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魏城镇先锋村的玉珠山,尤如一尊卧佛静躺在金牛古道上。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在佛身之上的密林深处,还藏有一座千年古刹—北山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山院又名大佛寺,建于唐代,有诗载为“九重十八殿”,气势恢弘,曾是当地重要的佛教场所。旧时的寺院早已灰飞烟灭,现在的寺院是近代复建的,但在大殿侧后的绝壁之上,精雕细琢的摩崖造像和石刻可见当年的这座古刹规模非同一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近石壁,一排排遗留下来的摩崖造像令人惊叹。右边14龛造像分布在8个石窟内,全长32米,高2.8米至5.1米。左边80米处的山坡上,一块形似柜子的巨石之上布满佛像,两者之间有一条石板古道通往崖壁上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山院造像主要开凿时间在唐末,是目前绵阳已发现的唐代摩崖造像中年代最早的。根据史料记载,北山院建筑相当宏伟,殿内有就山势开凿的石刻大佛一尊,大佛为半身,仅头部就高4米、宽4.5米,两侧有十八罗汉。殿后石壁摩崖造像也极为壮观。北山院所在地魏城,历史悠久,西魏建县,唐属绵州,处在四川通往北方的重要驿道金牛道中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观音

观音皆头戴冠,趺坐于仰莲台之上,左右有二胁侍菩萨,这在观音造像中是难得一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摩利支天

摩利支天,三头八臂,三头皆戴冠,愤怒相。主臂包拳于胸前 ,腕间各缠一蛇 ,其它六臂分别握金刚杵、挥金刚斧、托法轮 ,拿罥索等,手腕皆有缠蛇。着裙,左腿弓,右腿伸,腰间有帛带飘下。龛右侧,有题记一则,但多数文字已经模糊,仅仅有“建置北山院”及“大唐乾符六年(879年)”字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狱十王

地狱十王龛是整个摩崖造像中最大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龛,共、六幅画面,上下各三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七阎罗王和地藏菩萨

上层中间“C位”的是地府名声最大的阎罗王和地府的主管地藏菩萨。明显这二位的尊格高于其它几王,地藏菩萨头顶还有华盖。侍者的数量明显最多,排场最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七变成王和七七泰山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七秦广王和四七五官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道转轮王

转轮王和阎罗王一样身边随扈一大帮,头戴凤翅兜鍪,身披明光甲,袢甲丝绦,双手摊开置于桌案上。身材魁梧,威风凛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七宋帝王和三七初江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圣僧龛

单层平顶龛,龛楣处有素面雀替,龛内镌刻三圣僧,二弟子和二供养人像,非常漂亮的一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刚经

岩壁末端还有楷书的金刚经一部 ,体量很大,刻工细致,但风化剥落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柜子千佛造像

在石壁北面约80米处,有一块外形像柜子的石头,人称“金柜子”,正面及侧面雕刻了造像近400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世纪60年代,为避免风雨对摩崖造像的影响,绵阳地区曾专门拨款在石壁上修建房屋,当时北山院建筑及摩崖造像保存相当完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在“破四旧”运动中,北山院中殿宇及石刻大佛、十八罗汉等被毁,其它的佛像头部也遭到破坏,石壁上为摩崖造像遮风挡雨的房屋同时被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绵阳地区,保存古代摩崖石刻造像40余处,其中唐代佛教摩崖造像达23处,北山院及摩崖造像就是其中之一。

摩崖造像自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鼎盛于唐代,摩崖造像艺术也得到很大发展。唐代时四川的摩崖造像不仅数量大,雕刻质量也臻于成熟,走出了西方艺术的影响,人物形态饱满、大度,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北山院唐代摩崖造像正体现了上述特点。

北山院造像的主要开凿时间在唐末和宋代,是研究当时四川特色佛教造像形成原因和风格源流的重要材料。其中,“十王”造像人物刻画生动,是研究宋代地狱十王的重要材料。唐代末期,受黄巢起义的影响,北方多战乱,而从北山院唐代摩崖造像的形态、工艺来看,当时的四川并没有受战乱影响,相对安定,经济相对发达,民众的精神状态良好。

正是因为北山院的价值所在,早在1985年北山院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7月升格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相约游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