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来自台湾的吴国豪在山东度过了自己的46岁生日。这个生日,他收获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作为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主任研究员的他,正在山东参加“两岸文化和旅游联谊行”活动。在交流中,吴国豪向当地文旅部门的人员展示了一份名单,上面列着基金会所藏作品中明代山东籍书画家名录,包括王士祯、冯琦、黄宗昌等近60位知名文人。
对方看后表示想邀请他们来山东办展。“这一趟本来只是抱着参访的目的,没想到有希望达成一项合作。”吴国豪说。
何创时基金会于1995年在台湾创立,收藏有晚明到近代的书法作品3000余件,已在浙江、福建等大陆省份的10个城市举行过展览。目前,基金会正在浙江美术馆展出120件明代浙籍及旅浙人士的书画作品及史料。
“展出的不是书画,是历史。”吴国豪解释着想来大陆办展的原因,“这是一段两岸共有的历史,我们想让年轻人了解那个时代中蓬勃发展的中华文化。”
近年来,海峡两岸在文博领域的交流不断深入。参加“两岸文化和旅游联谊行”的多名台湾文博界专家表示,两岸同源同文,希望看到两岸在这一领域的合作更上层楼,共同延续中华文脉。
为展示台湾当代雕塑家杨英风的作品而在台北市开设的杨英风美术馆,是近年来两岸民间博物馆交流的先行者。
“杨英风先生在北京长大,在求学欧洲期间愈发注意到中华文化的重要性。”该馆馆长、台湾参访团成员王维妮介绍,杨英风在现代风格的雕塑作品中融入了“阴阳”“虚实”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概念。
“回到北京办展,一直是杨英风先生生前的心愿。”王维妮回忆,2010年,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她终于和中国美术馆合作促成了这一为期9天的展览。
早在1990年北京举办亚运会时,杨英风本人就向组委会捐赠了作品《凤凌霄汉》。这座五六米高的不锈钢雕塑,至今仍摆放在北京四环外的亚运村中。王维妮说,杨英风的作品应为更多大陆观众看到。“一次展览是不够的,希望以后能够在大陆进行更长时间的展览。”
博物馆运营与管理领域的台湾专家林明美曾经先后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历史博物馆等七家博物馆工作。她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曾多次促成两岸博物馆的合作。
十年前,她为位于台湾南投县的中台山博物馆设计了该馆的第一次特展。那是一次与浙江省博物馆的联展,展出浙江出土的雷峰塔遗址文物以及中台山博物馆馆藏佛教文物。
“因为展品的性质,两岸博物馆自然而然会有非常密切的交流。”林明美说,从两岸故宫博物院的古代美术作品等展品中就可以看出,两岸文化“根本就是同源”。她表示,“大陆的文物非常多,资源非常丰富”,希望两岸博物馆可以多多合作,举办联展。
“将台湾的东西带到大陆,将大陆的东西带到台湾”,唐龙艺术有限公司创办人王镇亚觉得这意义很大。他是最早投身于两岸文化交流的人士之一,早在1989年就帮助促成了“两岸少年书画展”,并将李锡奇、李茂宗等台湾艺术家的作品介绍给大陆观众。
“两岸都是中国人,但在当代文化的发展中各有所长。互相观摩,可以互补发展。”王镇亚说。
吴国豪对于晚明文人的书法生活颇有研究。他早就知道山东的青州博物馆馆藏有明代当地世家冯氏的相关文物。在青州,他得知这些文物目前恰好并未公开展出,还特意拜托工作人员带他去看。对他来说,这个生日更加“圆满”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