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甲午海战爆发130周年,也是甲午沉舰系列水下考古工作10周年。2014年,考古队在丹东大鹿岛西南物探,勘测到一艘北洋海军沉舰,次年被确认为邓世昌的致远舰,就此拉开了甲午沉舰系列水下考古的序幕。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馆员周春水介绍,整个军舰比较破碎,只保留下了一个底部,底部两米多高的高度。
致远舰沉没后受到过破拆,底舱以上的部分已被抓损殆尽,这也给考古带来很大的难度。甲午沉舰系列水下考古工作水下摄影师吴立新称,“致远舰是你能找到什么不知道,你蒙到什么是什么。所有的发现都是超出我们预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两年的艰难努力,方形舷窗、加特林机枪、鱼雷引信,这些致远舰标志性文物相继出水。同时,致远舰独有的舰体结构——穹甲结构也被探摸找到。然而判定致远舰身份证明依然缺少强有力的直接证据。直到2015年9月17日,周春水和吴立新下水,探摸船尾的军官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立新回忆,自己观察新抽泥暴露出来的作业面时,发现有白色的瓷片,因为拍摄有灯,不同的灯光角度折射了以后,发现大块的磁盘边缘的部分上面有花纹,发现上面有字,正好是舰徽的一小部分,然后是英文的“CHINESE”那几个字,还露出了一点点中间篆字底下的部分。“这个是我们要找的东西,特别激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徽章图案原为釉上彩,但经过上百年的海水侵蚀,釉色已全部脱落,只能从侧面看出印痕。中间是篆书“致远”,上方是“致远”的威妥玛拼音。这个发现成为考古队员断定致远舰身份最直接的证据。
编辑: 刘清扬
责编: 范燕菲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