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陶炜 张智 南京摄影报道

当灯光打上苏州绣娘李兰珍的绣品上时,立刻能看到很明显的光泽感,这是高水平绣品才能显出的效果。猫扑蝶的双面绣,有着古朴质感的烙画,精美的暗八仙核雕,美轮美奂的景泰蓝掐丝画,在2024年全国残疾人文化周启动仪式的文化艺术展览上,《华夏时报》记者看到了众多由残疾人艺术家创作的文艺作品。从作品的造诣水平来看,许多作品已经达到极高的艺术水准。

正如李兰珍与《华夏时报》记者交流时所说的:“我一直是在和健全人群体中最高档次的一批人去比,几乎没什么差距,我一直觉得自己很行的。”

残疾人艺术家不仅“很行”,也很善良。在文化艺术展览上和残疾人艺术家交流的过程中,记者能清楚感受到他们愿意给他人带来光的善良。李兰珍对于前来学刺绣的残疾人是免费教的,核雕艺术家陆晴每个月定期去苏州寒香会社教其他残疾人手艺,还常年教社区和学校的孩子做核雕。就在展览现场,记者看到金属丝艺术家崔益飞在教一位小姑娘绕金属丝,他不能说话,只是一遍又一遍演示给小姑娘看。

残疾人展现高超艺术水准

残疾人文化周活动自2010年开始举办,但国家级的启动仪式今年还是头一回办,落地在了江苏省苏州市。在与启动仪式同步举办的文化艺术展览上,包含了文学、绘画、书法、摄影、民间文艺作品等三百多幅作品展出,其中多幅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还有多名残疾人艺术家在现场和观众交流。

浏览这些展品,首先能感受到的,是残疾人艺术家们的高超艺术水准。

因小儿麻痹落下残疾的苏州绣娘李兰珍今年已经六十岁了,她身上那种温柔娴静的气质和常常挂着的羞涩笑容让人感觉文文弱弱,但当她说起自己的绣品时,总是带着强烈的自信。用手机把灯光打上李兰珍的绣品上时,立刻能看到很明显的光泽感,一同来参展的烙画大师顾春刚说,这是非常高级的刺绣才有的水准。她展台上被李兰珍摆在边上的一副猫扑蝶双面绣被苏州残联的工作人员叶如意看到后挪到了中间,说这是最顶级的苏绣技艺,要放在显眼位置展示。“这一面绣的是蓝猫,那一面绣的是狸花猫,要保持两面绣在一起又不能互相干扰,手底下完全是凭感觉带上去的。”李兰珍对记者介绍。她绣的人像层次感分明,她绣的篮子有着金属的质感。早在十几年前,李兰珍就已经是获得诸多荣誉的苏绣大师。她是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苏州展区的苏绣技艺传承人,为来自世界各国的友人展示苏绣这一精美绝伦的手工艺术。

顾春刚的烙画非常别致,这是用烙铁在竹子上烙下来的。烙画古称“火针刺绣”,近名“火笔画”“烫画”等,要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据史料记载,烙画源于西汉、盛于东汉,后由于连年灾荒战乱,曾一度失传,直到清光绪三年,才被河南南阳的一名叫“赵星”的民间艺人重新发现整理,后经辗传,逐渐形成以河南、河北等地为代表的几大派系。顾春刚是这项技艺的非遗传承人,经过润色、烫刻、细描和烘晕,顾春刚的烙画色泽呈深浅褐色,古朴典雅,别具一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宣圃文化的展台上,《华夏时报》记者看到了非常精美的景泰蓝掐丝画。景泰蓝色彩鲜艳夺目、图案华丽多姿、造型品种繁多、制作工艺复杂,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景泰蓝掐丝画是传统景泰蓝工艺的延伸,采用新材料、新做法创新景泰蓝镶嵌工艺。不同于一般的油画、国画、玻璃画等平面展示,可以处理出磨砂、沙粒感、立体化等多层次画面效果,给人更直观的动态效果,是一种集装饰、艺术欣赏、收藏价值于一体的工艺品。宣圃文化所有的工艺师都是残疾人,其中听障残疾人占比最大。就在去年,王锦伟的作品《冉冉》、吴芳娣的作品《漫行》、徐倩的作品《村上印象》、翁一凌的作品《文狸》均成功入选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第三十六届学术年会作品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残疾人艺术家,现场参加展览的还有一位残疾人文学家。出生于1984年的高淳自小患先天性肌先天性肌迟缓症,只能用唯一能动的右手食指控制鼠标。但面临这样的困难,他从2003年起先后出版发表了151万字的长篇小说《风逝》、75万字的长篇小说《生死时代之双雄》,以及中短篇小说集《夜雨十年灯》、中篇小说《石佛珠》、散文《记忆八章》等总计3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而以他为原型的电影《指尖世界》,已经在2019年底上映。

