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作为世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有记载以来便一直颠沛流离。

其中一部分犹太人早在一千年前就在中国河南开封扎根,渐渐同化为"中华犹太人",然而,1948年以色列建国,却燃起了他们重新回归祖国的热望。

尽管在华生活已久,他们依然对陌生而神圣的以色列国度怀有亲切与向往,于是,一批批开封犹太人期望获得以色列承认,实现回归夙愿。

那么,已经过了一千年,他们究竟为何还想回到以色列呢?如果不能回到以色列,他们又能回到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坚韧民族的千年漂泊

从公元前15世纪起,犹太人就注定会有一个漂泊不定的命运。

那段时间,人们为了逃避家园的严重饥荒,不得不背井离乡,漂泊至埃及谋生。

虽然最初在那里获准了暂时的安身之所,但随后却遭受了为期数百年的奴役磨难。

历经艰辛,他们终于在公元前13世纪摆脱了桎梏,重新返回了巴勒斯坦故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便分裂为北国以色列和南国犹大两个国家。

双方势力渐行渐远,矛盾也日益加剧,后经由亚述、巴比伦、罗马等列强先后征服、苛捐杂税,犹太人再次失去了国土。

进入中世纪,欧洲各地的犹太人遭受了更为严重的迫害与屠杀。无数个家庭在这场持续了近千年的浩劫中支离破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二战期间,更是遭到了纳粹德国的集中营有计划的大屠杀,整个民族濒临灭绝的边缘。

长期的漂泊和战乱磨砺,让这个小小民族形成了独特的坚韧顽强品质。

无论身在何处,他们都怀着重振家园的梦想,永不言弃,而在如今的河南,竟然也有着曾经犹太人的后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丝路开启的归途

公元7世纪,随着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有一批犹太人开始沿着丝绸之路东来抵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中国,正值盛世繁荣,统一的强盛王朝,先进的农业科技,庞大的商贸网络,都让这片土地上洋溢着无限生机。

"泱泱大国,礼仪文明"的景象无疑给远道而来的异乡客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一些有远见的犹太商人毅然决定,在这片富庶神奇的土地上暂作栖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宋君主宋徽宗睿智大度,欣然同意了这些"外商"在中国定居的请求,从此,留华犹太人得到了合法居留权,并很快在开封这座中国中部要冲扎根了下来。

进入明朝,开封犹太人社群不断壮大,曾一度达到了约4000人的人口高峰。

在这数百年里,他们通过同化和努力,完全融入了当地的生活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通过与汉人世代通婚而渐渐去除了自身的异国风俗,更有不少人过人的才华,一步步踌躇进入了朝廷核心。

然而,时间于他们是把双刃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代代渐远,这群曾经坚持不懈的东方移民,已然逐步遗忘了自身的信仰传统和文化根源。等到明末清初,开封犹太社群的犹太教信仰基本上就已经失传了。

他们彻底融入了中国的大熔炉,与当地居民无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世界重新发现

1605年,利玛窦这位知名的意大利传教士第一次记录下了开封犹太人的存在。

然而在此后的几百年里,开封犹太人再次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就这样默默无闻地生活在中国这个世外桃源般的角落里。

直到20世纪之初,随着中国逐步为西方世界所发现,开封犹太人的存在也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的犹太人社区成立了救援会,试图为这些生活困顿的同胞提供一些资助和帮助。

1948年,以色列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成立于亚洲西部。

当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到开封,这里犹太人社群的心潮也随之骚动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对于重新回到祖国的渴望,在经历了近千年的流浪和漂泊后终于有了实现的希望。

然而,现实给予他们的却是沉重的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色列当局根据严格的种族传承标准,拒绝承认开封犹太人的身份。

事实上,经过几百年的融合同化,他们已经很难完全符合母系单传承的要求,甚至一些重要的传统习俗如割礼都已经淡忘了。

尽管如此,开封犹太人并没有放弃他们的夙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获得以色列的认可,他们努力学习西伯来语和犹太文化,试图重拾祖先的文化印记,一度有数百人曾为此事做出了准备。

但最终,只有极少数人成功获得批准,得以移民以色列,大多数人依然滞留在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留与去该如何抉择

移民以色列对开封犹太人来说,是一个重新拾起民族认同的机会,也是梦寐以求的归宿。

但现实的困难远非轻松,即便侥幸通过了层层审核,移民以色列后,他们也将面临重新适应那里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的挑战,这个过程可能会伴随着种种磨难。

另一方面,留在祖国发展,也未尝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正以飞快的速度崛起,生活环境日新月异,可谓是重新焕发了生机。

对在这片热土上扎下根的开封犹太人而言,他们天生就具有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特质。

无论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开封犹太人都难以完全抹去他们特殊的"中华犹太人"烙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些人千里迢迢只为寻找根,有些人则自在当下安身立命。

对于个人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题,需要在传统与现代,认同与自由之间权衡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作为外人,我们唯有尊重每个人对于自我身份的认知和追求。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犹太人其实也曾在中国东北留下过一段令人痛恨的过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是在上世纪30年代,日本入侵中国东北,在这片土地上大兴土木,建造了大量军事工厂。

眼光独到的犹太资本家很快嗅到了商机,纷纷来到这里与日本军方合作,投资兴办军工产业。

日本当局对此也是怀着算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希望借助犹太人精于经营的手腕,来壮大自己在"满洲国"的经济实力,进而巩固在这一地区的统治。

于是,日本人与犹太人达成了一项名为"河豚鱼计划"的秘密协议。

日方答应帮助犹太人在中国找到一块土地,作为复兴犹太国的基地,作为回报,犹太人则需要全力配合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军事经济扩张。

然而,这场阴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人民是决不会答应将国土拱手相让的,当时全国各地都有声浪高涨地抗议这一"卖国求荣"的图谋。

与此同时,英美等国也坚决反对,因为他们担心国内的财富会大量外流。

在这样的内外夹击之下,"河豚鱼计划"最终不了了之,成为了一段短暂而尴尬的插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

开封犹太人这个特殊的小众群体,他们的身世注定了坎坷与辛酸。

作为远东犹太人的代表,他们曾在祖国的热土上生根发芽,却也不得不为寻根认同而矛盾挣扎。

无论他们最终作何选择,我们都应当尊重每个个体对于自我身份的追求,这才是文明社会应有的宽容与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