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小时候我们听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深感震撼,都为她坚强勇敢的巾帼之举大为赞赏。然而长大后再听到她的故事就会有了诸多疑问,那就是为何她在军营这么久都没被发现女儿身呢?

还有女性本身就比男性要脆弱,她如何能挨得过军营的苦;以及她如何能在都是男人的军营里出淤泥而不染呢?这些现实的问题总是萦绕在心头,但当得知花木兰可能是虚构的人物时才有所释怀。

不过历史上还真的有人效仿花木兰到军营里去当兵,只不过她没能名留千古,而是陷入情爱之中不能自拔,最后竟然怀孕生子,然后又被丈夫抛弃,结局是相当凄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投无路去从军

这位来自清朝的“花木兰”姓陈,她出生于关东地区的一户农家里。因为家里穷,她从小便没有得到受教育的机会,稍微长大点就要跟随父母到地里去干活。

陈氏每天都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家乡各种农活她都手到擒来。因为常年受到风吹雨打,她又不懂得打扮自己,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个皮肤黝黑、脸色蜡黄的女人。

再加上常年干粗重的农活,她的手上都是老茧,身体也强壮魁梧得像个男人。刚成年的陈氏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还要大上十岁左右,这样的相貌让她很难找到婆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氏的父母对女儿的婚事非常着急,生怕她嫁不出去。等她年纪一到,就急忙找到村里的媒婆去给她说亲事,可是人家一听到是陈氏,都摇了摇头。此后媒婆一连说了好几家,婚事都黄了。

原因是陈氏的长相实在让人难以接受,周边的男子都不愿意娶她为妻。这么一耽误,陈氏年纪也大了,但还是嫁不出去,免不了邻居都对她指指点点。陈氏每天都忍受着这些屈辱,感觉自己的未来算是无望了。

正当她准备孤独终老的时候,一个新的契机出现了。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两国联军向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意图打开中国市场。最后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了出去为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次战争比上一次割地赔款更加严重,中国清政府看到了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也第一次意识到自己落后就要挨打。于是同治帝登基之后,慈禧垂帘听政,在恭亲王奕欣的帮助下开始强化军事管理。

当时他们授权左宗棠对外征兵,关东地区许多好儿郎都投身到军营参军报国了。正在走投无路的陈氏也有了这个想法,她虽然没有读过书,但也听别人见过花木兰的故事,她也曾为这个女英雄而骄傲。

花木兰是代父去从军,那么陈氏她可以替自己去,毕竟像她这种大龄未婚青年待在家里也只会让父母蒙羞,不如另辟捷径说不定能闯出一番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干就干,陈氏将自己打扮成男人的样子就去征兵处报了名,由于当时体检规矩有所限制,军营的人并未发现她的女儿身,就这样得以蒙混过关了。

军中生活

陈氏因为长得黝黑,身材也高大强壮,不仔细看还真的以为这就是个男人。初到军营的她,跟着新兵们在训练营中学习搏击术、骑马射箭等。

由于常年干体力活,所以她的运动量并不比那些男兵差。结束了新兵训练之后,他们就被分派到各个营中去做更加正规的训练,而陈氏被委派去饲养战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活看似简单,其实并不轻松,如果把马给养病了或者死了,那可是要被治罪的。但这些都难不倒陈氏,毕竟以前在家里她就经常帮喂养猪牛羊这些家畜,养马也是很轻松的。

不久后陈氏在马厩中的表现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将她提到了正规军的营地当中。这样她每天都跟着战友们一起练习刀枪棍棒,有时候训练任务非常繁重,但她都挺了过来。

一次营地举行摔跤比赛,这也是满清军营中的一项老传统。结果陈氏打败了众多新兵,一举获得了第一名,军营还给她颁发了“巴图鲁”的荣誉,满语中的意思为勇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