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1600多年前,谢灵运在游历温州山水时写下流传千古的《登江中孤屿》,以诗代画描绘了东瓯古城的独绝风光。

千百年来,“文明”塑造着这座城的文化、涵养着这座城的气质。

自2015年,温州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荣誉以来,一项项关于“文明”的行动在瓯越悄然兴起、蔚然成风,让山清水秀的“面子”,温暖善意的“里子”,成为这座城市最亮眼的标签。即日起,温州日报推出“文明城‘事’”系列报道,从不同侧面展现新时代温州、市民的新风貌。

5月16日,当鹿城区市政公用管理处道桥管理科科长许启杰再次来到市区划龙桥路,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是他亲自牵头实施的道路综合整治项目,也是鹿城区真正意义上的“多杆合一”改造首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治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治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治后

“这个就是‘多杆合一’。”顺着许启杰所指着方向,记者看到通体黑色的路灯杆,高高矗立,上面不仅有路灯,还有路牌、监控探头、信号灯、电子屏、一键警报器。和眼前一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4年前许启杰手机里的一张照片。2020年前的划龙桥路(牛山北路—南塘大桥),两侧林立着各种路灯杆、探头、信号灯、指示牌等,一些线杆上还“背着”信号箱,由于设置标准各异且缺乏协调,还有重复建设等现象。

彼时,是温州复评“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年。我市出台《温州市区城市道路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划龙桥路作为市区东西向主要通行道路也被列入计划中,“多杆合一”的创新工作思路,也伴随着行动计划落地。

划龙桥路界面杆牌涉及多个管理部门;纵横密布各类管线、探头,多杆合一、多箱合一,是一项耗费心力、脑力、精力的工作。此外,由于道路建设时间久远,导致部分资料不完善甚至缺失,对工程预案的制定及实际施工造成了不少困难。

经过一年多的奋战,划龙桥路各类杆体设施由原有的84根整合为59根,较整治前减少了30%。整改后,原本悬挂着不同摄像头、照明灯具、电源箱体的一根根杆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融合照明、监控等多种功能器件的智慧综合杆。这些智慧综合杆不仅让区域环境变得更加整洁有序,而且黑色的质感也与街区现代化的城市风格相得益彰。

不久前,许启杰又牵头完成了市区飞霞南路的“多杆合一”改造工作,相较整治前,各类杆量减少31%。“我们还为后期预留了空间,可以在不影响和不破坏杆子整体结构的前提下,根据需要增加标识标牌、视频监控等。”他指着路灯杆上预留的垂直滑槽和线槽解释道。这样的改造,真正做到“一次建设,长期受益”。

来源:温度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