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晶晶

编辑/计巍

快手自杀干预社会救助小组部分成员在复盘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快手自杀干预社会救助小组部分成员在复盘案例

曾经淋过雨、想为他人打伞的前抑郁症患者做起了科普博主,希望以自身经历激励更多同频的人走出阴霾;专业的精神科医生一遍又一遍呼吁“抑郁不是矫情、脆弱,是真的病了”,以期在最广袤的用户平台上影响更多人正视抑郁症;如果发现用户发布的内容中浮起轻生念头,7×24小时待命的快手自杀干预社会救助小组会及时启动干预,希望打捞起这些正在下沉的人。

这些内容被汇集在由快手中视频发起的“在心里种个太阳”话题中。截至5月14日,话题播放量近30亿次。在这个话题下,科普创作者的优质内容能连接到受心理问题困扰的年轻人,让陌生的网络世界多一些善意,至少,在那些可能下坠的节点,有一批陌生人正在不为所图地接力救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抱紧那个恐惧的男孩

如果回到十年前,小温会抱紧那个恐惧中的男孩,“没关系的,接受焦虑的存在,才能最大程度地减轻焦虑。”

高中时期的小温怕受到关注、怕做选择、怕自己影响到他人,怕被议论,因为一次迟到,他在走廊紧张到发抖、冒汗,迟迟不敢走进教室的正门,因为全班同学可能都会盯着自己。

社恐、内向、害羞……“我不是一直这样吗?”小温找了各种借口为自己解释,在拧紧发条全力冲刺高考的阶段,他并不关心自己的心理状况,也没有人察觉到这个内向男孩心中的挣扎。

对于那扇门的恐惧一直没有消散。上大学后,他学习了动画专业,但一有时间就钻进图书馆,研究心理学。本科四年,他几乎读遍了图书馆内有关心理学的书籍,发现那些世界末日般的幻灭情绪、轻生绝望的极端念头,并不是简单的自卑怯懦,而是因为自己病了。

“那时我羞于向别人讲述自己的害怕,倾诉自己的情绪,觉得难以启齿,后来知道这个叫病耻感。”最初,小温以为是学业压力大,但到后来考上大学,情况却越来越严重,甚至思维和行动都变得缓慢,体重从58公斤降到了52公斤。

他也走过很多弯路,在阅读心理学书籍时,他总是将自己的症状与书中所写的内容对号入座,觉得自己病入膏肓,这让他越陷越深。后来,他攒了一个月的饭钱——200块,到专业心理机构做了一次咨询,结果被诊断为中度抑郁,但1小时的心理疏导对他而言只是“杯水车薪”,昂贵的咨询费用让他放弃了专业治疗。

小温只能重回图书馆寻求自救,每天记录情绪日记,持续地进行自我心理暗示,最终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走出了阴霾。毕业时,他的病情已经减轻很多,再无自杀的念头。

这段自救经历于小温而言,痛苦而孤独。能不能让更多的人不再走这么多弯路就能走出心理困境呢?四年前,小温将自己在书中所学的知识制成短视频,发布在快手平台上,希望为更多身处阴霾的人种下太阳。

淋过雨的人试着为他人撑起一把伞。在小温发布的一则视频里,面对高中时期的自己,他正面剖析了什么是焦虑症,“几乎所有爱焦虑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害怕,怕失败,怕成功,怕自己的每一次决定与选择是否足够正确,也怕自己的每一次言行是否合适妥当,所有害怕的背后,都源于对生活的不确定。爱焦虑的人厌恶这种不确定,但生活本身就是不确定性的代名词,拥抱生活的不确定,顺其自然,接受变化,对于糟糕情绪的接纳本身就是我们人格成长的标志。”

这条视频被上千万人看到,很多人在视频评论区里表达“我就是这样的情况”,还有不少人询问“该怎么办?”私信成为一个个树洞,评论则像是一片相互拥抱的海洋,让有心理问题的人知道,自己从来不是一个人。

