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说,“在教导儿童辨别真与不真善与不善之前,必先教导儿童领略美与不美”,可惜当今许多家长朋友自己也不清楚什么是美,对引导孩子认识什么是“美”自然束手无策。

近期,安徽卫视户外艺术体验真人秀节目《大地艺术家》引起了编辑的好奇心,或许这档本不是专做教育的栏目,却能给家长朋友们一种惊喜的教育启发。在新一期的《大地艺术家》中,新入住的“皮四下”组合,初入村的第一件任务就是给村里面孩子们教授户外艺术课,让孩子们学会感受美,认知美。

四个艺术家性格各异,也各有自己的方法,就像不同家长的缩影。

庞辛森“慢”,却非常有教育理念。在自我介绍的环节看起很皮,实际是有意识地通过这些行为,让学生放松,当“正好像”同学带着无奈又可爱的笑容大声纠正时,正是小朋友建立信任的开始,而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是所有引导的开始。

?

李晶“热烈”,是典型的自信又开朗的“朋友式老师”,很快就能跟学生打成一片,学生完全只把她当做一位大姐姐,而非大人。

钱文达虽然看起来很艺术家范,充满距离感,但意外的是出奇的温柔体贴。

看起来很“宅”不善言辞的余春,也有自己的高招,他用自己孩子般的天然坚持,成功破冰,通过体育课的情感共鸣,成功融入小朋友的圈子。

这四位艺术家在节目中表现足矣证明,即使是不同性格的人,都有和孩子“平等沟通”的能力,问题是我们“大人们”是否具备这个意识。

版画、石头造型花盆、花生壳装置画、色彩组合改造,四位艺术家老师选择的都是特别容易让小朋友们接受的形式,整个户外艺术课更接近于美感教育范畴,即使有的课程看起来还是传统的艺术课程形式,但这个启迪发现的过程,是完全融入了孩子们周围的生活,让小朋友们认识生活环境中的美,再把这种对美的体验转移到最后的作品中。

?

美其实是人类精神的自然追求,看到美丽的景象(绚烂的晚霞)或者听到悦耳的声音(清脆的鸟鸣),内心会有油然而生的愉悦感,这种感觉就是美感。但美感是一种主观的体验,也会因人而异,如果关起门来,只用艺术理论来教育孩子,这种美感体验就非常苍白。

乡村本来就很美,《大地艺术家》正是通过荧幕为孩子们展现了什么是美。镜头里的芝麻、猕猴桃等,就是自然的创作,走入自然中,这些艺术家又有理论又有实践,还对小朋友很有耐心,打开了另外一种美感教育的传递方式。艺术家有关于色彩的理论知识,又有联想的的能力,李晶用彩虹的画面就唤醒了孩子们的兴奋点,前一秒还一脸惊讶畏难说画不了的小孩立刻转变,还很自然的就教会了冷色暖色的概念。

钱文达带小孩寻找石头的过程,有点接近于朱光潜先生所说的“情趣的意象化或者意象的情趣化”,把孩子们原来存在心里的美的意象和美的体验投射到小石头上,不自觉的意识到美的内容,老师说的是蜗牛壳,小孩们回应的是果子和龙蛋,想象力自然的涌出来。余春选择的花生壳也是美育的生活化,把最贴近人生活的日常之物提取出来,激发创造力。

孩子们的喜悦是纯真不加掩饰的,看到版画一张张神奇的出现那一刻,挥汗如雨但是还是坚持喷绘颜色的那一刻,为了花生壳坐地吃花生那一刻,美真的就环绕在他们周围,几个艺术家的耐心、细致以及对孩子们自然本心的引导也非常真诚。虽然只是短短一次课,但是从孩子们的作品和表达的志愿能看出来,他们为孩子们开启了一扇美的窗户,从这里看出去,大地更美好,人生更可爱。

孩子应该通过家长的帮助认识美,而本期节目也告诉了每一位家长,自己有能力像节目嘉宾一样做到。

作者:大地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