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既是一个社会巨变的时期,也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期,也是一个艺术观念碰撞的时期。在此期间,以书法这一传统文化为例,涌现出了许多名家和名家。就像我们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这位吴玉如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玉如,字,诗人,学者,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书法、诗词和训诂学。吴玉如的主要成就是书法,但他并不以书法自居,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个读书人,自然要有一手好的书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启功先生对吴玉如的评价是:“三百年一出,继董其昌之后,再也没有第二人。”启功书法造诣很高,能在这种“文风不兴”的大背景下受到同辈的赞誉,可见吴玉如的书法造诣之深厚。但吴玉如先生对启功先生的评价却是十分平淡,无人提及,更是“苦笑”相对。

吴玉如的字,行也好,楷也好,都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温润如玉。在他的书艺生涯中,我们可以找到他的书法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玉如少年时,以“白折子书”为根基,并与苏轼、赵松雪等人切磋,到了青年时代,又改学王羲之,王献之,吴玉如“归宗二王”并非出于纯粹的美学偏爱,亦非对“二王”的孤立崇拜,而在于其在书史脉络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吴玉如认为,苏赵二人的书法并不坏,只是不宜初学,没有基础的人一开始就极易作俗。宋四家的苏、黄二人,都是心高气傲之辈,因此也有不少弊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玉如的书法,隐而不发,自成一格。这样的作品,比那些华而不实的作品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这才是“二王”书法的真正价值所在。“有内涵有神韵”的书法作品,体现了吴玉如作为一名学者的美学情趣。

有了二王的坚实基础,吴玉如又转向碑学,尤以《元略墓志》为最,对《元略墓志》的精义研究和吸纳融合,在“贯通南北,贯通楷行,贯通碑帖”的创作理念的指引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多人以为吴玉如墨守帖学,实际上并不正确。他对碑学的研究和吸纳,是以书学史的视野去见“古今之变”,是一种主动的、融合的态度。“劲中有润,韵中有神”,这就是吴玉如书法与篆刻相融的实践。

吴玉如的书法实践与书学理论,不存在时代差异、地域差异、字体差异、碑帖差异、风格差异,这就是他书法的长、宽、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玉如的书艺,以楷书最为突出。他的小楷温润秀丽,古雅深邃,每一笔都有明确的指示,这是他娴熟的书法功底和深厚的功底。

对于正楷,古代有两个俗语,“大孔小,小字大”。“窟窿”是一个字的笔划之间的空白,按照吴玉如的话说,“大的应该像小的,小的应该像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的涵义是:字的结构要紧凑,不拙不疏;小字的布局要开阔,要有章法。所以,吴玉如的楷书,即便是放大了几倍,也丝毫不显臃肿,完全可以当做一个大字来写。可见他的实力有多强。

吴玉如的精湛技艺,是在他对书法的独特感悟中形成的。他的书法经历了少年时的刻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少年时博涉,归宗二王,中年时融会贯通,六十多岁时,他的书法已臻化境,重在神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启功称“300年来大家”或许有夸大的成分,但在20世纪的书法界,能做到这一点的,恐怕也就是吴玉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