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咱们这个文明古国里,“新古迹”实在太多了!

《威尼斯宪章》中有明确规定:“对任何重建都应事先予以制止,只允许重修。”

1992年,我国颁布的《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等文物已经全部毁坏的,不得重新修建”。

北京永定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定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是北京外城南垣的正门,也是北京城中轴线的南起点。

到了上世纪50年代,为了方便交通和修建二环路,永定门的城楼、箭楼和瓮城,都先后被拆除。

林徽因曾怒斥吴晗、郭沫若等人:我侯官林氏满门忠烈,你算个什么东西?你们要拆就拆,早晚有你们后悔的一天。

多年后,林徽因的话一语成谶。2003年,根据清乾隆年间的建筑式样,对永定门进行了复建。

济南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津浦铁路济南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8年,由当时德国著名建筑师赫尔曼·菲舍尔所设计。

它曾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登上清华、同济的建筑类教科书,并曾被战后西德出版的《远东旅行》列为远东第一站。

1992年,在一片反对声中,有着百年历史、被称为远东第一站的济南老火车站被拆除。

1995年6月8日,在老站原址上建成的新站投入使用,但被一些济南人称为“不土不洋特色全无”。

南京仪凤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仪凤门,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是南京城墙内城城门之一,依狮子山而建。

三十年代,仪凤门被改名为为兴中门,取振兴中华之意。

五十年代末期,席卷全国的拆城运动波及凤仪门,于是该建筑便被拆除了。

2006年,仪凤门得以复建,并且为了交通方便,将原来的一孔门改为三孔门。

昆明“金马碧鸡”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牌坊初建于明代宣德年间,咸丰间年因战乱被毁;清光绪十年(1884年)云贵总督岑毓英主持重建。

“金马和碧鸡”可以说是老昆明的象征和图腾。“金马”是指云南马,“碧鸡”则是指绿孔雀。

遗憾的是,这座600多年历史的牌坊在六十年代的某场运动中被彻底横扫,完全拆除了。

1997年昆明市决定复建“金马碧鸡”坊,工程于1998年开工,至1999年竣工。

▶嘉兴三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塔位于浙江省嘉兴市西门外京杭运河边,始建于唐代,当时名为龙渊寺。

乾隆南巡经此,曾在寺中饮茶赋诗,题匾“赐名”茶禅寺。清代“茶禅夕照”为嘉禾八景之一。

上世纪70年代,因为兴建水泥厂,三塔被夷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三根冲天的烟囱。

1999年,嘉兴市在原址按原貌重建三塔,于2000年3月竣工。

大报恩寺琉璃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始建于明永乐十年(1412年),由明成祖朱棣为报答朱元璋与马皇后的“罔极之恩”所建。

琉璃塔通过纽霍夫的游记传入西方,安徒生的童话则把这座塔带进了欧洲人的童年。在很长的时间里,大报恩寺琉璃塔是世界眼中的中国文化符号。

这座塔在南京的土地上屹立了近400年,直到1856年在太平天国战争中被毁。

为了重现琉璃塔往日的恢弘,大报恩寺“玻璃塔”于2015年正式复建。

南京明孝陵方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城又叫宝城,孝陵地宫前的一座大型建筑,通常以巨型条石垒砌而成。

方城上部为明楼,俗称马娘娘梳妆台;照片中可以看到30年代的明楼经过战乱已经不复存在了。

如今您所看到的明楼是于2008年复建的。

乐山大佛(各个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一是由约瑟夫于1925年2月拍的,可以看到大佛由于年久失修,已经长出了些许杂草。

图二是由梁思成于1939年所拍摄,大佛身上的杂草已经被清理干净,五官也逐渐清晰起来,半闭着的眼睛有几分悲悯苍生之意。

图三是由邓洪秀于1974年所拍摄的,由于长期的风吹雨淋导致的风化,可以看到大佛的的颜色已经不太均匀了。

图四是2020年刚刚修复后的样子,经过“十级美颜”后的大佛似乎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

秦兵马俑(上色前 vs 上色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秦兵马俑在刚被挖掘出来时是彩色的,但由于当时的技术限制,工作人员只能心疼地看着它们暴露在空气中从彩色变为灰色。

为了对彩色兵马俑进行还原修复,工作人员对小部分兵马俑进行了着色处理。

但很多时候由于复原者的审美和技术的限制,有时不能够很好地还原文物本来的样貌,

看到这些彩色兵马俑堪称“妖艳”“辣眼”的修复效果,让人视觉上颇感不适。

四川安岳石窟佛像(上色前 vs 上色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川资阳市安岳县是已知中国古代佛教造像遗址最集中的县,已发现历代石窟造像368处,造像10万余尊。

尤以唐代造像的宏伟和两宋造像的精美著称于世,具有上承龙门,下启大足石刻的地位。

然而石窟内佛像的复原工作却是一塌糊涂,笔者似乎觉得我们对大红大紫,浓妆艳抹是情有独钟啊。

由此可见文物的复原和还原不仅是一项技术活,还需要相当的审美基础!

金凤山水月观音(上色前 vs 上色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凤山摩崖造像(水月观音)修建于宋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造像共2龛,六十年代某特殊时期损毁十分严重。

2015年该像被修复上色,但修复后却是浓妆艳抹,胭脂味十足。

网友们第一次看这种土味整容,觉得气愤可笑,但看多了觉得正常,甚至开始以土味为乐。

木心说过: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

写在最后:本来想写一点日本在古建筑保护方面做的工作,但又害怕被网友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索性我直接引用「中国古建筑保护网」的一篇文章节选供大家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