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晚春四首 其一 北宋 · 张耒

杨柳藏鸦笋作竿,晓风吹雨作轻寒。

清阴一片收春去,留得蔷薇数点殷。

杨柳藏鸦笋作竿”,这句诗开篇即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的画面。杨柳依依,藏着几只乌鸦,而新生的竹笋则像竹竿一样挺拔。这里的“藏”字和“作”字,都充满了动感,使得画面生动起来。乌鸦藏在杨柳间,或许是在休息,也或许是在寻找食物,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而竹笋则象征着新生和力量,它们破土而出,向着阳光生长。

“晓风吹雨作轻寒”,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晚春的气候特点。清晨,微风吹拂,带来了细雨,使得空气变得有些微凉。这种“轻寒”的感觉,既表现了春天的温暖,又暗示了春天的离去。这种微妙的气候变化,使得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春天的短暂和美好。

“清阴一片收春去”,这句诗则是对前面两句的总结。随着春天的离去,杨柳的绿荫也越来越浓密,它们似乎正在将春天收藏起来。这里的“收”字,既表达了春天的结束,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和不舍。

“留得蔷薇数点殷”,这句诗则是对整首诗的升华。尽管春天已经离去,但是还有一些蔷薇花依然盛开,它们的颜色殷红如火,给这个即将结束的春天增添了几分生机和活力。这里的“留得”二字,既表达了蔷薇花的顽强和坚韧,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怀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晚春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易逝的淡淡哀愁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怀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绝.晚春四首 其二 北宋 · 张耒

蔷薇倒架笋过邻,梦泽茫茫欲晚春。

绿暗红稀君莫叹,满枝梅杏欲尝新。

北宋诗人张耒的《七绝·晚春四首 其二》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感慨,描绘了晚春时节的独特景致,并借此表达了对春天即将逝去的不舍与对新生事物的期待。

首句“蔷薇倒架笋过邻”,蔷薇花盛开,藤蔓蔓延,甚至跨越了篱笆,达到了邻居的院落。同时,新生的竹笋也破土而出,生机勃勃。这两句诗通过蔷薇和竹笋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晚春时节的盎然生机。蔷薇与竹笋的交织,不仅展现了自然景物的美丽,也寓意着生命的顽强与活力。

次句“梦泽茫茫欲晚春”,诗人运用“梦泽”这一富有诗意的意象,形容春天即将结束时的景象。梦泽茫茫,既表现了春天景色的广阔与深邃,也暗示了春天的即将逝去。这里的“欲晚春”三字,既表达了春天即将结束的事实,也透露出诗人对春天的不舍与留恋。

三句“绿暗红稀君莫叹”,诗人以“绿暗红稀”形容晚春时节的景色,绿意盎然,红花却逐渐稀少。然而,诗人并未因此感到惋惜或悲伤,而是劝诫读者“君莫叹”。这里的“莫叹”二字,既是对读者的劝诫,也是诗人自我宽慰的表现。诗人告诉我们,尽管春天即将结束,但生命的美丽和活力依然存在,我们应该珍惜并欣赏眼前的景色。

末句“满枝梅杏欲尝新”,诗人以满枝的梅杏为喻,表达了对新生事物的期待与喜悦。梅杏作为春天的果实,象征着新生与希望。在春天即将结束之际,满枝的梅杏预示着新的生命和希望的到来。这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新生事物的期待与喜悦,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和憧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绝.晚春四首 其三 北宋 · 张耒

洗雨吹风送晚春,尽收红紫布青云。

眼前消长谙已久,清坐不妨长闭门。

首句“洗雨吹风送晚春”,直接点明了晚春时节的特点。经过春雨的洗礼和春风的吹拂,春天即将结束,进入了晚春阶段。这里的“洗雨”和“吹风”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次句“尽收红紫布青云”,则进一步描绘了晚春时节的美丽景色。各种花卉在春风的吹拂下,竞相开放,红紫交织,如同锦绣一般铺满大地。而蓝天白云作为背景,更显得这些花卉的鲜艳夺目。这里的“尽收”和“布”字,生动地展现了晚春时节的繁花似锦和生机勃勃。

第三句“眼前消长谙已久”,诗人笔锋一转,开始抒发自己的感慨。他感叹眼前的景色虽然美丽,但都是短暂的,随着季节的更替而不断变化。这种消长变化,他已经看得很清楚,也习惯了。这里的“谙已久”三字,既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转的深刻理解,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感慨。

最后一句“清坐不妨长闭门”,则是诗人对于自己的生活态度的表达。他选择安静地坐着,长时间地关闭门户,享受这种宁静和孤独。这种生活方式虽然有些消极,但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逃避和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绝.晚春四首 其四 北宋 · 张耒

荒畦零乱满芜菁,春事收功欲老成。

鹊噪鸠鸣莫无赖,晓枝千啭有雏莺。

首句“荒畦零乱满芜菁”,直接描绘了晚春时节田野的景象。农田里的畦埂荒芜零乱,但芜菁(一种蔬菜)却长得茂盛,充满了生命力。这种景象既展现了晚春时节的自然特点,也暗示了农事活动的结束和收获季节的即将到来。

次句“春事收功欲老成”,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感慨。春天的农事活动已经接近尾声,万物也即将迎来成熟和衰老的阶段。这里的“欲老成”不仅指植物的成熟,也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

接下来的两句“鹊噪鸠鸣莫无赖,晓枝千啭有雏莺”,诗人将笔触转向了田野中的鸟类。喜鹊和鸠鸟在枝头欢快地鸣叫,仿佛在庆祝春天的离去,而清晨的树枝上更是传来了雏莺清脆的啼声,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两句诗通过描绘鸟类的活动,进一步烘托出晚春时节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