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者按

正如那些古老的森林尽灭,而煤与石油能量犹存,能传能统者,必具生命力。艺术的使命,恰是美好世界温暖人心。“传统”,不是简单的固执己见,正如“当代”不是纯粹的一意孤行。让历史告诉未来,正是传统的“续航”底气。经典,是曾经的春华与秋实,也是春华秋实的沃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蒙中

笔名竹庵

艺术家,画家、书法家、自由撰稿人。

七十年代出生于重庆。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

做过出版社编辑。

后于苍山洱海间建“竹庵”卜居,

专注艺术创作与美术史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笺楷书-担当一笑皆春

近年写字体会,是慢慢放下了一些以前太过看重的东西,把力往回收,藏起来。

这跟我这些年整个状态基本是同步的。

外求的很多东西,已经不那么在乎了,也不那么去用力了。

虽然字还是没写好,甚至不少人觉得退步很大,但我写字的时候,自己却更舒服了。

面对一张白纸,常常心会生出无法言说的愉悦感,似乎心手双畅的频率,也比以前增加不少。

前人论学书五个次第:形、势、意、韵、神, 我理解后面不妨再加个心字。

写字写到后面其实就是写自己的心。

老外看不懂中国书法,只把书法当作一种视觉艺术,无法明白这样的内核。

很多人写一辈子字,越写越糟,不仅是技术问题,其实是心的状态越来越糟。

前贤人笔下最使人着迷的,是通过技训练,一天天将人化到字里画里的状态。

书法虽然看起来只是写写字,其实有很多严苛的训练与要求。字如其人,是在书法学习中认知自我,人成字成的一个修炼过程。

我喜欢简静醇厚的字,温润安静,力量内藏,这跟性情相关。遇到喜欢的词句,常总在脑海里盘旋不去,琢磨半天,也常不拘字体风格,随手写下来。

人需要别人鼓励,也要自己鼓励,学习书法有这样的方便,一边写字,一边以字为证,鼓励和警策自己。

——竹庵 蒙中

学书札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绘花笺小楷-姜夔词《暗香》

1

临帖难在形神兼备,更难在自然,盖追摹人家的笔迹,总会有很多与自己不合的地方。好比模仿人家说话,平时底下说话妙语迭出的,一学别人,就不这样顺溜了。

写字最难得是自在周备。临帖到一定程度,不是做复印机。是慢慢去见自己,竭尽所能,能达到和不能达到的都是你自己。

此刻内心需要放松下来。最自然的东西,就在这种放松后,会自然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绘花笺小楷-王凝之《兰亭诗》

2

所谓书法笔法,不能脱离时代背景和物质基础去狭隘理解,历史上他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笔法和纸、笔、书写方式、时代审美的关系密不可分。比如刻画在金属、泥上的字迹,刻在石头上的摩崖和碑刻,写在晋唐时期纸上的字迹,写在绢上的字迹,写在生宣纸上的字迹。用秦汉时期的锋不过一两厘米的硬毫笔写的。用明清时期的又粗又大的羊毫笔写的。

笔法说白了就是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获得纸、笔、书写方式,三者最佳关系的一套方法。

晋唐时硬毫笔在光滑不洇墨的纸上光洁流利的笔触,有了晋唐笔法。

明清时期在生宣纸上用兼毫、羊毫笔书写的纸笔关系又是随之变化的办法。甚至在生宣纸上追摹摩崖碑刻经过刻石、风化后的那种苍茫浑厚感的金石气。纸、笔关系产生的和晋唐大不相同的物质审美形态,也改变和丰富了书法的笔法。

所谓写碑有碑法,写帖有帖法。即便如此,也不应该有框框局限。法这个东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的个性气质各个不同,学习书法,通过掌握基本法的规律,同时还要有个认识和发现自己的过程。只有最放松的状态,自信肯定、自由的书写用笔,最自然舒服的结构体态,才是对的。

好的字,气息清而厚,又要有很高的辨识度,个人特征一目了然,既生动活泼、充盈自足,又看得到深厚的教养承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绘花笺小字-陶渊明诗

3

此沈尹默临帖墨迹。

良上人平生不喜欢书法家的字。沈老毕生孜孜以求古人法度,笔法精妙,称得起当之无愧的书法家。不知良上人若见,会如何想。

今日放在一起读,觉得魅力并无二致。好书法举手投足自然、轻松、精确,坚韧,既有古之经典的丰富教养,又充满机趣,能见自家面目和性情。

回想学书历程,早年苛求法度,笔法以外,花了不少功夫摹帖集字。投稿参展,入选获奖,二十几岁加入中国书协,觉得自己已经是书法家了,颇有些得意。及至阅历渐增,发现不过是浮花浪蕊,荒唐可笑,如梦不真实。于是并皆弃之,清盘做减法。

此际窗外已是垂柳鹅黄,在书房里,仿佛回到中学时候的光阴。春光一线,照在案头册子上,良上人和沈先生陪我共度好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绘花笺小楷-苏东坡词《卜算子》

4

打个比方:

