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20190928-20191201

展览地点:首都博物馆圆厅二至三层展厅

展览介绍:

2019年国庆节将至,“江山如画——12-20世纪中国山水画艺术展”于9月27日下午2点在首博礼仪大厅举办开幕式。展览由北京市文物局主办,首都博物馆承办,汇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全国十家博物馆近百件山水画精品,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中国人将山水作为审美对象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常用美好的品行比德山水,因而山水之乐又被誉为“仁智之乐”。人们通过登高临远,澄怀观道,静照忘求的独特方式,最终达到回归自然,与造化冥合为一的精神境界。这极好地诠释了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方式与精神旨趣,深刻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

“江山如画”展通过展示山水画中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以及人们栖息居住的自然环境,来赞美祖国壮丽的山河,进一步展示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审美内涵,让全国乃至全世界观众从展览中获得视觉和精神的享受。展览由登山、临水、揽胜、栖居、卧游五部分组成,共展出宋、元、明、清至近现代的山水画精品93件(组)。

展览作品:

第一单元:登山

中原地平,偶有山陵,卓然而立,直插云天。先人以为神迹,敬山拜山,盖出于此。人对山的情感,就像画家画山的视角,或平远,或高远,或深远,高低有异,远近有别,但终究延绵不尽,难以割舍,而所谓东岱宗,中嵩岳,南岣嵝,西太华,北玄岳,那些凝铸为地标的名山,早已成为国人关于这片土地最温厚的印象。

本单元展示了元代方从义的《武夷放棹图》、明代宋旭的《五岳图》、清代梅清的《黄山图册》等古今经典画作。

宋旭五岳图卷

方从义武夷放棹图轴

第二单元:临水

水有清灵澄澈,润泽万物的特性,亦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中国人好比德于水,亦期待人们向“水”学习君子之道。在山水画史上,艺术家对长江、黄河、钱塘江、太湖、洞庭湖乃至东海等水系皆不惜笔墨对其进行描绘,留下了一幅幅、一卷卷的传世杰作。

本单元展示宋代夏口《钱塘江观潮图》、清代陈卓《万里长江图》、现代赵望云《黄河春汛图》等古今经典画作。

清 陈卓 《长江万里图》手卷

巫峡秋涛 轴 袁耀

第三单元:揽胜

“名胜”一词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历史越久,积淀越深厚。这是人们对其寄予了美好与情感。经由历代文人雅士对这些胜景的吟咏赞美,人文之脉得以传承,胜景则愈加显示出其生命力。诸如“燕京八景”“蜀中八景”“雁荡八景”“江左名胜”等,都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景观,承载着一个城市或地区特有的文化和历史记忆。尽管有的景点已经不复得见,我们尚可从绘画中觅得其踪迹,窥见其昔日风采。

本单元汇集了明代谢时臣《江山胜览图》、仇英《赤壁图卷》、董其昌《纪游图册》、杨文聪《雁荡山八景图册》、清代张若澄《燕山八景图》、唐岱《大房选胜图册》以及现代傅抱石《延安图》等山水画精品。

江山胜览图 卷 明 谢时臣

董其昌《纪游图》册8--《山色可喰图》

仇英 赤壁图

第四单元:栖居

君子喜近林泉而居,画家多依此意造景,常在画中置村舍、茅屋、楼宇、林亭、溪轩、舟车、犬马、人迹……这种种图像显示出画中人物幽居山林,远离尘烟的情状。栖居的意味里似乎又包含着某种出世与入世的徘徊,也仿佛暗示着古代文人出仕入隐的理想生活方式。栖居于山水间,他们会客、访友、品茗、泛舟;他们读书、啸傲、鼓琴、观泉;这一切活动发生于山水灵境之中。而置身于山水世界的人,又岂止是观山观水,更是借此反观自我内心,安顿自己的生命世界。

本单元汇集了宋代夏珪的《雪堂客话图》、明代蓝瑛的《云壑高逸图》、文徵明《木泾幽居图》、清代朱耷《山水通景屏》、龚贤《挂壁飞泉图》、黄慎《桃花源图》,近现代齐白石的《四季屏》等精彩画作。

春塘禽乐图 宋 无款

明 文徵明 《木泾幽居图》手卷

山水通景屏 朱耷

清 龚贤 挂壁飞泉图轴

第五单元:卧游

古人钟情山水,却常限于路阻或疾恙不可亲至,于是纳山水于卷轴间,不时展开图卷,幽雅相对,坐在那里穷究画面上的四方远景,观看天际荒远的丛林和杳无人烟的野景,这就是“卧游”。造化万千,取一时一景入画。那些画里的山水,源于画家的个人印象,也关联着那些在历史里被建构的山水程式。

本单元汇集了元代黄公望的《水阁清幽图》、明代沈周的《林壑幽深图》、清代龚贤的《千岩万壑图》等经典画作。

山水画可寄托高雅的情趣,可满足向往林泉之心,亦可以唤起我们对自然的热爱,以及超迈凡俗的情怀。那些画中的风景,那些高山翠嶂、江流巨津、茂林修竹、平滩远渚,是画家心中的,也是现实中你的或我的家乡——祖国的山川。

这些祖国的绿水青山,应当在我们现代人手中变得更加美好。

林壑幽深图 卷 明 沈周

程正揆 江山卧游图卷

王翚 溪山晴远图卷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