆博物馆共同主办的“记忆与更新”城市文化论坛上,他们作为重要嘉宾出席,并参与到相关主题联展中。

出席此次论坛与展览的岛尾伸三与潮田登久子

此次题为“流动的宴席—影像记忆中的城市”主题展览,展出了他们37年来所拍摄的有关中国的影像,这些珍贵的照片皆首次在中国展出。

这两位年逾七旬的日本老人,同样第一次在中国面对公众,分享他们在中国拍摄的点滴往事。

岛尾伸三

1948年生于神户。摄影家、作家。1974年东京造形大学部摄影专业系毕业。1978年和潮田登久子结婚。随后来到了中国,记录和报导香港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从1981年3月到1983年10月为止,先后5次访问中国广州、上海等地,并通过照片和物品展览等方式发表对中国的印象。先后在TAMBOURIN GALLERY(东京)、PLACEM(东京)、PortGallery T (大阪)等画廊举办摄影展。

岛尾伸三:那些过时且无用的东西,对我们来说都是宝藏

1977年3月,我第一次去了香港,这是我旅行中国的第一站,香港的朋友告诉我,内地更有意思,1981年3月,我和妻子潮田登久子二人一起来通过旅行社从香港北上广州,开始了我们中国之旅。

20年间,我们在中国做着各种记录,首先是用照片去记录,其次收藏日常的生活用品,并且去使用它们,第三是通过文化和人类学的角度去学习。人在贫穷的时候会想方设法去生活、使用工具,这20年来,我看到中国人用智慧把很多用品用到极致,让我学习到很多。

记录有很多方式,我们的记录就是用照片,我们在拍摄的时候会就拿一些卡片,咨询、记录每一个人,跟图书馆的卡片一样,这样去记录每一个人的名字、日期,我们发现中国各个地区都有方言,语言习惯是不一样的,这一点我们是通过记录了解到的。

除此之外,我们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收集各种民间的日常用品,玩具、文具、衣物等等,从1981年到2001年,我现在已经收集的物品已经放满了35个箱子。在我们收集来的东西里,当时很多衣物都是手工制品,现在已经没有了。那些看起来过时且无用的东西,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宝藏。

耍猴/广州1980岛尾伸三&潮田登久子

人民公社农夫的接待室/广州1981 岛尾伸三&潮田登久子

休憩中/广州1980 岛尾伸三&潮田登久子

中山路路上书店/广州 1982 岛尾伸三&潮田登久子

人民公社医疗图表室/广州1981 岛尾伸三&潮田登久子

中山路食品商店/广州 1982 岛尾伸三&潮田登久子

城市街道/汕头 1983 岛尾伸三&潮田登久子

城市街道/汕头 1983 岛尾伸三&潮田登久子

潮田登久子

出生于日本东京,自由摄影师。PGI(国际摄影画廊)签约艺术家,曾任职东京造形大学·桑泽设计研究所的讲师。她的代表作包括关于各式家用冰箱的冷藏库摄影系列等。1981年3月开始五次和丈夫岛尾同行来到中国,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出发持续拍摄都市生活的照片。

潮田登久子:每个人在雨中都没有打伞

从1981年开始我们基本上每年都会来中国,先到香港,转坐铁皮火车,然后去深圳、广州。当年到深圳的时候,还没有什么高层建筑,看到的都是非常悠闲的乡村景色,人们牵着牛或者乡村的孩子赶着一群鹅,跟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还记得,当时导游问我们想去哪里?我说想去小学、医院、广场,导游就带着我们坐着上海牌的小轿车去逛这些地方,我们坐在上海牌子的车里,通过了车窗看到窗外小雨绵绵,窗外没有人打伞,还背着行李,这是我当时的记忆。

我现在还记着窗外这些景象,从车窗看到的人群,像蚂蚁在排队一样的景象,每个人在雨中都没有打伞,扛着行李,大包小包的,我们感到这是一种积极的力量。

1981年是我们第一次来到中国,我俩就决定要经常来这个国家,半年之后我们又攒了一些钱又来到的广州,广州变化很大,宾馆里面窗明几净,灯也变成了水晶吊灯,我觉得这个城市在慢慢变化,这次在展览照片的时候,也能回忆到当年点点滴滴的记忆。?