心若有视力,比如普通人是1.5,有些人至少可以达到9.0;心的活动若以维度计,比如普通人是二维、三维,有些人应该可以达到十几维;

时间在普通人哪里,是一分一秒,有些人一秒里还能有无数的分节;

普通人刹那间有十万八千个杂念,有些人一生一世的念想,凝固在纸上,就是永恒;

普通人写字笔头杀到纸上的力度,是拿鸡毛掸子在掸灰,有些人落笔简直力可以杀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楷扇面-节临王羲之《黄庭经》

5

练字是不错的一种和自己较劲的方式。

让人先体会从日常的混沌中舍弃其他,放松下来,开始专注在一个点或者一件事上,心定下来。然后才慢慢体会到静下来的妙处,接着会体会到平时体会不到的内心安适与踏实。

这时候人的智慧、潜能慢慢打开,习气包裹,开始一点点解散。心在事上参就琢磨,慢慢会体会到事物本质的一些东西,从而收获到真知与学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楷扇面-李清照《如梦令》行楷题签

6

“柴几延毛子,明窗馆墨卿,功名皆一戏,未觉负平生”。一辈子痴迷书法的米芾,曾有这样的诗句。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字写到他那样的境地。

有人问他如何能把字写好,他说要没有别的爱好。

我理解最牛的字,处处都是在非常高级的控制中。所谓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离我们是非常遥远的事。

练字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我控制力、约束力的过程。持续地专注一件事,是克服散漫、放逸、随意、放纵的最有效办法。我们缺的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约束和控制力。

我们基本上并不清楚自己的心,一个念头里的千变万化,都多得吓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钩-弘一法师书对联

7

书法从小开始写,要能在40岁左右做到用笔得法,结体妥帖,基本自洽,点画大方自然,落笔之际向背阴阳,轻重避让,都能恰好的在某种适度把控中。单字成形,字与字关系和谐,通篇笔势贯穿着令人舒服的节奏,产生一种力量感。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

今人写字最大的问题是把字当成画看,过份看重一种整体的视觉关系,而对用笔结体的根本规律,缺乏正见与体悟。描、画、涂、抹难以深入,故而浅解、曲解、误解随之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元天师无为小楷题跋一则

8

周永健老师生前论艺有句精辟的话——“无碍空灵为圣境,生死刚正为气格”。

偶然想起来,一上午萦绕脑海里。读中外古今大师作品,莫不如此。

看今人书画,最大的感受就是难得笔下空灵、罕见人格刚正,聪明机巧,多用在小处。内美空虚,假、大、空泛滥,只有拼命用外在形式花样包裹自己。

艺术最大的敌人是不真,最坏的时代是以丑为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书对联-自作诗联句

9

我行草书的一点底子,是王羲之和赵孟頫,尽管其他的碑帖也都写写。

我一向不太在意外在形式与花样。对于现在人想把书法现代化视觉化与美术化的尝试,虽然也持包容和欣赏的态度,但比较起来,我觉得点画本身的质地与字里面体现出来人的精神力量,才是书法传统中,最精髓的部分。

十几天前和安老师聊起他和他好朋友画家李华生的一次对话,李问他在写啥?安老师说他一直在临帖。李笑话他,说你们这些体制内的人,这个年纪了还成天临帖,思想出了问题。

这样截然相反的态度,我觉得这不是一句笑话,这是一代人和一个时代撕裂与悲哀。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对书法的理解,很难逃脱个体知识结构与时代的局限。看不到其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浅解古人,同时也浅解自己。除非你能跳出时代的洪流,否则都难免。

书法的门槛可以说非常低,拿张纸拿支笔就可以写字,但其实门槛又非常高,很多写了一辈子的字,有着不小名气的人,也还在门外。学习书法三十年的时间。只觉得这几年临帖,才体会到一点自然与放松后的力量。

昨天微信和一个朋友聊天,有一句话比较触动我。艺术做到现在的样子,越是能不受周围与时代干扰,越是能任意而为,秉持内心,所获得的自由就越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篆书斋号《珏朴堂》

10

学书之法无他,唯临帖。

临帖之法先求形,烂熟于胸;复求笔,得传笔法;进而求意,不斤斤拘泥于点画形似,精熟加理解后,开始有自我主张;再进一步是遗貌取神,个人修养气质此时显出重要性。

气韵生动在人之性情格调中,真者假不了,伪者到这一层必然露馅。

此后若想再进,则功夫全在诗外,人成即艺成。

说句封建迷信的话,这阶段应该是有神灵附体、加持。祂也只会找资粮、修持到了这一步的种子,点中他,使之仿佛若有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楷-赤壁赋-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楷书-卧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楷书-管领春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晋陆机《平复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玉枕兰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楷-题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书-元人题跋一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楷-跋《晋潘宗伯刻石拓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楷-唐石经残石拓本题跋一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END ——

学术总监:刘大石

出品人·主编:王成业

特邀编辑:杨公拓 责编:刘慧

书画家投稿:sixiangart@126.com

展览策划丨图书出版丨媒体传播丨书画收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