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救楼市的政策,实在是太密集了。

昨天半夜,曾经全球房价涨幅第一、一年内涨超40%的合肥,又放大招了:

买新房给1%补贴!本市二孩及以上家庭给1.5%补贴!进城农民给2%补贴!买车位给3%补贴!……

优惠是如此之多,看得人都有些麻木了。

但买不起的依然买不起,买得起的依然在观望。

为什么?

因为经过多次教训,大伙彻底明白了:普通人、不排队、有好处,这就是个不可能三角。

突然想到一个成语:赋税重山。

普通人的承受力是有限的。

如此救市,耗资之巨,必然惊人,对财政的压力也可想而知。先不说救不救得起来,即便能救起来,房价终于继续涨了,它依然有个极限。

待到下一个轮回,又该如何去救?(注:本文仅提供一个思考的视角,或不尽合理,请理性阅读)

01房地产?人头税?

雍正元年,爱新觉罗·胤禛登基的第一件事,就是下旨推行“摊丁入亩”。

在康熙五十一年“永不加赋”的基础上,雍正帝事实上取消了自西汉以来,在中国通行了两千年的“人头税”制度,改为土地税

再加上与之配套的“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改革,清王朝不仅解决了康熙晚年的财政困难,也大大减轻了平民的生存负担。

最终造成的结果是什么呢?中国人口爆发,彻底奠定了世界人口大国的地位。

雍正朝初年,全国人口只有约2500万;到乾隆朝,暴涨至3.1亿;到道光朝,居然膨胀至4亿。

仅从这一点看,中国能有如今这么大的规模,“四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当然也有红薯的功劳)

此时此刻,我们似乎又面临着类似的困境。

各地方、各行业过于依赖楼市,但楼市过度膨胀又会对人口造成毁灭性打击。

救前者,救意味着要放弃后者,极其矛盾。

那么,我们是否也有可能通过一次类似“摊丁入亩”的改革,来扼制、甚至彻底扭转现状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现代社会还有没有人头税?

名义上当然没有,毕竟人头税已经取消了快300年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事实上的人头税,那就是:房地产。

仔细想想,人头税的主要特点,房地产几乎全部具备:

1.人头税人人都要交,房子人人都要住,租房的是间接交税,买房的是直接交税;

2.人头税是生的娃越多、交的越多,房子也是生的娃越多,在住方面的开支越多;

3.人头税交不起可以卖身为奴,房子买不起可以睡桥洞;

两者形式不同,但内容是相似的。

人头税由地方官府直接征收,房地产的最大受益人其实也是地方政府和银行,地价和融资成本大约占房价的60%-70%。

实际上大家心里都清楚,房地产就是地方财政的最重要支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收入比例,来源:国海证券

理解了房地产就是人头税的本质,也就能明白,为什么房价过高会打消小民的生育意愿。

因为你生的越多,纳税的负担越重。

最早在汉武帝年间,因为朝廷的“口赋”太重,普通农户把孩子生下来只能狠心掐死、淹死。再加上连年对外战争,到武帝末年,“海内户口减半”。

此后历朝历代,类似的事情从不缺少。

感谢时代的进步,现代中国人至少不需要再残忍地杀死自己孩子。我们只需要不买房、多买杜蕾斯,就能减少自己的负担。

这能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为什么:一二线大城市生育率极低;房价相对温和的小城市,往往可见二胎、三胎;农村的生育率远远高于城市。

但现在的趋势是什么?农村人口、尤其是年轻人口,依然加速往城市集中,导致现在农村的生育率也渐渐降下来了。

所以我们总的生育率,是持续下滑的,这两年甚至成了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城市妇女生育率明显低于乡镇,来源:国家统计局

行文至此,很多人可能觉得我在老生常谈,房价压制生育率算什么新闻?

如果只是为了说明这个,这篇文章没有写的必要。

我真正想说的是,既然明确了房地产是“丁税”的本质,我们有没有可能效仿古人,再尝试一次“摊丁入亩”改革?

就像雍正朝那样,不仅能解决财政问题,更能解决人口问题。

如果有可能,又该如何做?

02别向弱者开炮

为什么丁税要入亩?

因为在农业社会,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财富的最直接体现。

所谓摊丁入亩,简单来说就是,把原本针对平民本身的税收,转移到生产资料上。

税基从人口数量,转变为生产资料的数量。

那么问题来了,现代社会的最主要的生产资料是什么?摊丁入亩的“亩”在哪儿?

