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名称: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

一段记忆的修复——袁运生《水乡的记忆》作品史研究

展览时间:20210423-20210501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四层展厅

展览简介:

袁运生先生是20世纪中国画坛的一颗星,一颗能够代表艺术自由求索精神的星。作为中央美术学院培养的优秀艺术家,他总是处在时代的潮头。在学生时代因成绩优异被寄予厚望,毕业创作《水乡的记忆》引起一些“争议”;改革开放初期,首都机场壁画《生命的赞歌》引起的广泛社会关注;声名鹊起之后,远赴重洋,进行现代艺术的探索;十几年后却毅然回国,投入到中国传统造型艺术教学体系的重构之中。他是总能够引起关注的画坛人物,更为可贵的是,他的艺术又总是不拘泥于一种形式,而有着不断否定、不断开拓的顽强生命力。

袁运生“痴情”于艺术,自青年时代就有着自己的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不论是否会有争议,都不与现实妥协,他一直在努力的追索。这是一种什么样理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十分让人好奇,它是如何生发出来的,更是需要探究。

《水乡的记忆》是袁运生的本科毕业创作,作于1962年,是他第一张壁画稿,可以说是他艺术的起点,也是追寻袁运生艺术精神源头的最好例证。

1955年,18岁的袁运生以第一名的身份考入油画系,三年级时,因历史原因到农场劳动两年。1961年,重回学校的袁运生,很珍惜这个毕业创作的难得机会,全身心的投入创作之中,这幅创作成为了他的成名作,却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一方面,是因为画作的勇于创新,对于传统文化借鉴的成功探索,获得指导老师董希文先生的好评;另一方面,1963年的文章《要正确表现劳动人民》,此画被作为典型进行了重点批判。这幅作品,虽然随着历史变迁而命运多舛,但是,像袁运生本人一样,具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不平凡的经历也给作品抹上了传奇色彩。1963年,此画在面临被批判的前夕,意外丢失,其实为被友人保护,免遭毁灭的噩运。虽然作品原作在公众视野中消失了很多年,但它依然作为那个时代的样板,在之后的二十多年中,被不断提及,萦绕在人们的心中。

2020年,经尤拉女士修复三年,破损不堪的作品重新焕发了往日的光彩,这件消失多年的作品满载着时代的沧桑回归我们的视野,江丰曾说“如果这幅画尚未毁损,拿出展览,我可以预言,观众会替它平反,恢复名誉。即或从这件尝试性的作品上,也可以看出作者的艺术才能。”同时,幸运的是,袁运生一直珍藏着这件作品创作过程的画稿和笔记,整理下来,竟然有可观的一百六十余件。从最初的巴掌大小的采风速写,到有针对性的水粉人物写生;从认真制定的采风计划,到规定好每天创作时间和任务的笔记,一幅幅速写,一张张推敲画稿,一页页创作笔记,都记录着一位艺术学子追寻“油画中国风”梦想的心路历程。

此次展览以时间为线索,围绕《水乡的记忆》一件作品的历史而展开,抽丝剥茧一般的向观众展现一件作品的诞生与命运,力图修复曾经断裂的记忆。回望作品的诞生,我们依然被袁运生绘画的直觉和表现力所震撼,可以看到这件凝结了袁运生对于世界艺术与中国传统思考,寄托了他对于中国艺术精神的自信心。修复这件作品的记忆与历史,不仅仅为这一件作品,而是以此为例,探讨艺术创作的规律,探讨作品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也希望能够唤起大家的反思和思考。

本次特别感谢袁运生先生将《水乡的记忆》全套作品捐赠母校,为学院教学留下珍贵财富,同时感谢袁运生先生及其家属、好友和学生在展览筹备中给与的认可和支持。

——《策展人语》李垚辰2021年4月

展览作品:

《水乡的记忆》(2020年修复后) 袁运生243×245cm 1962布面油彩2021年艺术家捐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水乡的记忆》油画小稿 袁运生23×29cm 1962布面油彩

《水乡的 记忆》创 作构图局 部深化稿 之3 25×19cm 1962纸本铅笔

《水乡的 记忆》创 作构图局 部深化稿 之14袁运生19×12cm 1962纸本墨笔

《水乡的记忆》创 作素材之19袁运生26.4×19.1cm 1962纸本水彩

《水乡的记忆》创作素材之124袁运生12×19.8cm 1962纸本墨笔

《自画像》 袁运生1962年 布面油彩 自藏

展览现场:

(图文资料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