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展览“幻境——新青年多媒体艺术展”在上海静安雕塑公园艺术中心展出。展览以31位/组青年艺术家及音乐人的45件多媒体艺术作品,呈现青年艺术家的视角和艺术表达,以及对文化、技术发展和未来的思考。

展览涵盖了绘画、装置、影像、多媒体交互视觉、声音交互等多种形式,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技术手段,不仅挑战了传统艺术的定义,更引领着艺术的未来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静安雕塑公园艺术中心入口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在展览中,青年艺术家们通过实验、科技、数字等方式探索世界的本源,表达艺术的理念;通过绘画的形式,探究了当下人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表达了人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情绪;通过模拟了大自然中鱼类生存的生态系统,模拟了鸟类的飞行,模拟了细胞神经元突触与外界的连接,亦是对生命的思考;并通过艺术的方式重新解读历史文明。

策展人李政钟说,展览希望探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边界,在“新质生产力”的引导下,基于传统的视觉、听觉艺术形式,将多种媒介和数字技术融合。“我们想表达实验与科技的融合,看看能形成什么样的新作品和新的展览形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政钟作品《WASHING MACHINE》

作品《能量记忆》,将无形的能量化成有形的互动,融合了声、光、电的交互作用,呈现了不一样的光影秀。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这些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扇通向新视角的窗户。展览试图通过多媒体艺术的形式,引导观众深入探索虚拟与现实交织下的无限可能性,以及它们对我们自身及未来的深远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YDG 作品《共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分号C 作品《构像》

在展厅中,YDG的作品《共生》以水母形象作为一种表达的载体,探讨了人类与AI之间的关系,是互动?是创造?是理解?一切皆有可能,有着无限新的可能性。而分号C的作品《构像》则是将数学几何模型与数字艺术相结合,构成微观世界的细微粒子在波荡中浮游出数学几何,寓意着世间波谱,育生万物。另外,秦沛的摄影作品位于周围的展墙上,呈现其对经历过的环境与事物的回忆。

张赢作品《精神形变终将成为现实的异化》是一部1分钟的逐帧影像和100个陶瓷小雕塑构成一组装置艺术,形成的循环生态,亦是一种当下社会状态的投射,艺术家用创意的形式进行了幽默化的表达。而李政钟的作品《WASHING MACHINE》表达的是其对时间、当下和未来的发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半点艺术作品《磁场交界线》

除了光影色彩之外,互动性亦是展览的一大亮点。艺术家设置的互动装置将作品和观众相互融合起来,让人穿梭在其中。例如,半点艺术的作品《磁场交界线》呈现了位于盒子中的墨,随着观众的走动而产生变化;彭耿坚&Pro Lab的装置作品则是一互动装置,随着观众的移动产生阵阵涟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厅中央的镜园

展厅中央的镜园则打破了以往传统的优雅与宁静,在声光电影中,呈现了现代感,多媒体、数字化与艺术的跨界融合。李政钟说,希望这里更具“可玩性”,为观众带来更独特的体验。“这一区域是融合的结果,其展示本身也是一种实验。”

此次展览由上海市静安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主办,上海市静安区绿化管理中心协办,上海静安雕塑公园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市静安雕塑公园艺术中心、钟钟与伙伴文化传媒(上海)有限公司承办。

展览将展至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