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埃拉德·赖瑟瑞

埃拉德·赖瑟瑞出生于1977年,是一位以色列裔美国艺术家,他的创作包括摄影、电影、绘画、装置等多领域。

Lassry坦言自己并非摄影师,他是“正在创作雕塑品,只不过完成品刚好是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生活在充斥着影像的环境,被动地借着切片般地平面资讯堆叠起我们对事物的印象,摄影做为媒介、做为艺术,在包含着这些冲突不已的问题,让人不断地反复斟酌、讨论再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埃拉德·赖瑟瑞(Elad Lassry)跳开了这类问题的思考模式,反而透过他的影像操作,呈现了这些永无止尽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照片形成一股力量,驱使着观者自问:“到底我在看什么?”原本我们预期,可以从一张照片上读到影像的内容,这样理所当然的认知,却无法在赖瑟瑞的作品中成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将摄影推至一个比较哲学的方式,影像内容并非他所传达的讯息,而是借由重重的表现方式,将思考点放在“摄影的状态”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每年选出四位艺术家举办“New Photography”展览,赖瑟瑞在2010年进入名单,被视为重要摄影节的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展(Les Rencontres d’Arles)也在当年展出他的作品,隔年六月,他的影像和录像作品出现在威尼斯双年展中,九月就由重量级商业艺廊White Cube为他举办个展,并一举推出摄影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牌艺术杂志Frieze更为此重新探究静物摄影,发表论述。这本摄影集的“状态”,除了可视为赖瑟瑞现阶段的作品集大成,也是这位年轻艺术家站上国际艺坛的里程碑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阅读他的影像是很有趣的经验,首先,第一眼就会注意到各种颜色的“框”,颜色斑斓而具厚度、甚至在照片上投下了阴影,最佳陪衬者的角色一跃与影像平起平坐;细细审视每张照片,可是说也奇怪,明明就已经以最坦白、直接的静物拍照法呈现,可是我们怎么感觉好似看不懂拍这些照片的理由,它们为什么要被搬移到摄影棚里,转化成影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埃拉德早期的作品能够清晰地唤起情感共鸣,这是因为它们初看上去都非常无辜而且不具攻击性——它们中的许多都以工作室里的静物为拍摄对象,从人物陶塑、指甲油瓶到各种蔬菜;图像非常清晰,色彩丰富明艳且构图鲜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许多摄影作品都回应了来自前数十年的杂志广告或是素材图,观众的思维会将它们看作是中立的领域。不过埃拉德俏皮的审美趣味采取了混合的形式,那些早期的图像也仅仅是被伪装成了视觉上的舒适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埃拉德似乎属于“图像一代”,但他的作品并没有完全被商业图片或是大众媒体的影响包围。他的目的似乎也比我们所看到的基本事物要更深入——直接针对了我们解读图片的方式以及一张图片被建立、构想和设计的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今年,他又开始涉足3D模式。然而尽管埃拉德最近的作品都包含了真实的演员利用彩色道具在真实的观众面前进行表演的场景,但他仍然没有停止对摄影作品的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个被各种图像淹没了的世界中,假设今天的大部分人都已经成为了解读摄影作品方面的专家是自然而然的事。

不过,不时地总会出现那么个人使我们意识到我们每天对摄影作品的“摄入”是被动而且不加批判地接受的。在过去几年中,很少有人能比艺术家埃拉德更好地提醒我们在一个框架面前需要保持我们自己的睿智。

图文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