其中,有因被父母打骂想要自杀的患双向情感障碍的在校大学生;也有总觉得母亲在监视自己,不敢入睡的抑郁年轻人……小温倾听他们的故事,甚至联系他们的父母保持沟通,推荐他们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就医。

小温说,“有心理问题,是像感冒发烧一样再正常不过的事,希望通过我的视频让大家知道,你不是一个人,也不需要有病耻感。希望大家不要再小心翼翼地将私信作为倾诉的树洞,寻求安全感,而是大大方方地走进医院就医。”

快手创作者@精神科医生赵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快手创作者@精神科医生赵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远千里就诊的患者

在快手上,“在心里种个太阳”话题的参与者,除了有像小温这样以自身经历讲故事的创作者,还有一些来自医疗机构的医生,创作者“精神科医生赵婷”就是其中一员。

她是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医生,从业有10年时间,从去年5月起,她开始在快手发布有关心理健康的科普视频,一直保持每周5到7更的频率,至今已发布近400条视频。

赵婷做短视频的目的,除了想让患者摆脱病耻感,还想让短视频影响更多患者身边的人。据她观察,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已经愈发严重,几乎占到门诊量的近1/3,而十年前还是老年人居多。2023年“中国心理健康蓝皮书报告”显示,高中生抑郁检出率达40%,初中生抑郁检出率为30%。

“走进精神科大门的家长和孩子往往会经历孩子情绪低落、逼迫孩子上学、孩子自残,事态严重才去就医,即使带孩子来看病,家长也会频频强调孩子的‘脆弱、敏感’,一旁的孩子则一言不发,垂下头情绪低落。”赵婷已遇到太多次这样的场景。

重复的场面也让她意识到,每一个生病的孩子背后,都可能是一个不理解孩子的家庭,她思索着,“能不能让患者的家人及早了解到抑郁症是什么呢?”

短视频平台,成为她科普的主场。每天她都会抽一两小时,在午休或者回家后回复网络那头的私信。她也从后台看到,关注她账号的群体中,35岁至45岁的父母人群占比超30%。

“孩子不是在装,也不是矫情,只是生病了……”短视频中的赵婷一头精神的短发,语气轻柔,眼神坚定,说着她在诊室一遍又一遍向孩子家长说过的话。

在做科普账号前,赵婷接触到的患者大多来自山西省内,而现在,她接触到了全国各地的患者。一名三十多岁的女性,不远千里要来找赵婷求诊,赵婷曾向她推荐就近的知名医院,但这位女性回复说,“看了你的视频,我就信你。”在接受一段时间治疗后,病情得到好转,她非常感激赵婷,“如果不是短视频上看到你,我真觉得自己这辈子都没有希望了。”

一瞬间,赵婷觉得十分震撼,她第一次认识到短视频连接人与人的力量,也第一次被别人当作救命稻草。

快手创作者“心理治疗师老秦”是青岛一家公立三甲医院临床心理科主治医生,在快手上已有近50万粉丝。秦医生也参与了“在心里种个太阳”的话题,谈及参与科普视频创作的初衷,他说,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心理问题,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心理疾病,减少歧视和误解,更为重要的是,他还希望为那些可能正在面对心理困境的人,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和方法,让他们知道自己并不孤单。

“对于家属来说,他们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方面担心患者的状况,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不了解心理问题而感到困惑和无助。”秦医生说,家长也需要学会如何更好地与有心理问题的孩子相处,给予孩子关爱和支持。而这也正是他在视频创作中,一直在向家长们倡导的。

自杀随时都可能发生,这要求自杀干预社会救助小组7X24小时在线干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杀随时都可能发生,这要求自杀干预社会救助小组7X24小时在线干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捞网络中正在下沉的人

赵婷每次发布视频后,都有一些私信和评论。这些私信和评论,既是她创作的选题来源,也是向她发出的求救信号,她“打捞”起这些求救者,用专业的知识给予他们疏导,或指导他们到所在地的知名专业医疗机构就诊。

