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8日至9月8日,梁好个展“步虚”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展览展出艺术家最具代表性的木质雕塑系列作品,以及为本次展览特别创作的全新石膏雕塑系列作品。此次展览是梁好艺术生涯首个机构个展,也是对其近十余年创作脉络的系统性梳理。“梁好:步虚”由UCCA策展人张南昭策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好:步虚”展览现场图,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4。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梁好1980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时,接受的依然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艺术训练,与此同时也见证着“新潮美术”的升温。面对各种话语的碰撞与激荡,梁好渴望进一步开拓自己的艺术视野,于是在毕业后前往美国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继续深造。置身于最前沿的当代艺术现场,梁好体会到视觉、观念与文化上的多重冲击。一方面,她试图彻底抛弃之前的创作语言,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性的探索与尝试,另一方面也开始思考自身传统、现代主义遗产以及活跃于90年代的艺术家,例如伊娃·海瑟、理查德·塞拉对她的影响,这些多方面的启发为她带来了创作形式上的顿悟与转变。逐渐地,从90年代起,她被原木本身蕴含的自然生长的能量、没有过多人为加工痕迹的肌理所吸引,开始专注于抽象造型的木质雕塑创作。她常常直接利用链锯将原木切割成不同形态,或卧或立地分散在空间中。微妙的形体变化、场域的营造,以及作品之间的关系都是她所关注的内容。2007年,结束近20年的旅美生活回到北京之后,梁好延续这一创作路径,将作品中的“象”与“形”进一步剥离,仅关注忠于她自己内心凝练的非对象性表达。

整个展览根据原木与石膏材质划分出两个截然不同的空间场域,同时也呼应了艺术家的创作时间线索。西展厅展出了两个木质雕塑系列作品,包括2015至2018年间使用链条锯直接处理原木的“无题(切割)”系列,以及始于2018年前后融入了穿插、叠加和重组的“无题(切割拼接)”系列。无论采用什么样的造型手法,梁好对木材的干预都是在与木材形态的交流中实现的,她也在这一过程中进入了一种听任自然的直觉状态,这对她来说既是一个寻求与自然相遇的过程,更是对于能量、空间以及雕塑本体语言的探索。

新展厅错落有致的全新石膏作品“无题(翻制拼接)”以轻盈的升腾感,与西展厅原木作品呈现的原始、深沉的气氛形成对比。梁好自2023年开始回归石膏这一最为基础的雕塑材料,因其通常用来作为模具以及脆弱的特点,很少有艺术家会专门使用石膏作为最终的创作材料。然而梁好通过在原木表面用石膏翻模随后进行拼接塑造的方式,既将木材的形状与肌理一部分转移到了新的材料上,同时又超越了树木的意象,将其从原本的结构与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状态与形而上的诗意。对于梁好来说,“每次的切割与塑造都试图对以往所熟悉的形态有所推进,挑战,或是破坏。而这需要有极大的勇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此次新作的尝试于她而言不仅是材料层面上的转变,或许更是对于自我艺术生涯的一次回顾与期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艺术家(左)与策展人合影。

此次展览名为“步虚”,一方面直接指向梁好作为雕刻家在进行创作时不断在空间中移动身体的工作过程,另一方面影射了她这些年游移于不同文化与国家却又不从属于任何一方的生活和创作状态。对于梁好来说,作品是艺术家修行的副产品,生命中的状态也是做艺术的状态。正如她自己曾写下的:“在万物中,在茫茫的宇宙间我又是何等的微不足道且短暂。而在借助于与自然为一的法则中变成它的一部分。路还在走,我的作品将引领着我走向一个我无法预见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