《华夏时报》记者现场翻阅了他的《夜雨十年灯》,文笔很老道,看着很舒服。“我比较喜欢写现实主义,里面带一点寓言的。”高淳对记者说。此外,他近年来还在尝试网文,正在以“淳风十里皆为你”的笔名在番茄上连载一部名为《江山横刀美人香》的小说。

愿用光照亮他人

可能是因为身患残疾的缘故,残疾人艺术家身上往往有一种愿意给他人带来光的善良。

李兰珍二十几年前在木渎镇创业建立了自己的绣坊,绣坊中有不少是残疾人,都是李兰珍一手教出来的。由于名声远扬,全国有很多人慕名来向她求教。而教残疾人是免费的,这些年算是教出成果来的残疾人就有二十多名。在她教出来的残疾人学生中,有一位名叫吾明荣的绣娘近年来多次夺得各级刺绣比赛的名次。

“我没有拐杖走不了几步,有拐杖也走不了多远,这次展览我一开始是想推辞的。但想着出来推广苏绣能对自己的伙伴们有些帮助,所以还是来了,因为有些伙伴可能在家出都出不来,比我更困难。我自己假如说有一点微弱的光,如果能照亮别人的话,那我都是很开心的。”李兰珍说。她还向记者道谢,说“谢谢你们帮我们做推广”。

1980年出生的崔益飞从小患有先天性听力障碍,却在市特殊教育学校学习期间展现出制作手工艺品的独特天赋。之后,他努力钻研绕丝技艺,在无声的世界里发挥想象,用细细的铝线创造出一件又一件色彩斑斓的手工艺品。在常熟残联的帮助下,崔益飞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兴趣爱好变成了自己的事业。但对他来说,他的志向不只是艺术,他说,帮助失业无业的聋人掌握一技之长是他的梦想。就在展览现场,记者看到金属丝艺术家崔益飞在教一位小姑娘绕金属丝,他不能说话,只是一遍又一遍演示给小姑娘看。他给记者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他的相貌帅气又硬朗,但笑容很腼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场参展艺术家中最年轻的,是由于骨癌截去右腿的陆晴。陆晴出生于1992年,师从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殷毅军,学艺不到两年就已经能把产品送去参赛,如今已经获得了诸多的奖项。

“我大概十八岁的时候,我们区残联的人和我说有一个老师在教授一些残疾人学核雕,问我有没有兴趣去学一下。老师是好心,也是想做公益。当时四个人一起去学的,然后另外三个人觉得太难了就走了,我就一直坚持下去了。”或许是因为从老师那里得到了传承,陆晴也愿意去把自己的手艺传承出去。在她所居住的南山社区,陆晴积极参加“青柠檬”志愿服务活动,利用业余时间作为志愿教师,向孩子们教授核雕技艺。她还是一些中小学的特邀老师,定期去学校给孩子们授课。在残联的组织下,她还每个月定期去苏州寒香会社教其他残疾人手艺。

而她朋友圈的微信签名让记者印象特别深刻。上面写着:“最高贵的心灵,最能知足自满”。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