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古玉鉴定专家们统一言辞,砣碾阴刻线凹槽内,一定是光滑顺溜,如毛糙分叉则为现代机凿,理由也很简单直白,因为铁砣碾砂只能走直线,反复碾磨去料而成,按照正常逻辑思维分析,好像并无什么过错。

但是,这种思维想法存在一个致命误区,那便是铁砣与阴刻线之间关系存在排他性,换言之,阴刻线只能是铁砣,铁砣只能是阴刻线,阴刻线凹槽必然是铁砣与解玉砂痕迹刚劲顺滑,初学者入门学习,犹如见到了人间真理。

当然,这个初学者也包括我所认识的一位同学,这位同学也跟着好几位砖家后面学习,某日,这位同学突遇一物,拍微距询问几位古玉砖家,器物能否到代,几位砖家说辞一致,阴刻线凹槽不符合古代砣特征,典型现代机器痕迹。

这位同学,迷茫之际,便是犹豫怀疑自己的眼力,是不是自己鉴定能力出了问题,折磨多日不解,最终打了退堂鼓,斟酌再三选择割肉让出,余见之图,好言相劝,器物典型中古以后的器物,砣刀凌厉,皮壳腐蚀风化地道,玉质熟透饱满,非常难能可贵的底座,如旧供奉佛首良器,奉劝再三,最终还是选择割肉让出,可见当收藏者认知进入窄沟,满身伤痕在所难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上所见,其实阴刻线凹槽当中,为何会出现高低不平,或者是高低不平与平齐共存的现象,其实这是标准的小砣制大器的手法,这类手法一般出现在古代玉器大器物,需要制作大刀阔斧阴刻线之上,古代匠人先取细砣,在玉器表面碾阴刻线一条,接着阴刻线右侧再碾一条阴刻线,最终敲击两条阴刻线之间的墙头,便能得到一条粗壮阴刻线,这是一种小砣制大阔线的办法。

理解了这个逻辑思维,再看凹槽内同时出现毛糙与平齐共存就很容易理解,毛糙部分说明了墙头推倒以后,底部并未使用平砣修磨,而凹槽内出现平齐光滑现象,说明了后期采用了平砣修磨情况,鉴于此,各位同学收藏古代玉器的时候,要学会多方面综合性考虑问题,并且永远牢记,古代匠人制作玉器,使用砣碾工具,只是因为阴刻线工艺需要,当其他工具能够满足制作阴刻线的情况下,古代匠人也会尝试使用,所以收藏古玉,要灵活运用古玉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


方叶之

一线实战收藏家

古玉收藏苦行僧

实战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