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壁人、破壁人、“水滴”......这些《三体》粉丝熟知的科幻元素,在《三体II:黑暗森林》舞台剧中一一化作现实。

4月12日晚,舞台剧《三体II:黑暗森林》在上海举行首演,该剧由Lotus Lee未来戏剧出品,根据刘慈欣荣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的同名小说改编。原著作者刘慈欣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不看重改编时需要尊重原著,也不介意被误读,“文字和舞台的效果完全不同,科幻改编要是忠实原著,可能就会失败。”

刘慈欣评《三体II》首演:超越第一部

“演员普遍都很年轻,我心中的大史,是个比我年龄都大的人,怎么会这么年轻?”在深夜的上海文化广场,刘慈欣笑谈他看完舞台剧的第一感受。“相比第一部,第二部的故事更厚重,更有底蕴,将人类面临世界末日所感受到的压抑感,完美地呈现出来。”

整部舞台剧中,刘慈欣最喜爱的是部分3D电影的桥段,例如水滴摧毁地球、罗辑解释黑暗森林法则等。“表现科幻作品,特效是必不可少的。相比前作,这一部舞台剧中的特效运用目的性和故事性更强,对内容和氛围更有推动性,不像是第一部,有为了特效而特效的感觉。”

在他看来,舞台剧和小说、电影是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采用的表达方式也完全不同。“各种的艺术形式都有各种艺术形式的优势和长处,舞台剧的表达方式有独特的魅力,是电视电影所不具备的。”在他看来,舞台剧对特效的运用并非首位,更看重运用抽象符号烘托的氛围和意境,例如第二部中运用的肢体语言,令他印象深刻。

刘慈欣表示,《三体II》舞台剧比第一部更忠实原著,仅在部分作删节处理。他坦言不在乎原著精神,“科幻改编不需要忠实原著,例如《流浪地球》和原著区别相当大,但观众也能接受。”他也不在意被误读,“文学作品欣赏的过程就是一个误读的过程,现在的读者从我的作品中解读出来的那些东西,坦率地说,大部分在我创作中根本就没有去想。是否误读不重要,关键是带给观众美的享受。”

流浪地球》获得巨大成功后,也引起对中国科幻电影的讨论,更提升对《三体》系列电影的期待。谈到《三体》的电影改编,刘慈欣表示,《三体》比《流浪地球》的改编更困难,由于电影时间有限,《三体》的故事容量很大,能不能够完全展现是个很大的问题。同时,《三体》不符合好莱坞电影的拍摄标准。“好莱坞电影的主题必须黑白分明,符合主流价值观,但是三体太复杂了,难以用一句话描述它想表达的内涵。”

在他看来,中国科幻电影还处于起步状态,尽管《流浪地球》获得了成功,但中国科幻电影不可能以同样的方式复制,投入巨资制作。现在中国缺少一个类似好莱坞的科幻电影工业体系,更缺乏科幻领域的专业人才,例如特效专家和科幻编剧。

“《流浪地球》火了,跟我关系不大。”刘慈欣说。“身为作家,还是会继续写作,新的作品将是一个和三体完全不同的故事,关注现在热门的技术领域,包括生物学、信息学等等。对于人类而言,类似《三体》这样的危机,可能一百年都不会有,也可能明天就会有。”

制作人谈《三体》舞台剧:将继续沿用国际团队

制作人李童介绍,《三体》系列舞台剧是国内首次将科幻题材作品搬上舞台,和前作不同的是,《三体II:黑暗森林》的主创团队全部来自海外,由法国舞台剧导演菲立普·德库弗列担纲总导演,舞美设计、服装设计和特效制作团队也均为海外背景。

“在科幻制作的创意上,国外团队有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李童说,“《三体》舞台剧可能是国内第一次调动这么多国际化资源,打造一个本土的IP舞台剧产品。《三体III》舞台剧将继续沿用国外团队。”

她介绍,在《三体II》制作前期,曾想过对故事进行结构性调整。例如把程心的故事加入到舞台剧中,但后来还是决定尊重原著的结构。“刘慈欣给我们最大的支持是,完全不干涉我们的创作,给了充分的自由。”

《三体II》舞台剧中采用的汽幕投影、余光投影、3D Live Theatre等新媒体技术也是首次应用于舞台。制作团队表示,相比前作,制作成本略有上升,浮动约30%,目前在北京和上海市场中已回收约50%的成本,整体市场表现良好。“国内市场对大IP已经达到痴迷的程度,但相比知名版权,更重要的还是修炼内功,将好的演员、好的制作和好的艺术效果呈现给观众。”李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