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周艺术人物|与阿布拉莫维奇分手30多年后的乌雷“独奏”

2020年即将到来,辞旧迎新之际,艺术圈也见证着变化与更新。在荷兰,行为艺术家乌雷将不再与“行为艺术教母”阿布拉莫维奇合奏,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2020年会推出他的个展。因为意大利建筑师马西莫·伊萨·吉尼,冬季的莫斯科郊外,也将披上彩色和“人文的感觉”。

在伦敦,艺术家、电影导演史蒂夫·麦奎因获得2020年英国女王骑士勋章。在上海,摄影师陈海汶则在久事美术馆呈现镜头下的家国印记。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一周艺术人物”,报道并评析国内外的艺术人物及热点事件。

荷兰阿姆斯特丹 | 行为艺术家乌雷

2020年在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举办个展

乌雷

据《THE ART NEWSPAPER》报道,荷兰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将推出行为艺术家乌雷(Ulay)的个展,乌雷与“行为艺术教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曾为一对情侣。这场展览,是去年被任命的该馆新馆长赖因·沃尔夫斯(Rein Wolfs)的首秀之一。

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拥有20多件乌雷作品,包括1992年“无家可归”(Homeless)系列的两件摄影作品,和1980年与阿布拉莫维奇合作的《潜能》(Rest Energy)。

乌雷与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潜能》1980

展览将在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举办,涵盖4个主题,德裔荷兰艺术家的行为艺术与影像;性别身份与身体媒介的研究;社会与政治议题的参与;与阿姆斯特丹的联系(自1960年代起,乌雷定居这座城市)。

沃尔夫斯馆长说:“自从1970年代与阿布拉莫维奇合作,乌雷就是一位杰出的行为与身体艺术家,他运用身份与身体作为创作媒介。”

乌雷与阿布拉莫维奇曾是情侣兼合作者,1988年二人分手。2010年,阿布拉莫维奇在纽约MoMA表演,她邀请陌生人坐在对面,互相凝视,乌雷的突然造访令她不禁落泪。然而2016年,他们却因为金钱对簿公堂,最终荷兰法庭支持乌雷从二人合作项目中,获得20%的净收益。

美术馆一份声明说:“尽管与阿布拉莫维奇曾长期合作(1976-88),但在此之前,在那以后,他创造出精彩前卫的‘独奏’。”(文/畹町)

上海|摄影师陈海汶

久事美术馆呈现镜头下的家国印记

陈海汶

摄影师陈海汶于1958年生于上海,小时候家境贫寒但却热爱画画,新中国主题绘画作品深深印刻在他心里,1983年有了人生第一台海鸥4B双反相机,他将印刻在心里的画面结构应用到摄影中,心无旁骛地坚守着摄影人这一身份。

陈海汶摄影《2011年 上海弄堂》

陈海汶摄影《2003年 上钢三厂》

由上海久事(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久事美术馆主办的“家国印记摄影展”于2019年12月30日起在久事美术馆展出。展览分为“外滩”、“幸福生存”、“中国56个民族”、“上海浦江两岸老工业”4大板块呈现海派摄影师陈海汶镜头下的家国印记。

陈海汶镜头下的上海具有一种穿越时代的永恒性。自八九十年代起,陈海汶通过镜头语言“无声胜有声”地纪实着上海都市的人文现状,解析着海派文化的内涵。在创作过程中,他擅长将镜头对准都市底层的生活人群,以不事张扬的敏锐目光记录当时人们的精神面貌与生活状态。他用黑白作品以其微微粗化的颗粒和精彩的黑白影调,纪实着上海都市的前进脚步。

对于家乡上海,陈海汶自然有许多拍不完的故事和记忆。陈海汶的父亲是解放后的第一代工人,童年时光的工厂生活深深的烙印在他的记忆中,浦江两岸的炼钢厂、造船厂、修船厂、港口码头在他的镜头下,构成了中国历史上特有的“工业情节”,在历经沧桑的斑斑履痕背后,往日工业场景的雄伟轮廓和宏大气势依稀可见。

此外,“中国56个民族”也是其代表作。2008年,他带领团队进行“中国56民族”摄影专题拍摄,历时12个月,拍摄了1125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传承人及民族代表。这些照片也成为了弥足珍贵的民族“全家福”。(文/陆林汉)

北京 | 艺术家陈文令

“绵延”的寓言,以荒诞怪异的想象消解高雅艺术

陈文令

12月29日,“绵延”的寓言——陈文令艺术个展即将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展出。展览将聚焦艺术家2006年以来的创作,展出大型装置作品3组,雕塑作品50余件,绘画手稿80余张。

陈文令喜欢用雕塑去回应社会变革:过去40年中国社会变革的痕迹,特别是底层社会的转型,都印入他的创作中。他个人在快速变化社会中的一些特殊经验、经济发展在中国造就的财富暴增与消费物欲,以及全球化导致的多种文明与中国民间和传统文化的杂糅,成为他创作的重要因素,也成为了他艺术不断“绵延”的支撑。基于他在创作艺术语言上的变化,个人经验、人类欲望、共同体幻象,这三个历程构成了艺术家艺术和生命体验的“绵延”。

陈文令雕塑作品

他作品中所感受到的有社会财富的增加、文化趣味的丧失、人的欲望被无限放大:打扮华丽的猪、形态怪异的大象、粗鄙的牛等等。

共同体幻象部分则是近些年出现的全球化的发展让贸易与交流变得更为便捷,但价值观的差异、文明的隔阂并没有消失,甚至发生了种种尖锐的冲突的现象,这些冲突与隔阂的存在,无疑给当下这个看上去光鲜、但问题叠出的当代社会埋下了破裂的可能。

