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人类敲响了警钟:这个世界会好吗?没有哪个时刻比现在更适合提出这个问题。

四十年前,梁漱溟在艾恺的访谈中提出这个问题时,他面临的是文化问题,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现代社会延续的问题。如果再回追差不多四十年,宗白华在撰写《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往哪里去?》时,他所面临的是战争问题,也就是追求和平美好的中国人如何应对好战的西方文明的问题。梁漱溟和宗白华的问题尽管发人深省,但都是局部问题。今天不仅我们会问“这个世界会好吗?”地球人都会问“这个世界会好吗?”

冯放 《候鸟》 雕塑 400X400X500cm 2019

尽管人类历史上也有大瘟疫,但没有哪一次瘟疫覆盖范围有这次疫情这么广。尽管今天的医疗水平高度发达,但人类还是被它弄得狼狈不堪,死伤惨重。人类文明究竟出了什么问题?用艺术家冯放的话说:“你、我、它该如何相处?”

我们今天碰到的这个问题,早在十年前冯放就遭遇到了。因为喜爱和关注鸟,冯放资助了以影像呈现南迁候鸟被大面积捕杀的隐秘行动,该行动一波三折,最终以央视曝光,引发对捕杀的整治,至今冯放一直保持对该鸟道的关注和追踪。这是一次以艺术的方式触发社会痛点的行动。那时候,冯放还没有意识到该行为已经进入当代艺术的范畴,尽管他是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科班出身,并且一直在做“鸟”题材的绘画创作。

冯放 《候鸟南迁日志》综合材料绘画 240×200cm 2019

2015年冯放受聘母校北京电影学院,筹建当代艺术研究院。他对东西方当代艺术做了系统研究之后,对于以艺术介入社会的当代艺术表达有了明确的理解。决定以该事件为题材做一个大型个展。三年前他开始筹备展览,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计划一拖再拖。这是巧合吗?冥冥之中似乎有其必然之处。置身疫情之中,他对展览主题有了更深的思考,并对展览作品大幅度调整。今天疫情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大事件,冯放期冀以多媒介组合的呈现方式传达切肤之痛后的反思。

希望人类再也不要发生类似的灾难!只要你、我、它和谐共处,多些关爱,少些杀戮,这个世界会好的。

4月18日,“殇”冯放个展在今日美术馆1号馆二层开幕,此次展览由北京电影学院当代艺术研究院、中国电影美术学会当代画院、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今日美术馆联合主办,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彭锋担任策展人,展览集中展示了艺术家冯放近些年来以“鹤”、“候鸟”为主题的艺术创作。

开幕式现场大合影

有关展览的契机

冯放:“殇”是来自之前资助并参与跟踪拍摄的纪录片——《鸟殇》,是一部有关盗猎候鸟为题材的影像作品,该影像记录了湖南迁徙鸟道上追捕、围猎候鸟的一系列事件,并在拍摄影像的过程中就此事件创作了很多不同形式的作品。

三年前,应今日美术馆之邀准备了“禁止杀戮、珍惜生命”的展览,但疫情突然而至,被迫延期。在此期间,我们共同目睹了武汉因疫情封城,世界各国因为疫情在政治、文化、经济上受到极大的影响。我个人也因此被局限于房间之中,当生活和出行都受到影响时,我有一个感受,自己也被网住了,就像那些被盗猎的鸟。

客观的说,我们之前关心鸟类的生存问题,只是在俯瞰这些生命,是疫情让我觉悟,其实人的生命跟它们一样的脆弱。这也是为什么本次展览的主题从“鸟殇”更改为“殇”的原因,因为这本来就是关系人类生存的命题,人类社会的问题,并非只是鸟类和自然的问题。

自然界的生命是一个共同体,人类社会也是一个共同体,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都应遵循自然规律。

艺术家冯放致辞

彭锋:展览的主题最开始确定为“鸟殇”。在疫情前,整个展览的主题为环保和关注生态。因为冯放花了十年时间关注候鸟捕杀,也因为他们的报道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让候鸟被捕杀的情况得到缓解。因此,之前我们认为重点在候鸟身上。当疫情来临,这个主题就被深化了。因此,展览题目变为“殇“。“殇”不仅仅是鸟的殇,也是人的殇,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殇。

在目前大的背景下做这个展览,其实不需要策展人和艺术家解释,大家就非常明白。可是,我担心大家会觉得这个展览是为了迎合疫情事件才做的。其实不是,这个展览在疫情发生之前就在准备了,有很长时间的积淀,包括冯老师这么多年资助拍摄鸟道盗猎事件和艺术创作,都是围绕“候鸟”这个主题展开。没有多年积累,无法做到如此深刻。

策展人彭锋致辞

从“鹤”到“候鸟”,艺术家冯放的热爱与执着

冯放儿时因为舅外公——中国第一代油画家翟翊创作的皮影戏《龟与鹤》而喜欢上鹤,因为鹤的灵动,他在心里种下一颗热爱的种子。9岁起,在舅外公的启蒙下开始学习绘画。14岁考入省艺校学习舞台美术专业,83年考进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接受系统美术训练,毕业后从业广泛,涉猎多个艺术专业,从影视美术到广告美术和导演,再到文化项目设计,不同视觉领域的工作,让他拥有了灵活运用各种艺术媒介进行创作的能力。

冯放 《烟》装置 400×400×600cm 2020

虽然冯放并没有像很多专业画家一样,从最初就选择创作之路,但经过多年在视觉领域的历练之后,兜兜转转,最终回归绘画和当代艺术。重拾画笔的冯放说:只有在创作的时候自己才是自由的,而提笔之念就是心里的“鹤”。冯放喜欢鹤的飘逸灵动,也喜欢“鹤”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内涵,“闲云野鹤”是“士”独立之意志,也是自由之思想。在冯放看来“鹤”是可以坚持一生的创作题材。

因喜欢鹤,他对鹤展开深入研究,也由鹤的濒临灭绝而关注整个候鸟生态。2012年,机缘巧合,冯放资助并开始参与一部记录候鸟南迁的纪录片拍摄。候鸟被捕杀的惨况,震动了这位爱鹤人。他从最初的绝望,到期望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而唤起社会认知,希望自己可以为候鸟、为社会尽绵薄之力。

冯放《殇》玻璃钢 浮雕 1600x400cm 2020

冯放用积极介入的当代艺术方式提出问题,并试图改善这些问题。从单纯的喜爱到深刻思考人类与自然、人类社会自身等诸多问题,从最初的画“鹤”,到后来以候鸟为题材的创作,迄今为止冯放所有形式的创作都只围绕着“候鸟”这一主题。在开幕式采访时,策展人彭锋说,在他记忆里一生只创作一个主题的艺术家似乎只有莫兰迪。但与大师莫兰迪不同的是,冯放虽围绕一个主题,但由于个人从艺经历和时代的影响,他的创作手段覆盖多个媒介。

现场展览作品

从电影学院走出的冯放,电影美术、影视广告、以及大型文化项目设计的经历给了他独特的优势,对多种媒介的灵活整合,也成为他个人的艺术特色。绘画、影像、雕塑、超大型装置,诸多媒介之间灵活自如,因此冯放被视为当代艺术中的少数派。此次,在今日美术馆“殇”的个展中,冯放正是通过多种艺术手段,在今日美术馆中空旷的展厅中,营造了一个戏剧性且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场域空间,并引人深思。

现场展览作品

本次展览地点在今日美术馆1号馆二层,展览将持续至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