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面对着第5次反围剿失败的现实,中央工农红军不得已只能进行长征以此来为革命保留最后最后一点火种。

据统计,工农红军在装备简陋,食物匮乏的艰苦环境下,先后共历经了380多次战斗,共牺牲了营级以上干部400多名。

在大概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工农红军辗转过了14个省,翻越了18座大山,过草地更是常有的事情。这一场人类史上的长征奇迹,对于铮铮男性而言,尚且是一场极具挑战的磨砺,对于女性而言,这就更不用多提了。

在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共有32名工农红军女战士被上级党组织批准参与其中,除此之外,在长征途中其他方面的女红军战士,加起来大约共有2000多名女性参加过部分长征。她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巾帼必然是不让须眉的!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主人公名叫邱一涵,生于革命世家的她,父亲兄长都曾是光荣的共产党员,所以她自然也不能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邱一涵于1907年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邱家不仅是革命世家,而且祖上还是当地有名的官宦家庭。

在清朝末年的时候,由于外地入侵,再加上晚清政府的腐败贪污,这才导致了邱家家道中落。看清楚时代本质的邱家人,于是这才踏上了革命道路。

1926年,19岁的邱一涵已经亲身经历过数次学生爱国运动,身处于革命风口和时代思想风口的她,第一次有了自己的那种深刻体验:她真正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父兄为何那样不顾性命般地冲进革命洪流,那是一种充满了对和平年代的渴望和向往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在这种感受之下,紧接下来4年的时间,像同时代绝大多数女性那样,邱一涵同样裹着小脚,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革命事业当中。1930年,23岁的她终于在党组织的推荐下顺利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投身革命后的邱一涵,组织上为了更方便地开展当地的革命工作,于是就将邱一涵留在了苏维埃湘赣省委。从政治部青年干事做起,她最终做到了省委妇女部主任的职位。值得一提的是,在长征之前的几年工作时间,邱一涵不仅只收获到了工作经验,而且也收获了爱情。

在湘赣省委政府工作的那些日子里,邱一涵结识了同为革命事业奋斗的袁国平,二人虽说没有一见钟情,可是日久天长地相处,也让他们之间产生了爱的情愫。最终上级党组织批准了他们二人的一纸婚约,并在当地为二人主持了算不上是隆重的婚礼。

1934年长征之前,邱一涵夫妇已经生育了三个孩子,但因为当时我党所处局势较为艰难,所以这三个孩子都在刚出生不久就托付给了母亲抚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征开始的时候,夫妻俩甚至没有机会再见孩子一面。要知道,几万的红军面临着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前方生死难觅啊!

当时党组织考虑到邱一涵的个人问题,建议她还是留在当地和其他同志一同致力于新的根据地的建设,毕竟长征路上过于凶险。可邱一涵想都没想就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可能当地新的革命地建设需要她,可是跟着大部队才更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曾想到过,长征开始之后,十几万的国民党军队就反复清洗了中央苏区,邱一涵的母亲带着她的三个孩子东躲西藏,可就算如此,最终还是没能逃过“一个女儿惨死,一个女儿嫁作地主家的童养媳”的悲惨结局,仅活下来的小儿子,还是跟着外祖母一路沿街乞讨活下来的。

邱一涵则是硬生生地用裹着的小脚走完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途,这期间她和丈夫曾一同爬过雪山,走过草地,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匍匐前进。幸运的是,她最终和丈夫在互相搀扶下顺利走到了陕北根据地。

1940年皖南事变爆发,蒋介石再次露出了狼子野心和丑恶面目,开始集中国民党兵力向共产党反扑,时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的袁国平在掩护战友的过程中不幸被捕,最终选择开枪自杀。丈夫的牺牲和此前两个女儿的悲惨结局,是邱一涵一生的痛点。

新中国建立之后,有着累累功绩的邱一涵成为了建国初期为数不多的“担任要职的女性领导”,先后在全国妇联、上海妇联和江苏省委等组织任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6年,49岁的邱一涵因积劳成疾倒在了江苏省委的任上。而当时刚刚被评为开国上将的唐亮、宋时轮和钟期光更是来到了她的追悼会上,亲自给这位昔日的革命战友扶灵

邱一涵同志逝世后,她的小儿子袁振威才十几岁,可去世的母亲已经是他的最后一位直系亲属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种悲惨的情况下,成为孤儿的袁振威在江苏省委的安排下,被分配到了时任第一书记的江渭清手里,有关这个孩子之后的吃穿调度,都是由省政府统一支付,绝对不能寒了革命烈士后代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