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彭老总率领志愿军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与联合国军展开了殊死较量,这次战役是血与火的死拼,面对敌人先进的武器装备,志愿军毫不畏惧,他们装备虽然落后,却拥有高超的战术,在攻防频繁转换之间取得了一次次的胜利,第三次战役结束时把敌人打退到北纬37°线附近。就在志愿军正在休整之时,敌人再次发起进攻,这时候彭老总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1年2月,第四次战役刚刚打响不久,彭老总急忙从朝鲜赶回北京,彭老总作为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主帅,这时候离开阵地回到后方,一定是发生了万分火急之事,飞机一落地他就行色匆匆地去找毛主席和周总理,这次他回来就是想解决后勤保障问题。毛主席和周总理非常重视这件事情,在2月25日召开了军委扩大会议,到会人员都是各大军区司令和中央领导。

彭老总在会上提出了前线后勤保障问题,并且详细说出了志愿军现在面临的困难,他希望大家能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结果他听到的是各种理由的推脱。有人说:想要做好后勤保障就得先搞钱;还有人说:现在刚刚建国不久,国内还不够稳定,言外之意就是能不能往后拖一拖,现在出钱、出力都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当众人纷纷找理由、找借口时,彭老总拍案而起,突然拍桌子的声音让会场立刻静了下来,只听彭老总气愤地说:“你们都跟秦桧学会了,跟我玩腔调!”彭老总听到他们不解决问题、只强调自己困难的说词,实在忍不住胸中的一口怒气。彭老总又气又急,胀得脸部通红,众人看彭老总真的怒了,谁也不敢再说话,这时周总理劝他坐下来,把战场上的实际情况详细说出来。

众人只知道前三次战役取得了胜利,却不知道付出了多大的代价。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自古以来的常用战术,军队想取得胜利,后勤必须要有保障,解放军之前能够取得胜利,是在本国打仗,有老百姓做人民军队的坚实后盾,而这次完全不同,志愿军出国作战,不但不能抓俘虏补充兵力,就连吃饭都成了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来可以有朝鲜当地的村民为志愿军提供食物补给,但是联合国军炸了村庄、毁了庄稼,志愿军的一切物资都要靠后勤保障,后勤成为了直接影响战役胜利的关键。在第一次战役时,由于战况多变,后勤跟不上前线部队,导致前线战士断粮四天,还好在山上找到了土豆,他们靠挖土豆才坚持到后勤到来,而那些没有土豆可挖的部队硬是饿了三天肚子。

吃不饱肚子哪来的力气打仗?彭老总说到这里神情异常地悲愤,他又提及战士们因为赶到战场太匆忙,忽略了寒冷恶劣天气,有数百名战士还没有到达战场就已经冻伤。第二次战役打响后,志愿军与敌人展开运动战,这就意味着加长了后勤的运输线,由之前的偶尔断粮,到后来的经常断粮,当时不管是文员还是炊事员,只要不上前线的人都去搬粮食,但仍然饿死了很多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一位战士都是鲜活的生命,他们保家卫国是做出了随时牺牲的准备,可他们没有牺牲在敌人的枪口下,却因后勤无法保障而冻死、饿死,长津湖战役用极其惨烈的代价扭转了战局,战争虽然取得了胜利,可彭老总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最清楚志愿军受了多大的苦、遭了多大的罪。

彭老总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伤亡,想出了“礼拜攻势”,让每位战士出发时都背上大概一个星期的口粮,结果在第四次战役刚刚打响时,美军的李奇微发现了志愿军的这个弱点,派出大量空军切断志愿军后勤补给和增援,这让彭老总如何不着急?说到情深之处彭老总眼睛蓄满了泪水,因此看到他们找理由和借口时,难怪彭老总会气得拍案而起,当时众人听到彭老总的话后都被骂得抬不起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听后非常理解彭老总的心情,他希望“大家要团结一致共渡难关!”之后军委再次召开会议,公示支援志愿军的一切决定:各军区轮流到朝鲜参战;为志愿军补充先进装备;加强后勤运输线建设,同时建立空中部队。1951年3月,炮兵、空军、后勤支援先后抵达前线,第四次战役最后志愿军把联合国军”扼制在“三八线”而结束,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