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雍正元年二月,雍正帝下旨将被追封为皇贵妃的章佳氏,同孝恭仁皇后、康熙帝一同葬入景陵地宫。

雍正对此事是这样说的:“当年皇考之所以要修建妃陵,就是为了让各位母妃得以安葬此处;只有敏母妃一人皇考下旨暂时将她的陵寝安葬在琉璃花门内,之后再葬入宝城。

如今我谨遵皇考的意思,将敏母妃葬入宝城。葬入宝城的妃子只有敏母妃一人,所以现在将其追封为皇贵妃。”

昔年皇考建设妃园寝,为妃母等殡所。惟敏妃母一位,皇考曾降谕旨:暂安于陵寝琉璃花门之内宝城近处,俟入宝城。今钦遵皇考原旨,奉敏妃母安于宝城内。

雍正此话,将已经病逝二十余年的敏妃追封为皇贵妃,并且葬入景陵,是皇考康熙的意思。当然了解雍正人都知道,这不过是雍正的一个手段而已,毕竟此时康熙已经病逝,即便是有人怀疑这不是康熙的意思,也无从查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敏妃在康熙一朝最高的位份就是妃位,按照大清的祖制:只有皇后才能与皇上合葬于同一个陵寝。敏妃不过是一个妃子,怎么能有资格呢?

即便是敏妃一下被提高了两个等级,成为皇贵妃,仍旧不能与康熙合葬,只能被称为附葬。但不管是合葬还是附葬,敬敏皇贵妃都有了葬入景陵帝陵的资格;而比敬敏皇贵妃更为尊贵的温僖贵妃、比敬敏皇贵妃生下皇子皇女要多的荣妃,都只是被葬入妃陵,她究竟是何德何能呢?

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与康熙一同葬入景陵的四位皇后与一位皇贵妃,究竟都特殊在哪里?

01 在大清什么样的女人有资格成为皇后呢?

《汉书》中有言:皇帝生母为皇太后,皇帝祖母为太皇太后,适称皇后。

这句话什么意思?

皇帝的生母不管之前是什么位份,只要是自己的儿子登基称帝,便可以尊称为皇太后;而皇帝的祖母同理,则是被尊称为太皇太后。有这样资格的人,适合被称为皇后。

比如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顺治帝在时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庶妃,母凭子贵尊称为皇太后;病逝后先是被追封为孝康皇后,之后又加上了“康”字,被称为孝康章皇后,得以供奉在太庙。

再比如雍正的生母乌雅氏,康熙在时最高的位份是德妃,雍正登基后将生母乌雅氏尊为圣母皇太后,死后追谥为孝恭仁皇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是佟佳氏还是乌雅氏在夫君在时,都没能被封为皇后,因为儿子登基称帝才有资格成为皇后。

当然在大清除了皇帝的生母有资格成为皇后,还有一种便是皇帝在时亲封的皇后,尤其是原配的嫡皇后,地位要更高。

比如康熙的嫡母孝惠章皇后,即便康熙不是她所生,仍旧在康熙登基后被尊为母后皇太后,地位上还是要高于康熙的生母圣母皇太后。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下能称为皇后:便是抚养过皇帝,皇帝非自己亲生。比如孝静成皇后,曾抚养过咸丰帝,咸丰帝登基后将其养母追尊为皇太后,所以被后人称为孝静成皇后。

如此一来,我们便可以很容易理解为何有四位皇后能与康熙合葬了。

02 与康熙合葬一处的第四位皇后

第一位皇后:孝诚仁皇后

孝诚仁皇后是康熙结发的妻子,更是康熙心目当中唯一的“白月光”。孝诚仁皇后虽然是孝庄太皇太后为了除掉鳌拜亲自选的皇后,但康熙与孝诚仁皇后的感情确实令人羡慕。

孝诚仁皇后出生于满洲正黄旗赫舍里氏家族,祖父是康熙幼年时期的四大辅政之首索尼,父亲则是索尼长子噶布喇,而叔父则是索尼第三子索额图。

康熙四年,康熙十二岁的时候,孝庄为了能让“老狐狸”索尼心甘情愿的忠心与康熙,与鳌拜相抗衡,便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直接册封为正宫皇后。

