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史金淞专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艺术家史金淞专访

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建设发展很快,不少雕塑作品开始走进公共空间,进入大众生活。一旦走入公共空间,雕塑作品就不再是艺术家单方面的创作,它开始与社会、与周边环境、与大众息息相关。如今,国内不少公共空间的雕塑作品遭到了大众的吐槽,有些作品被认为被认为形神皆坏、毫无美感;有些被认为仅仅是复刻,没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有些也被认为是哗众取宠、画风诡异。一件好的公共艺术作品要想众口皆调是有难度的,大众看不懂的公共艺术就是真的“丑”吗?公共空间的艺术作品是否一定要顾及到大众的想法?大众倘若参与到作品中,参与的界限又在哪里?这些都是亟待大众及创作者思考的问题。

中国雕塑艺术家 史金淞

近期,网易艺术邀请到史金淞做客网易会客厅,分享他从创作者的角度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史金淞作为中国雕塑艺术家,曾为不少公共空间创作过艺术作品,在他的作品中既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也体现了全球化的现代活力,有着绝对丰富和意想不到的想象力。在他看来,雕塑从一开始和公共的关系就是特别密切的,任何一个作品当它出现在公众面前,一定会引起不同的探讨和关注。正是因为这种矛盾和探讨,才能产生化学反应,才会构成一种艺术的存在。哪怕有一堵墙隔开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它也会形成我们对于空间的重新思考和重新的定义。当人们面对一件公共艺术作品时,不应以单一的思维去看待,公共艺术的价值就在于各个阶层的人一起反复地妥协和讨论,正是这种多维的共同的打造,才让公共艺术更有价值。

史金淞,《码》,曲阳羊平料,1220cm x 90cm,2019

日前,史金淞雕塑作品《码》出现在了CBD城市森林公园,参加北京CBD艺术季主展览,北京CBD艺术季是北京CBD区域既有城市空间艺术化升级及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提升的创新尝试,可以说《码》这件作品是雕塑艺术走向公共空间,与一个地方的空间、文化结合的很好的案例。在策展人罗怡看来,史金淞这一作品选择了在明清以来的京城汉白玉基地来打造,今天科技化的艺术技法与历史地理遗产,从造型美学的层面在这件作品中展开了深入的对话。

史金淞作品《又园》

在“哈可龙”、“哪吒系列”作品之后,史金淞在2007年发表“三棵树”系列作品

你觉得大部分公共空间的雕塑丑吗?

红方是,真的挺丑的
V S
蓝方不是,我觉得可以接受
红方
71 40
蓝方
111人已参与 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