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宝库里,《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并称两颗明珠。

然而安徒生本人对《格林童话》推崇备至,认为它给整个世界的童话文学奠定了基础。

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听着《格林童话》里魔法的神奇,动物的可爱,王子和公主的浪漫相遇,然后甜甜入睡。

长大以后,再打开杨武能新修订译本的《格林童话》全集,却只觉满目苍凉。

看似温情的故事下,写尽了命运的无常,生活的苦难。

其中反射出的贪婪人心和丑恶人性,更让人不寒而栗,

难怪马克·吐温说:“虽然它们有时令人毛骨悚然,但它处处都蕴含着人生哲理和警示。”

只是,一个人只有经历过世事毒打,体验过风雨沧桑,才能真正读懂这些故事的深层次涵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 《渔夫和他的妻子》:拖垮人的从不是贫穷,而是贪婪。

渔夫和他的妻子》是《格林童话》中最脍炙人口的篇章之一。

它的开头,是个善有善报的经典套路。

渔夫捕捉到一条有魔力的比目鱼,又善良地放生了它。

比目鱼为了报答渔夫,就把他家破旧的草棚,变成了带有果园和鸡鸭圈舍的漂亮小房子。

老夫妻从此过上舒适的生活。

渔夫的妻子却不满足,她一次次逼迫丈夫找比目鱼,要宫殿,做女王,当皇帝,甚至成为基督教世界独一无二的教皇。

比目鱼一次又一次满足了要求,她的胃口却越来越大。

她嚣张地提出,要成为能控制日月的上帝。

比目鱼看清了她的欲壑难填,索性收回一切。

渔夫的妻子重新变回住窝棚的穷老太婆。

数百年来,无数人嘲笑渔夫妻子的贪婪和愚蠢,把到手的好处丢了干净。

可生活里,又有多少人面临诱惑时,能做到适可而止。

多少人被贪心驱策,贫穷的时候想有钱,有钱了就要更高的权和势。

结果胃口越来越大,超过了自身的能力;手段越来越狠,越过了良心、道德、法律。

到头来不但输光了手里的好牌,还可能倾家荡产,甚至赔上感情、家庭、健康……

《老子》有云,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

世界大多数灾难,从贪婪开始,在痛苦中持续,最终以毁灭告终。

唯有懂得知足,幸福和快乐才不会被欲望耗尽。

懂得珍惜拥有,才能将人生过得踏实又长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 《六只天鹅》:沉默,是通往强大的必经之路。

《六只天鹅》,也是《格林童话》中的名篇。

天鹅们原本是某国的王子,因为中了恶毒继母的巫术,被迫变成天鹅飞离故国。

幸亏他们的妹妹——小公主一路寻找,终于在异国森林深处找到哥哥,还得知了巫术的解法:

就是用六年时间编织出六件翠菊衣衫,而且这六年不能说一个字,不能露一丝笑容。

小公主勇敢地接下任务。

为了不与他人说笑,她独居在森林里,专心编织衣衫。

可惜没过多久,小公主被入林打猎的猎人发现,猎人强行把她献给当地的国王。

国王喜欢小公主的美貌,娶她为妻。

但婆婆厌恶小公主来历不明,诬陷她是女巫,要处以火刑。

生命危在旦夕,小公主却强忍着不做辩解,依然沉默着继续编织。

直到六只天鹅飞来,她一把洒出衣衫。

哥哥们恢复了人形,小公主也开口讲出真相,洗刷自己的清白。

小时候读故事,很敬佩小公主的勇敢。

长大后才发现,她的沉默更加可贵。

成年人的世界,从来都是劫数连绵不断,毁谤如影随形。

有人碰到点坎儿,就大肆抱怨;有人一受到误解,立刻争得脸红脖子粗。

林语堂说,以声辩声,不如以无声辩声。以言辩言,不如以无言辩言。

所有怨和争,到头来只是内耗自己,虚度时光,对结果毫无改变。

还不如从一开始就沉下心来,不做无谓的担忧,不在意外界的非议。

把时间和精力都用来默默蓄力,才能一朝振翅直上云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 《鞋匠师傅》:太把自己当回事,是一场灾难。

