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场特别的艺术交流活动在广州大剧院举行——广州大剧院童声合唱团与法国巴黎男童合唱团同台共唱、非遗木偶戏传承人与南非木偶艺术家现场“过招”,共同成就了一段中外文明交流的佳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法青少年同台演唱,《湾区印象》传友谊之声

5月19日,被誉为“世界三大童声合唱团”的法国巴黎男童合唱团在广州举行音乐会,广州大剧院童声合唱团受邀作为演出嘉宾同台演出。

“水墨丹青荔枝颂,千年古都悠悠梦......”来自法国的合唱团,也学起了大湾区文化。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中法友谊源远流长,在这一重要的历史新起点上,两国“文化使者”以合唱为桥梁,共同演绎了歌曲《湾区印象》《萱草花》,用和声谱写中法友谊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音乐会前,广州大剧院童声合唱团与法国巴黎男童合唱团互换礼物,广童为法国的小伙伴准备了团扇书签,传达“团结友善”的美好寓意。扇面以书法入字,写有《湾区印象》的歌词,让法国青少年了解大湾区的历史文化与时代特色。《湾区印象》深度挖掘大湾区历史文脉,不但保留了老广州的文化韵味,也展现出大湾区文化的新貌。两团共同演绎了组曲中的《粤》篇章,粤剧、岭南画派、饮茶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法青少年的天籁之音中展开,成为音乐会的一大亮点。巴黎男童合唱团指挥文森·托马斯也被深深吸引:“这首曲目运用了非常传统、具有地方特色的乐器,旋律的艺术性与代入感,让我对本土文化有生动、立体的感受,很好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音乐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其作用不仅在于传播和融合,更在于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作为巴黎男童合唱团中国巡演的曲目之一,巴黎男童合唱团在音乐会返场,邀请广童共同演唱中文歌曲《萱草花》,通过中文歌曲的合作演出,传递出深化交流的美好愿景,更好地促进了中法青少年跨文化交流。

“中国偶”与“南非偶”握手,跨文化交流共融共通

5月16日-17日,南非舞台剧《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在广州大剧院歌剧厅上演。籍此,广州大剧院艺术教育品牌“交一天时光给艺术·2024剧乐无穷”在演出前后举办创作分享会,促进中非木偶的文化交流。来自广东省木偶艺术剧院的艺术家,与南非木偶艺术家交流、互鉴,不仅从自身文化出发传递木偶操控技巧,还在互换木偶操控中体验异国文化,从不同文明中获得启发、寻求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传播对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崔克勤,从事木偶艺术行业五十多年,他向观众介绍道:“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具有传统性。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创新,比如结合杖头偶和提线木偶,创造出一种新型的偶,来展现‘上天入地’的效果,以更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方式呈现偶剧作品。”

南非偶师对中国传统偶剧文化也十分好奇,现场体验了中国杖头木偶:“中国杖头木偶手脚都只有一个人操控,而且非常高,增加了操控难度。中国操偶师的技巧和能力令人佩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导演劳拉·福特分享:“南非偶的历史不过20年,因此南非偶的舞台呈现比较现代,融合了电影与声、光、电等多种元素。”演出后,省木偶艺术剧院前来观演的操偶师们,惊叹于南非偶师以精巧的控制力所呈现出的场景美感,并配合南非偶师们进行了体验、尝试。双方纷纷表示,南非艺术家操控偶的方式,与中国杖头木偶的操控方式非常相似。

广东省木偶艺术剧院操偶师分享感受:“两个国家的木偶艺术有很多东西都是共通的。今天的演出与先前的艺术活动,让专业与专业之间有了碰撞,产生共同语言,非常开心。”

南都记者朱蓉婷 实习生周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