事实上,在互联网平台上,还有一些不太明显的求救信号,需要被关注,这也是快手自杀干预社会救助小组的日常工作。

今年1月18日凌晨2时许,快手自杀干预救助小组成员黄蓉在值班时,接到用户进线电话称,一男子在直播时情绪比较低落,且拿出刀具虚划了几下,这个男子可能有轻生念头,希望平台核实关注。

挂断电话后,黄蓉根据进线用户的反馈,结合平台内的信息,主动联系了这个情况不明的男子。男子接到电话很意外,面对来自远方的关心也很坦诚:“我承认确实我拿刀了,我家里老人有两次住院了,我回不去,确实心情不好,有点不好意思了。”男子叙述了自己成长的经历,在外打工的艰辛,对父母的思念,话还没说完就哭了起来。电话这头的黄蓉耐心地倾听,适时地予以安慰,等待电话那头的声音平静下来。

最终,男子说,“我这边好多了,感谢你们的关心。”

“这是我们应该的,咱们平台的老铁也是非常热心的哈。因为已经凌晨三点了,就不打扰您了,您这边挂掉电话后,也早点休息。”

这是黄蓉经历的最寻常不过的一个凌晨,她在这个案例后标注“暂不报警,持续观察”。几天以后,她再次观察男子的账号,发现他的账号活跃,不时地发着作品。

快手自杀干预社会救助小组负责人林雨介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通过短视频和直播来记录和展示生活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也会有用户在平台发布厌世情绪或轻生的视频和文字,甚至有人在直播中做出轻生的动作,平台除了立即关停直播外,还会给予安抚,或联动警方上门挽救干预。

他透露,2021年8月,快手正式组建自杀干预社会救助小组,通过AI预警系统识别,建立安抚干预标准流程,7×24小时在线干预挽救有自杀倾向的人。目前,从接收预警到挖掘线索研判,再到报警,基本可以在10分钟内完成。过去一年,自杀干预社会救助小组联动各地警方成功挽救了329名轻生者,今年1至4月已成功挽救78人。

当然,在实践中,这种隔空的救援,并非完美,也有一些失败的案例。林雨说,从平台的角度看,干预存在一定的局限或难点,比如,疑似萌生自杀念头的用户可能会拒接电话,拒绝沟通,或不愿意也不敢正视自己的行为,这就导致小组成员隔空无法实时了解到用户所处的具体场景,给疏导劝解干预和评估风险,造成一定困难。

此外,自杀是一个社会性问题,从林雨所在的团队干预的案例来看,那些选择轻生的人,其背后有复杂的成因,或因家庭矛盾,或因感情问题,或因经济问题等,因此光靠互联网平台一时的干预劝阻,还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这就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加大关注,伸出援手,比如家庭、学校等。”

5月14日,快手上线“种太阳计划”,联合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推出“走出心理困境”特别策划直播,并邀请知名医疗机构的专家、平台上的创作者,共同探讨如何帮助有心理危机的人,走出心理困境,其中快手公益、快手健康、快手中视频等也参与到这个项目中。

作为“种太阳计划”牵头发起者,林雨说,平台虽然在通过AI技术+人工的方式在干预自杀风险,但相比生命的消逝,平台的干预是一个迟滞的动作,希望在发挥平台技术优势的同时,能发挥好平台的内容优势,联合专业的媒体、专业的医疗机构、专业的创作者等,共同参与,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科普,对有心理危机的人予以启发和关怀,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

在快手中视频发起的“在心里种个太阳”话题下,大家倾诉着正在遭遇的心理健康问题,过来人的疗愈过程让身处黑暗中的人有光可循,专业人士分享的心理学原理、建设性意见,也带领大家走进自己的内心深处,了解世界,直面自己。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北京青年报【北青深一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果…你可能就要失去我了

微信又双叒叕改版了,如果不标星,你可能就会错过我们的推送。星标只需要:①打开北青深一度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②在弹出的界面,选择“设为星标”。我们期待与你在每篇推文中相见!

村民“被注册”工商执照背后:无法完成的“市场主体增量任务”
庭审被上级法官“遥控”,证据就在审判席上
颜昌武:观察“街头官僚”20多年,我想知道为什么挨骂的总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