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名称:千山共色——丝绸之路文明特展
展览时间:2019.11.1-2020.2.28(所有展品均于展期全程展出)
展览地点: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
协办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维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吐鲁番博物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馆、阿克苏地区博物馆、和田地区博物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新和县博物馆、塔什库尔干县博物馆、新源县博物馆、木木美术馆
承办单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展览简介:
2019年11月1日起,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将重磅推出年度大展:“千山共色——丝绸之路文明特展”。
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空间跨度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文化线路,是一条东西方交流、对话、融合之路。以汉武帝时期张骞“凿空”为始的丝绸之路,东起长安、洛阳两都,向西从甘肃、新疆,途经中亚、西亚,远届地中海,向东则延伸至韩半岛、日本。海路发自中国东南沿海,过南亚诸岛,经波斯湾,远及非洲。丝路所经,多是高原、雪山、戈壁、荒漠、草原等艰险地带。然而,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从未阻断人们互通往来的脚步。无论是张骞、甘英、法显、玄奘,还是马可·波罗、鲁布鲁克,抑或是无数不知名的行人,他们的艰辛跋涉在丝路历史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迹。丝路上往来的人们,带来了各类物品、技术,也带来了各自的文化与习俗,交光互影,异彩纷呈。丝绸之路成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最繁忙、最丰富多彩的大动脉。
地处亚欧大陆腹心的新疆地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丝绸之路的桥梁和纽带。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南、北、中三道,正是沿着新疆天山、塔里木盆地而延伸展开的。特殊的区位也使新疆成为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极为关键的环节,中华文明则为新疆在丝绸之路上的枢纽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为献礼共和国70华诞,相约北京论坛,北京大学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联合主办的“千山共色——丝绸之路文明特展”,将于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2月28日于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展出。
本次展览以新疆与丝绸之路历史进程为线索,共分三个章节:第一章节“联雪隐天山”,呈现四万年前人类的足迹便已出现在新疆。青铜时代至铁器时代的早期文化,新疆与河西、中原地区关系密切,也与亚欧草原有着广泛的联系。在冶金、作物种植、动物驯养等方面技术的传播中,新疆起了关键的桥梁作用,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独特的贡献。第二章节“影丽天山雪”,讲述春秋战国时期,新疆草原地带的游牧部族、沙漠绿洲的城邦逐步发展,渐次演变为汉代“西域三十六国”,并在草原游牧的阿尔泰山、天山北麓、葱岭,以及绿洲地带的龟兹、焉耆、于阗、高昌、疏勒分别形成区域文化圈;第三章节“明月出天山”,介绍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设西域都护统辖天山南北,新疆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此后历代中央政府在西域建置军政机构,设官分职,颁布政令,行使国家管理,对新疆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次展览汇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吐鲁番博物馆、木木美术馆等11家博物馆的共70件(组)珍贵文物,每一件都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其中:难得晋京展出的 “小河公主”,为公元前1500年、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小河墓地11号墓主人,面容娇好,体态丰腴。“小河公主”将与她的船棺、男根立木、女阴木桨,以及来自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千年黄沙一道,与观众见面;“营盘男子”服饰,出自汉晋时期、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营盘墓地15号墓,墓主衣物品质精美,保存良好,色泽鲜艳;《三国志·吴书·孙权传》写本残卷,出土于吐鲁番鄯善县安乐古城南佛塔,在陈寿成书之后到西晋灭亡(315年)之前的短短二十年内就已传入新疆,系现存最早的《三国志》实物……
北大赛克勒博物馆除夕至正月初七(2020年1月24日-1月31日)闭馆,其余每日(含每周一)9:00-16:30开馆。观众凭有效证件免费入馆,进入校园请按照北京大学近期有关通知与规定。
“千山共色——丝绸之路文明特展”诚邀您的莅临,共同见证伟大的丝绸之路和历久弥新的丝绸之路精神。
展览作品:
骨博具
铜武士像
克孜尔石窟171窟龟兹王族头像
托盏侍女图
营盘男子服饰
人首牛头陶水注
“小河公主”
镶红宝石金面具
展览现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