急救车/海南岛 1986 岛尾伸三&潮田登久子

儿童世界/汕头 1983-3 岛尾伸三&潮田登久子

路边理发师/南宁 1996-8 岛尾伸三&潮田登久子

路边理发师/广州 1984-5 岛尾伸三&潮田登久子

农妇 /广州1981-3 岛尾伸三&潮田登久子

三轮出租车/广州1988-6 岛尾伸三&潮田登久子

修理工 1986-8 岛尾伸三&潮田登久子

公交车总站①/海口1996-8 岛尾伸三&潮田登久子

公交车总站②/海口1996-8 岛尾伸三&潮田登久子

模特/上海1984-8 岛尾伸三&潮田登久子

影像记录与旧物收藏,呈现鲜活市井生活志

实际上,岛尾与潮田夫妇在中国不仅仅只是摄影,还在拍摄过程中进行旧物收集,以循环环保的理念,再次使用,让那些看起来“像垃圾一样的物品”重新焕发生机。

30多年来,他们根据在中国收集的物品和拍摄的照片,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相关出版。遗憾的是,至今还未有中文版面世。

中国人民生活百货游览

作者:岛尾伸三、潮田登久子 出版社:新潮社 出版年代:1984

《中华人民生活百货游览》是岛尾伸三和潮田登久子首次着手制作的有关中国杂货的书籍,于1984年5月出版。这本书记录了从1981年至1983年他在广东广州的所见所闻。通过对香烟、火柴、帽子、眼镜、鞋、钥匙、皮包、市场等这些珍贵的日常生活记录,得以了解经济开放初期,中国的生活场景和生活中的杂货都是怎样的。如今,他在中国的经历以及这些被记录的影像已经成为令人怀念的中式生活方式。

中国可爱玩具

作者:岛尾伸三、潮田登久子 出版社:平凡社 出版年代:1997

《中国可爱玩具》收集了大量的中国80年代玩具,例如动物、交通、鞭炮、漫画、手枪、茶具、餐具、零食、风筝等33种物品,这些都是中国孩子可爱的玩具,怀旧感十足。通过大量的玩具摄影作品,观看者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观看中国生活的真实场景以及中国的社会发展。拥有孩子与玩具,这一定是一本可爱至极的书籍。

香港市民生活见闻

作者:岛尾伸三 出版社:新潮文库 出版年代:1984.12

《香港市民生活见闻》是摄影师岛尾伸三于1984年出版的摄影书籍,书籍摄影作品的形式展示了香港人忠于美食、喜欢娱乐、追求幸福的生活风俗,从葬礼、占卜、食物、住房、风水等这些方面,了解到香港的日常生活。拥有此书也就基本是一个香港通了,但它又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香港生活指南。香港在摄影师的相机下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同时也展现了许多在他们眼中看来难以理解的事物,该书也有趣的将日本和香港间的生活和思维方式的差异铺开,展示于世人。

中国庶民生活志·里街春秋

作者:岛尾伸三 出版社:东京书籍 出版年代:1994

岛尾伸三1994年出版的《中国庶民生活志·里街春秋》记录了许多香港、澳门、上海、广州的笑话,大概可以理解为我们现在所称的“段子”。从这些日常的生活笑话中展现了中国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书中不仅有“段子”,还有许多摄影作品。

中国庶民生活图引—游

作者:岛尾伸三 出版社:弘文堂 出版年代:2001

《中国庶民生活图引》分为食、游、愈三本。展览展示了《中国庶民生活图志—游》,该书介绍了当时中国人民生活娱乐情况,如象棋、花鸟、古董、游技、趣味游园、百货商店、剧院、马戏团、乒乓球、宠物店等中国人的娱乐方式。

37年持续记录,形成城市在记忆中的对应

80年代,岛尾伸三与潮田登久子在第一次到达广州后,做了一个决定,“当时我们俩决定要观察这个城市10年,一年会来两三次,尤其是广州,我们想用相机去记录这个城市、这个国家的变化。”

10年过去,他们决定再继续记录10年,恍然间已经过了三十余年。

在中国旅行多年的夫妇俩,至今不能忘怀很多在中国看到的民间生活片刻,从街巷的窗户中直接看到里面人做饭、洗衣服的热闹日常,中国孩子买到新玩具的欢乐表情、雨中无人打伞的沉默人群......

这些珍贵的民间中国掠影,也将在此首次呈现给中国观众。

展览现场的岛尾伸三与潮田登久子

“流动的宴席——影像记忆中的城市”展览现场

有关这对日本夫妇的中国记录没有结束。

“流动的宴席——影像记忆中的城市”主题展览,以Local本地的城市观察与视觉实验,日本著名摄影师岛尾伸三、潮田登久子80年代的中国影像,从80年代纪录片、电影、广告短片中截取的街景与生活场景,形成城市在记忆中的对应。

展览在Localand??西安市城市记忆博物馆·城市影像馆,进行为期2个月的展出。此次展览展出的相关作品,是岛尾伸三与潮田登久子两位摄影师记录中国的一个开始,Local本地也将持续对他们的作品做出更为系统与全面的展示。

流动的盛宴——影像记忆中的城市

A Moveable Feast - Uban Memory and Image

时间:2018.9.26-11.28

地点:西安大都荟Localand D11 1F

西安市城市记忆博物馆·城市影像馆

声明:本文所使用的作品图片经过岛尾伸三与潮田登久子授权,严禁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