货币。

具体点说,是能够投入再生产的货币资本。

像老百姓手里存款的那点货币,就称不上资本。

在高度市场化的今天,只要你有货币资本,就能买到任何生产要素。

想要征更多的税、真正解决财政问题,就应该向真正的生产资料拥有者动手,而不只是盯着老百姓兜里的仨瓜俩枣。

而在当代,大部分货币资本在谁手里?

全世界绝大多数的货币资本,都掌握在大型企业集团手里。

具体到我国,大型企业主要是国企,以极其低廉的成本(利率极低)从银行系统获取信贷,事实上比普通民企更有优势社会的货币资本。尤其几大银行,本身是当今最赚钱的一批。

因为国企占有资本,是天然的ZZ正确。

所以想再展开一次“摊丁入亩”,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对部分国企开征新的税种(如果是提高贷款利率,钱就给银行赚了),以此代替压在老百姓头上的、事实上的“人头税”。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要解释:为什么不针对民营企业?

只能说,至少在目前,并不合适。

首先,国企只承担了全社会7.2%劳动力的就业,其余绝大多数人都在私企。

如果现在就对民营企业大面积开刀,必然会对社会就业、行业投资造成极大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企单位、就业数量占比均不高,来源:国信证券

其次,他们在过去一直利用优势低水平扩张,事实上拉低了很多行业的水平。

对他们征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劣币驱逐良币的营商环境,改善国有资本ROE。

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一点:你们既然号称是“全民所有”、是社会经济的支柱,为什么不在困难时期扛起更多的责任?

通过更多纳税为整个社会做贡献,才更能体现“全民所有制”的大企业应有之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百度百科

明确了征税的主体对象,下面我们简单计算一下。

截止2023年末,全国国企负债总额大约是240万亿RMB,负债率64.6%。

假如对这部分钱征收2%的税,每年就是4.8万亿元。

但根据财政部的数据:2023年,全国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收入,是57996亿。

很明显,仅仅是额外征税,可能并不足以完全解决问题。

除了提高税率,还有什么方式可以搞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各省土地出让金,来源:中金公司

摊丁入亩有配套手段,如“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等等。

新税该怎么制定配套政策?

03尾声

目前来看,新加坡的房屋供应、资金筹集、土地供给、税收四位一体制度,依然是最完美典范。

它好在哪里?

一是组屋主导的住房保障制度。新加坡的楼市被分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近80%的普通人都住在政府组屋,一般家庭大概4年就能买得起;少部分有钱人可以选择到商品房市场买高档住宅,只有这些房产才能炒。

二是强制储蓄型的中央公积金制度。不仅能为政府建造组屋提供充足的资金,也能以优惠贷款和补助等形式支持居民买房。

三是国有为主的土地制度。政府在土地规划、出让、管理上拥有绝对话语权,以低价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HDB,保证组屋建设量足价廉。

四是交易保有并重的税收制度,以累进制和差别化税率抑制投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加坡组屋户数占比,来源:开源证券

2023年8月25日国常会通过的《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文件(国发【2023】14号文)。

“14号文”明确了两大目标。

一: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让工薪收入群体逐步实现居者有其屋,消除买不起商品住房的焦虑,放开手脚为美好生活奋斗”。

二: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

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中国房地产从香港模式向新加坡模式转型的信号。

问题是,新加坡模式不是那么好学的。

最大的难点,就是缺钱。

但如果有新的“摊丁入亩”提供新的税收来源,是不是可能性就大得多了呢?

有个不成熟的思路。

既然土拍热度随着房地产行业渐渐冷却,地方可以照老样子赚土地出让金。

再用这些钱,向开发商大规模购买成品房屋作为经济适用房,解决符合条件本地居民的实际需求。

当然,也不能光出不进。

根据地方的实际支出,可以从收取的新税中拨付相应金额作为补偿。如此既不会伤害地方的财政,也可以大幅减轻横在老百姓头上、早就该扫进历史垃圾堆的“人头税”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这些,或许不尽合理,我相信早就有高人给出了更多、更好的方案,各位读者也可以大开脑洞思考。

一旦一整套完善的“摊丁入亩”投入使用,无论是财政缺口、人口下滑,乃至消费、投资信心等等许多问题,相信都能有所改观。

要刮就刮大户的油水,穷鬼兜里能有几个子儿?

水电气涨价?高铁涨价?能有多大作用?

道理并不复杂,关键是能不能、愿不愿意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