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黄松
- 超大
- 大
- 标准
- 小
不知不觉2020上半年只剩下最后一个月,时间流逝之中,“毕业季”悄然而至。
澎湃新闻获悉,已经确定不在线下举行毕业展的中央美术学院近日以学院6000平米的美术馆为蓝本,在线上建立了一座“虚拟美术馆”。这间“虚拟美术馆”的开幕也预示着“彼时·此时”2020央美线上毕业季的开启,首展以4大虚拟展厅呈现了406名研究生的毕业创作及学术论文,同时上线的还有近百万字的创作体会。毕业季的特殊打开方式,呈现了“线上展览”的多种可能性,以及美术学院的教学成果和基于疫情下“危机状态”的思考。
往年自5月底开始,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艺术类院校都会开启盛大的毕业季,学子们以毕业创作展,将所学融合成多种形式的嘉年华活动,为自己的大学生活留下美好而疯狂的记忆。然而,因为年初的一场疫情危机,在进行了数月的网络教学后,部分院校的学生虽已返校,但校园依旧冷清。
好在疫情之下中央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等艺术院校基于线上呈现其毕业作品展,观者通过手机、网页也可以将毕业生的作品一一看全。或许线上体验不及实体空间感知强烈,但疫情下毕业季的特殊打开方式,也让观者看到了虚拟空间和数字技术赋予展览更多的可能性。
央美毕业季海报
中央美术学院:定格云端的毕业季
2015年6月,首届“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季”拉开了帷幕,此后“毕业季”也成为央美的固定项目。而“瓜熟蒂落”的西瓜地等大地艺术,也让央美的毕业季成为城中热事。其实“毕业季”的想法,来自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他也是历年央美“毕业季”的总策划。最初提出“毕业季”的概念是希望以此推动艺术的社区化、也让更多人对“神秘”的艺术院校有所了解。
今年,受疫情影响,央美无法举行线下的“毕业季”,转向线上却也赋予了展览新的对话空间,以及观者与作品的互动模式。5月20日下午5:20,“彼时·此时——2020中央美术学院线上毕业季”正式启动,同时线上开幕的还有研究生毕业作品展。据统计,毕业作品展上线仅一小时浏览量达到35万,上线当晚浏览量突破130万。两天后,累计浏览量246万,访问来源遍及全球115个国家与地区。
央美毕业季线上展览“彼时·此时”
此次央美的毕业展可以选择“3D虚拟毕业展”或者“云端在线毕业展”两种观看方式:“云端在线毕业展”保持了相对熟悉的“图录式”阅读方式,而“3D虚拟毕业展”则通过建模还原了美术馆展示作品的场景,观者根据图标的提示,游走于各个虚拟展厅,观看不同院系研究生的毕业作品。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展览前言中写道:“同学们的作品进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宽敞的空间,观众可以身临其境、移步换景,打开层层连接,还可以进入每一位作者思维与创造的小千世界。”
其实早在网络教学开始之初,中央美术学院就预计到今年的线下毕业展览可能无法实现,范迪安院长、高洪书记等校领导开始组织关于线上展览的筹划工作,而搭建虚拟美术馆的提议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琦。不同于美术馆实体空间拍摄生成的在线版本,央美的“3D虚拟毕业展”是真正意义上的“虚拟”,在现实世界中,这场毕业展并未真正发生过。
央美“3D虚拟毕业展”界面
“尽管是线上展览,但虚拟空间也需要有一种归属。”陈琦说,“这场展览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3D建模,把学生作品虚拟再现其中,虽是虚拟,但绘画类作品都是按实际的尺寸展示在美术馆的等比空间中,也就是说,如果现实中展览存在,拍出的照片也与虚拟空间呈现的相匹配,这也为虚拟空间赋予了仪式感”。
回顾整个展览策划和生成的过程,此次毕业季总策划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也向澎湃新闻介绍说,“3D虚拟毕业展”主要是为了实现同学们的愿望——每位考上中央美术学院的同学都期待着毕业时,自己的作品在美术馆中呈现,期待着家人朋友来看自己的毕业展。为了能让虚拟美术馆以最新技术实现沉浸式漫游的观感,策划团队和师生们都付出了许多努力,在合作方福建网龙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团队的支持下完成研发,高度拟真还原美术馆展示效果,完整地呈现每一件作品。