陈文令的雕塑中那些看上去夸张,但是有趣的形象,将那些在日常中看似平凡甚至不雅的形象,编织成了一个语言生动的当代寓言,并且这个寓言是不断“绵延”的,它看上去有些虚幻和戏剧性,但却是我们每天都会面对的事实。(文/高丹)

俄罗斯莫斯科 | 意大利建筑师马西莫·伊萨·吉尼

与俄罗斯公司合作建高楼,为莫斯科郊外注入色彩

马西莫·伊萨·吉尼

近日,意大利建筑师马西莫·伊萨·吉尼(Massimo Iosa Ghini)与俄罗斯公司Mosproekt-3合作完成的47座高层建筑在莫斯科郊外竣工,这些建筑由彩色的平板所覆盖,为单色的莫斯科注入色彩。

莫斯科郊外彩色的47座高层建筑

这一项目由一系列16层的高楼体块组成,它们包围了两个大型的公共庭院,其中还有一条绿化带和一些低层公寓楼。在合作中,Mosproekt-3负责处理建筑的技术层面,马西莫·伊萨·吉尼则对外立面与景观进行设计。

根据建筑师的想法,彩色的住宅临街面和庭院能够去“抵抗”郊区的单调感。通过与户外空间的结合,能够让住宅更有“人文的感觉”。

这些彩色板混合了前苏联时期塔式大楼中典型的瓷砖与更为现代的纤维水泥砂浆板,在各个外立面上创作出不同的光影。

“颜色向来被用于创造视觉参考,并提供方向感,如今被转化成一种艺术手段,用来交流,更重要的是,能够丰富城市肌理,并使其具有自己的个性,以促进文化发展与城市身份的建立。”

马西莫·伊萨·吉尼是意大利建筑师、设计师和教授,是流星设计团体(Bolidist Movement)的领军人物,并曾与孟菲斯集团的诸位建筑师合作。马西莫·伊萨·吉尼以流线型、有机的设计著称。(文/钱雪儿)

英国伦敦 | 导演史蒂夫·麦奎因

在2020年英国女王新年授勋名单中获骑士勋章,作品在泰特展出

史蒂夫·麦奎因在作品《三年级》系列前

近日,2020年英国女王新年授勋名单(the Queen’s New Year UK Honours list for 2020)公布,艺术家、电影导演史蒂夫·麦奎因(Steve McQueen)获得骑士勋章。麦奎因“对于艺术与电影业杰出而持续的贡献值得肯定”。

史蒂夫·麦奎因1969年生于伦敦。1999年,麦奎因获得特纳奖。2013年,他执导剧情电影《为奴十二年》,该片获得第67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影片奖、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以及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提名。

近日,麦奎因在伦敦泰特不列颠美术馆(Tate Britain)揭晓了自己的小学生肖像系列《三年级》:3000多幅班级集体照拍摄了英国三分之二的小学的7.6万余名三年级学生,这些肖像如今悬挂在泰特美术馆杜芬展厅(Duveen galleries)的展墙上。这些学生来自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宗教学校和特色学校,此外还有学生收容处以及在家接受教育的孩子。这些照片整齐地排列着,这面照片墙无疑是一代人的写照,呼应了如今英国的“多样性”问题。

明年2月,麦奎因的新作与近作还将在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展出。展览将呈现14幅有关电影、摄影与雕塑的作品。(文/钱雪儿)

英国伦敦 | 艺术家吉丽·格林

用绘画收入保护巴西雨林

吉丽·格林

据BBC报道,一位英国艺术家在目睹日益毁坏的巴西热带雨林后,决定用绘画收入保护雨林。

吉丽·格林(Jelly Green),今年27岁,在英国东部萨福克郡出生,童年移居澳大利亚后,对雨林产生了强烈好奇。后来,她迁回英国,然而伦敦和布莱顿都无法让作为画家的她提起兴致。接着,她搜寻网络,找一处艺术家的“栖息地”,让自己重回自然怀抱。在巴西中部的热带雨林里,她终于找到了理想中的田园居所,一间不供电的原始树屋,最近的小镇距此有18公里。

吉丽·格林的画作

吉丽·格林第一次到巴西后,花了2个月创作。

“没有网络,没有打扰,没有人聊天。”格林说。栖息在雨林中的格林,灵感如注,笔下诞生了各式各样的动植物水彩画。“我完全被这片神秘和美丽的地方吸引。”当然,被小虫叮咬导致血管发黑,不得不奔向医院,也是“田园艺术生活”的代价。

她在巴西一住两个月,目睹雨林破坏,随后又踏上斯里兰卡和新西兰,这些旅行都令她印象深刻。亲历森林大火后,现实比她想象的更加荒凉。于是,她捐出绘画收入9000英镑,买下里约热内卢附近的一小块土地。这块土地之后将由巴西一个NGO公益组织照管,过去20年来,这块土地上种植了50多万株树木,格林的慷慨捐赠,将来会让那里成为一片雨林。

亚马逊雨林的火灾,所到之处土地与作物破坏殆尽。图源GETTY IMAGES

目前,格林已返回英国,继续绘画,未来她打算再度旅行,“纪录持续发生的生态破坏”。(文/畹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