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医学院,华南理工大学为什么还要筹建医学部?

撰文 |汪航

在设立医学院10年后,华南理工大学又有新进展:筹建医学部

今年2月下旬,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张立群率队前往广州拜访钟南山院士,双方围绕医学学科建设发展等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会上,张立群校长希望钟南山院士团队及广州国家实验室在医学部筹建及医学学科建设等方面给予华南理工大学更多的指导与帮助,并介绍了医学院的基本情况和医学部的筹建方案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立群校长/图源:华南理工大学官网

早在2014年 ,华南理工大学与广东省人民医院强强联合,共同组建了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但后者去年加挂“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的牌子后,华南理工大学不得不思考医学院的后续发展问 题。

985发力搞医学,但自建、共建都很难

华南理工大学地处广州,是一所以工见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位列“985工程”“211工程”之列,2017年进入“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行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南理工大学/图源: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官微

虽是我国顶尖高校,但华南理工大学在2014年以前,还没有建立独立的医学学科。

而和华南理工大学同属985、“双一流”高校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近年来纷纷在医学领域发力,或收编强大的直属附属医院,或成立了医学院。在首批“双一流”42所高校中,已有至少37所设置了医学院或医学部。

究其原因,全球绝大部分一流大学都设有医学院,而那些最高水平的医学院,也几乎都建立在综合性大学之上,也都有顶级的附属医院。因此,在建设一流大学的规划中,必须有医学院的一席之地,华南理工大学深知这一点。

2014年,华南理工大学与广东省人民医院共同组建起一所具有华南理工特色的医学院,即医、工、生结合,利用学校多年来在生物工程学、材料学等涉医学科积累的力量,致力于解决医学实际问题,打造一个建立在强大工科基础之上的医学学科体系。

广东省人民医院是一家大型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型医院,在复旦版《2022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中,广东省人民医院位列全国第33名,综合实力强劲,同时长期建有医学博士点和硕士点,研究生教育近乎覆盖临床医学的所有专业,坐拥雄厚的师资和医疗资源。

不过,到了2022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与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签署深度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力争建成“双一流”医科大学和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医院。

曾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华南理工大学虽是985高校,但医学不是强项,临床医学起步较晚,医学实力与南方医科大学存在不小差距,无法在医学教育、科研等方面满足广东省人民医院的需求。

这段经历也表明,985高校想要顺利发展医学院绝非易事。纵观国内各大高校和校属医学院、医学部,其成立几乎都建立在2000年左右的“高校合并潮”之上,前身大多是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独立医科大学。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医学有其办学的特殊性,比如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两大门类加起来就有21个学科,学科设置不全将难以培养优秀医学生。这也导致,如果没有成熟的医科大学做基础,综合性大学发展医学院的难度极大。

至于与医院合作共建医学院的模式,“医学界”梳理发现,除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外,电子科技大学与四川省人民医院合作共建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哈尔滨医科大学共建“医工学院”。多年过去了,共建模式下的医学院依然发展有限。

有了医学院,为什么还要筹建医学部?

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官网称,经过多年发展,医学院的临床医学2017年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研究型、国际化”的建设创新之路,形成了独特的“医工结合”模式。

在“医学界”推出的2023年度中国医学院排行榜中,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位列全国第49名,在广东省内的排名落后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和暨南大学医学部。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省内虽然有众多三甲医院,但这些医院资源基本已被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同时还有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科大学等参与竞争。

再加上南方医科大学与广东省人民医院加深合作,这也促使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进一步思考,如何推动医学学科建设继续发展。

在今年2月的座谈会上,张立群校长表示,学校一直重视和支持医学学科发展,希望钟南山院士团队及广州国家实验室在医学部筹建及医学学科建设等方面给予华南理工大学更多的指导与帮助。

同时,学校医学院、发展战略与规划处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医学院的基本情况、医学部筹建方案以及学校在医学学科拓展方面的实践。钟南山院士称,如何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融合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双方还围绕医学院发展及未来建设规划等内容展开交流。

如能顺利推行,医学部也将成为华南理工大学的首个学部。问题是,既然已经有了医学院,为什么还要再筹建医学部?

公开资料显示,所谓“学部制”,是指高校内部在学校和学院之间增加学部一级的学术组织或行政管理机构,用于协调相关教学科研单位开展学科建设,整合学科资源,形成学科综合优势。

北京大学早在1999年就成立4个学部学术委员会,成为国内第一所进行学部制改革的高校。次年,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后,原北京医科大学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部,而北京大学医学部又下设基础医学院、药学院等六大学院。

2022年,中山大学医学部正式成立。中山大学校长高松指出,成立学部,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学术治理体系,促进“三个有利于”——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队伍建设,有利于学科交叉,优化多校区多院系的学术治理。

成立后的中山大学医学部则由中山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等8个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等10家直属附属医院及相关科研机构、实验平台等组成。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立国曾在《光明日报》撰文称,高校大部分学院是学系的翻版,而学院数量过多又导致学科交叉融合与知识创新存在制度性障碍等诸多问题。因此,与医学院相比,医学部在独立性、规模和研究方向上有所不同,承担的职能作用也更为广泛。

未来,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部该如何设置?这一问题有待解答。

来源:医学界

责编:田栋梁

编辑:赵 静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