央美油画系研究生毕业作品线上展
当然,也有质疑的声音认为,既然是虚拟展览,为什么还要3D高度还原一个现实中的美术馆空间?在宋协伟看来,除了理解和满足学生们的愿望外,此次“云端美术馆”的尝试进一步催化了传统美术馆与互联网和媒体技术的深度融合,也由此带来了对“美术馆”全新形态的讨论。“在信息化、数字化和全球化的时代,技术深刻影响着未来生活生产、交流交易方式。网络已经成为人类不可回避的现实了,技术的变革激发了新的创造力的同时,也为作品在虚拟空间中的展示带来了某种程度上的‘再现’(representation)和‘凝视’(gaze)的挑战”。作品如何“上墙”,如何使每位同学的作品编排在逻辑中,使每位同学的研究过程都被了解,却没有可参照的先例。
央美版画系研究生毕业作品线上展
正是因为没有先例,央美的这一创新之举为“数字化”美术馆实践提供了经验,也为未来的展览提供了虚拟的空间,也就是说,未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展览都可以在“云端”呈现。陈琦也认为,“线上线下展览体验是在不同的逻辑框架下的,未来即便是做线下的,也计划有线上版本,线上将成为一个珍贵、庞大的数字档案库,所以它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它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也许再过一段时间,线上展的意义会更加凸显。”
线上、线下展览各具优势,“虚拟展览”亦是教学改革的产物
相较于现实中物理空间的展览,“线上展览”有其难以克服的劣势,也许习惯实地看展的观众会不习惯网络展览的节奏,观展的现场感,作品的真实性、客观性、质感也会有所缺失。这一点在绘画、雕塑以及装置艺术作品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央美设计学院毕业展虚拟展厅
相较之下,设计、建筑作品却显示了线上呈现的优势,例如,“3D虚拟毕业展”中的设计学院展区就很特别,一整层虚拟展厅的中央只有一扇发光的大门,只需点击房门,观者就能进入到设计学院独立的虚拟空间。“虚拟星球”上有导师的寄语,而星球外围绕的环带是59名年轻的设计研究者在这样特殊的历史时刻对自己三年研究生学习生活反思交出的答卷。他/她们通过三年的学习,深刻理解到了设计已经不再只是生产式的“设计”概念,而是解决人类棘手问题的方法与路径。从他/她们的毕业设计作品中,观者可以看到学生们如何将自己的设计实践转化为了一种跨边界或自定边界的社会实践。他/她们自身所具备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和跨学科能力,证明了设计学院深层次教学改革的前瞻性与创造性。例如,作品《我用什么来搭建一个活在地下的城》构建了未来地铁媒体化新模式,这套地铁在线系统,颠覆了传统地铁媒体的信息传递规律,优化了地铁公司的经济置换功能,可视化人类行为与互动的同时,提高了监测效率;作品《焦虑处方》则是一份针对焦虑现象的研究报告,共涉及三方面研究内容——“焦虑时代的秘密”、“焦虑分子”和“焦虑处方”。作品用视觉语言传达了焦虑对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生活的影响。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强调从“以学科为基础”转向“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导向,不由让人想到自2015年起在本科招考考题的推陈出新,“棒棒糖”“转基因鱼”“答案在风中飘荡”等考题创新顺应时代,由单一的专业性考试转向综合性考试模式,在具备造型能力的基础上,重点考察考生的思维逻辑和想象力,关注考生对社会的敏感度、责任感和洞察能力。人才识别方式的改革是第一步,设计学院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建立一套以学生为中心的跨越学科、打破设计专业壁垒的新型设计教育模式。谈起近五年设计学院的教学改革,宋协伟说,“过去的设计学是从传统的工业革命和包豪斯体系带领形成的学科概念。它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以传统文化和形态美学行为形成的传统学科。但在工业社会向网络信息社会过渡中,社会生产力方式、运行模式、时空关系、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的商业模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设计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必然发生根本变化,即从原来产品美学形态的造物设计转向社会的创新型系统设计,设计功能从服务业向驱动社会的创造力转化”。
