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清华大学纪念朱自清诞辰120周年: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

朱自清先生是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教育家。他的《春》《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等作品脍炙人口,广为传诵。他的散文具有古典诗词意境,已经成为现代文学中的经典。

今年11月22日是朱自清先生诞辰120周年,11月24日清华大学举行了“纪念朱自清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暨主题展览”。

清华大学校长助理彭刚教授代表学校致辞,他特别强调了朱自清的人格精神和清华精神的联系。他提到,1948年6月朱自清不顾身患严重的胃病,毅然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下签下自己的名字,不到两月之后,朱先生因为胃溃疡导致的胃穿孔去世,年仅50岁。朱先生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清华大学师生永远不会忘记,并需要在所有时刻都不断的加以发扬。彭刚说,在今天朱自清先生爱国民主、勇于创新、严谨治学、无私奉献的精神仍然是值得我们纪念和挖掘的宝贵财富,如果没有以朱自清为代表的一代清华人,没有一代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主动将民族和人民的命运抗上自己的肩膀,今天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可能仍然是幻想。

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孙明君教授说,没有老一辈学者的奠基性贡献,就不会有今天清华文科的快速发展,其中朱自清先生在清华人文学科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强调,朱自清是一位伟大的爱国知识分子和民主志士,在清华教学期间他弘扬爱国精神,动员学生各尽所能来报效民族,抗日战争期间,仍在西南联大心系国事,鼓励学生挺身前进、救亡图存。

清华大学中文系王中忱教授认为,朱自清作为中文学科的构建者和探索者的工作还有待总结、整理和研讨。他谈到,1925年8月,朱自清到清华任教,正值清华学校开办大学院和研究院,这是中国现代大学教育史上标志性的事件,梁启超当时把这称为“清华第二期事业”,认为此期事业正好发生于现代中国学问界应进入独立的时期。朱自清先生是清华第二期事业的参与者,而他在中文学科的构建方面的作用很重要。自1932年以后,朱自清先生不断的思索着学科的建设问题,直到1947年他还支撑着病体整理闻一多先生的遗作《调整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外国语言二系机构刍议》,撰文支持闻一多先生这份关于组建包括中文、外文在内的新型文学系的构想。但这个方案因为他们的相继去世而成了无人推行的遗愿。

王中忱指出,闻朱二人不断反思既有学科的体系、边界和内涵的探索精神值得诊视,他希望这份遗产能帮助人们反思今天过分看重论文数量和名次排比的学科建设问题。

作者:澎湃新闻记者 王芊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