这一年康熙12岁,赫舍里13岁,其实两个人只相差了三个月而已。

康熙与赫舍里在大婚之前虽不相识,但二人婚后的是很好的。康熙八年,赫舍里生下嫡长子承祜。承祜是康熙的第二子,长子承瑞是荣妃所生,但是早夭;承祜便成为康熙实际的长子,再加上是皇后所生,自然身份极为尊贵。

更何况承祜从小聪明伶俐,深得康熙喜欢;但很可惜承祜仅四岁便夭折了。

“皇后所生长子承祜方四岁,天性聪慧,上甚爱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嫡长子的病逝,对康熙以及赫舍里的打击是非常大的,好在次年赫舍里再次怀孕,并生下嫡次子保成,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胤礽。因为在胤礽出生之前,康熙已经先后有六位皇子夭折,为了让嫡次子胤礽健康长大,便模仿汉人的做法,给嫡次子取名为保成。

夫妻二人再得嫡子确实让康熙很是高兴,毕竟康熙受汉文化的影响想要“立嫡”为皇太子。但康熙还没高兴一会,赫舍里在产后两小时便去世了,赫舍里是大清唯一一个因为难产而去世的皇后。

对经历大喜大悲的康熙来说,发妻的突然去世让他一时间无所适从,无心于朝政。

康熙看到赫舍里难产生下的儿子胤礽,心情是很复杂的,既恨他夺走了发妻的性命,又心疼他跟自己的一样早早的没了母亲,甚至比自己还惨,刚出生便没了生母。

康熙便将自己对赫舍里皇后的爱全部都转移到了这个可怜的孩子身上,在胤礽还不到两岁的时候就将其封为皇太子,而且还亲自教育。

至于爱妻赫舍里,在赫舍里病逝的时候康熙还没有修建帝陵的打算,但是为了让爱妻早日入土为安,康熙在三藩还做乱的情况下,下旨提前在孝陵的附近找寻一块万年吉地,先修建地宫其他的建筑可以暂缓,让皇后能得以早点入土为安。

康熙二十年地宫终于修建完成,孝诚仁皇后与孝昭仁皇后一同被葬入景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孝昭仁皇后又是怎么回事呢?为何会跟孝诚仁皇后一起入葬呢?

第二位皇后:孝昭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其实福分也挺浅的,年纪轻轻便病逝,而且并未为康熙留下一儿半女,可见康熙对孝昭仁皇后有尊敬但并无宠爱,当然这也跟孝昭仁皇后的出身有关系。

并不是说孝昭仁皇后的出身不好,孝昭仁皇后出生于勋贵家族钮祜禄氏家族:

祖父是额亦都:大清开国五大功臣之一;

父亲是遏必隆:康熙的辅政大臣之一。

可以说是满门荣耀,所以孝昭仁皇后年幼时期便被选入宫中,册封为妃子。

在大清初期,也包括康熙初年,后宫的妃嫔制度并不健全,并没有我们在《甄嬛传》以及《延禧攻略》中看到得那样有非常健全的妃嫔等级: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 常在以及答应,还有最低的一等为官女子,一般身份低微的宫女被宠幸以后会从官女子开始算起。

康熙初期,后宫的废妃嫔等级还比较简单:皇后、皇贵妃、贵妃、妃、福晋、小福晋、庶妃。

比如康熙的生母佟佳氏,因为出身一般,刚入宫的时候只是一个等级比小福晋还低的庶妃而已,若不是康熙登基称帝,或许佟佳氏在历史上并不会留下太多的痕迹。

而孝昭仁皇后刚入宫便是妃位,可见高贵的出身确实对其非常有帮助;当然与一入宫就是皇后的孝诚仁皇后无法相比,毕竟孝诚仁皇后是孝庄为了制衡鳌拜而亲自挑选的孙媳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钮祜禄氏出身并不差,之所以没有被直接册封为皇后,其实跟自己的父亲遏必隆有很多的关系:遏必隆虽然是顺治帝为康熙留下的四位顾命大臣之一,但是遏必隆并没有父亲额亦都那般英勇善战,相反胆小懦弱,而且在强势的鳌拜面前,选择依附于鳌拜。

鳌拜独断专行,甚至矫旨诛杀大臣,遏必隆作为顾命大臣,并不加以阻止而且也不加以弹劾,只是选择明哲保身。

康熙八年康熙将鳌拜除掉以后,自然不会放过曾经依附于鳌拜的遏必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