央美建筑学院毕业展线上展厅
除了设计学院外,建筑学院的毕业作品在线上的呈现也毫无违和感,建筑学院的展览作品不仅包括3D建模,还有建筑动画漫游,这在实体美术馆是中无法全面呈现的。人文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以学位论文为中心,将毕业生们三年来的思考和研究成果在“云端”呈现,超链接文献观展模式满足了公众“精读”展览的需求。
目前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展已经上线一周多,在反馈中展览团队也了解到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在绘画类作品前是不是可以更细致地观看?目前一件作品提供了大约三个“观看点”(锚点),锚点的分布相对比较集中,计划增加锚点以提高更细致地观看。再者,在虚拟展场空间比例的布置上,在墙面和空间作品的穿插、展品间的色彩搭配上是否还可以有更好地体验。这些问题,计划在6月中旬上线的本科毕业展中调整和完善。
而本科毕业展的开幕也预示着今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季高潮的到来,宋协伟向澎湃新闻透露,今年的毕业季还为每个院系设计了不同色彩的符号标识,这些符号叠加在一起就成为中央美术学院的整体教学方阵。此次符号的设计不单是满足视觉美观,而是为体现央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逻辑。目前,在研究生毕业展只使用了金银白三色的标识,本科生毕业展中整个彩色的标识将会显现出来。此外,这套标示系统还有可能成为未来央美毕业季永久的形象标识。今年6月28日,中央美术学院的毕业典礼也将在线上举行,届时会把毕业季推向最高潮。
因为疫情,今年的毕业作品在创作上也经历了各种困难,“基于现实的情况,作品完成度不作为今年考察最重要的标准,更多强调学生的创作思想、艺术观念,重视想法一步一步如何得来,或者说更多注重作品的思想和观念。”陈琦说。
各大美院“线上展”均在筹备,各显特色和学校文化
除了中央美术学院外,湖北美术学院和南京艺术学院也上线了毕业作品展。其中,南京艺术学院依旧选择了“520”,往年这一天是毕业嘉年华的开始。如今的这一天“云上展演”“云端市集”等线上齐齐亮相,连接起了一场网上秀场。
南京艺术学院线上毕业展
在“云上展演”美术学院板块,呈现了7个院系的本科和研究生的毕业作品,观众端坐家中,就可以点击自己感兴趣的作品观看,还可以为喜欢的作品投票。而“星秀云介”则于展览呼应,展示毕业生的创作过程、创作幕后花絮,介绍作品创意、揭秘工艺等,为毕业生搭建全方位展示自己、推介作品的特色平台。也使观众不再停留于浅表的感官阅读,在情感理解上与作品及创作者有更深度的互动。“云端市集”则将学生开发的文创产品直接用于提供网上销售平台。此外,还有一个板块直接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搭建高效、直通的对接桥梁。
此后,湖北美术学院本科生毕业作品展在5月22日开启,今年是湖北美院建校百年,因为疫情的发生,也让湖北美院被受关注。线上毕业展共展出了1699名本科毕业生创作的1700余件作品。设置了虚拟展厅、瀑布流等多种“观展”方式,使用的是外部平台。学生的毕业作品除了反映日常生活和自身关注点外,也有不少基于疫情下的创作。
湖北美术学院毕业季线上展厅
这些毕业展也展示了尽管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但网上艺术展和虚拟美术馆并没有定式可依,各大院校都在寻求合适自己的方式。
未来,广州美术学院2020毕业季将于6月16日正式上线,上海美术学院毕业展的线上版本也在制作中,最晚在6月底推出;中国美术学院的毕业季将在6月底。
毕业承载了青春梦想,也代表着创新创意。而线上毕业展在吻合时代传播媒介的同时,也再一次地打破传统美术馆的观看方式,当艺术作品来到云端,目前尚需要一个对媒介传播和阅读习惯认可的过程,一旦熟悉和认可后,手机小屏幕后是一个巨大的“空间”。线上展与实体展互补,也将成为未来展览发展的趋势。
不得不说,如此大规模的毕业作品在线上集中展示,是首创的,其挑战、尝试,也是特殊情况下的“无奈选择”。虽然,艺术作品的现场感是重要的,但在始料未及的情况下,一场场线上的毕业展,也是充满诚意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