鞋匠师傅》里,讲了一个手艺平平的鞋匠,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到处挑刺。

在作坊里骂徒弟的活儿干得不好,在家里骂老婆生火浪费木柴。

他批评邻居盖房的砂石灰浆用得不对,还夺过斧头要教木匠砍木头。

然而,由于整天忙着批评别人,他几乎没法沉浸下来做事,做出的鞋自然质量极差。

有一天夜里,鞋匠做梦进了天堂,天使郑重警告他必须改掉挑剔的恶习,否则就会惹上麻烦。

可天堂中的行事处处不符合他的经验,鞋匠勉强忍耐了两次,第三次再也忍耐不住了。

他看见有车陷入泥泞,天使在车前、车后各套了两匹马。

鞋匠大为不满,批评天使应该把四匹马都套在车前。

却没料到,天堂的马是飞马,四匹马同时扇动翅膀,马车瞬间就被拔出泥泞。

鞋匠则因为这次多口,被扔出天门。

他一下子从梦中惊醒,醒来后还是对梦里的天堂批评不已。

这是个荒诞的故事,却在现实里有着熟悉的情节。

生活中,我们见多了鞋匠这种人,总是自命不凡,总爱指手画脚。

总喜欢用自己有限的经验,充满“爹味”地四处说教。

却不知道狂妄已经暴露了他们的浅薄,固执又束缚了他们的见识。

不知不觉中,“鞋匠”们就遭到别人的厌恶,也远远被时代遗弃。

《三体》中有句话说,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太把自己当回事,是许多祸患的开始。

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找准自己的位置,约束自己的言行,

平和对待世间的一切,才能被世界和他人温柔回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 《六个仆人》:真正的聪明人,都懂得给自己“借”力量。

王子爱上公主,大约是《格林童话》里出现频率最高的主题。

但与大多数开局单打独斗的王子不同,《六个仆人》里的王子,从一开始就计划组团追求公主。

他知道公主的母亲对求娶者设下重重考验,就在求亲路上主动招募了六个仆人。

每个仆人都有奇异的技能,每项技能也在随后的考验中大展神威。

特别能吃的仆人,一口喝干海水,帮王子找到小小的戒指;
能看穿世间一切的仆人举目远望,发现公主藏身于300小时的路程之外;
腿特别长的仆人迈开大步,只几步就带回公主;
眼光能击穿一切的人,击退了所有追兵……

《六个仆人》的故事最后,王子轻松抱得美人归。

过程顺遂得令人羡慕,也给了我们许多启迪。

这世上,谁都不能全知全能,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总有穷尽。

但尽力而为的尽头,其实还有借力使力。

找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跟着有本事的人学会自己需要的能耐。

顺着社会的风口,追逐想要的事业。

正如孙子所言:借力者明,借智者宏,借势者成。

会“借”的人,才能乘风而起,实现人生的逆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

  • 《汉斯交好运》:为自己而活,才是人生最顶级的追求。

这个故事,值得所有人深思。

主人公汉斯忠心耿耿为雇主工作了七年,得到了一块脑袋那么大的黄金做报酬。

他扛着黄金回家,被压得直不起腰。

恰好有人骑着骏马潇洒经过,汉斯很是羡慕,立刻拿黄金换了骏马。

后来,他又把骏马换成母牛,再把母牛换成猪崽,猪崽换成白鹅,白鹅又换成磨刀石。

每一次匪夷所思的交换背后,汉斯都有充足的理由。

他向往自在奔驰的感觉,就去换骏马。

他喜欢牛奶和奶酪,就去换母牛。

他畅想香肠的美味,就去换猪崽。

他垂涎烤鹅的醇香,就去换白鹅。

当汉斯意识到,食物总会吃完,靠手艺才能安身,就去换磨刀石。

可半路歇脚时,他一不小心把磨刀石掉进井里。

汉斯反而更开心了。

因为磨刀石太沉,已经成了自己的累赘。

他刚好可以一身轻松地继续上路,还完全不用责备自己舍弃东西。

初出茅庐的时候,读来只笑汉斯愚蠢,七年辛苦所得,被自己作到一无所有。

历尽千帆以后,才能读出其中的洒脱。

从小到大,我们被督促着读名校,争上游,做体面的工作,找优秀的伴侣。

社会时钟滴答作响,你我一路狂奔,不敢停歇。

直到日子过成一地鸡毛,自己变得面目可憎,才知道许多尊荣只是华美的镣铐,那些丢失的东西,才是内心真正的追求。

周国平说,在人世间的一切责任中,最根本的责任是真正成为你自己,活出你独特的个性和价值。

人生下半场,每个人都有无数责任要背负,有无数感情在牵绊。

但你可以选择放下多余的身外物,看淡别人的笑与骂。

万物有价,而我心无价。

不忘初心,不违本心,为自己痛痛快快活一场,才是人生最伟大的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格林童话》这本书,并不是格林兄弟的原创,而是他们对德国民间童话和传说的搜集整理。

226个故事记载了底层民众的苦难,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

在故事里,善良的人总有善报,受苦的人总能得到拯救,王子和公主总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没有人能复制童话里的人生,但我们可以学习童话里的智慧。

在欲望面前把握自己,在喧嚣之中保持清明。

谦虚做人,灵活处事。

坦坦荡荡,忠于本心,就能用一砖一瓦,构建出独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

作者:洞见·舒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