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 《湖山佳趣图》浙江省博物馆藏
纸本设色 ,纵31.7厘米,横821厘米
有读者说,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看到了这幅图,很是羡慕。笔者在网上搜集资料,看看找到这些相对清晰的资料,虽不能亲到现场,也一饱眼福。
款识:“顷年自杭游回,梦寐未尝不在紫翠间也。晴窗笔墨便手,即东涂西抹与山水传神,成卷即为朋友携去。此卷偶在书笥,藏之久矣,今日检出,漫识如此。成化乙巳沈周。”
成化乙巳,即1485年。沈周59岁。
顷年自杭游回,梦寐未尝不在紫翠间也。
1484年,沈周开启第二次杭州之行。这一次同行的依然是好友史鉴,还有一位与史鉴为吴江同乡的汝泰。三人于春末夏初出行,先是在北山宿于飞来峰,为寺僧绘制了《冷泉亭图》,又到南山虎跑一带,后住宿于友人刘英的竹东别墅,立夏后方启程返苏。
“紫翠间”,不是指代一个景点,而是西湖景色的气韵。苏轼有词《浣溪沙·菊节》就写到紫翠间。
浣溪沙·菊节
缥缈危楼紫翠间,
良辰乐事古难全。
感时怀旧独凄然。
璧月琼枝空夜夜,
菊花人貌自年年。
不知来岁与谁看。
南宋楼钥在《佛日山》诗也谈到“紫翠间”:“晓出都城暮入山,杖藜萧散易开颜。松风五里未行尽,隐隐疏钟紫翠间。”
这就是苏轼以来,苏州的西湖印象,也是沈周念念挂怀的。
晴窗笔墨便手,即东涂西抹与山水传神,成卷即为朋友携去。
这是沈周谈自己作画的兴味,“晴窗笔墨便手”,这就是兴致来了,就画了起来。“东涂西抹与山水传神”,通过笔墨和经营位置,以传达山水之真意、山水之精神。画好了,身边有不少朋友盯着呢,随笔被请回去了。
此卷偶在书笥,藏之久矣,今日检出,漫识如此。
这幅画,沈周应该是舍不得给出,避开了那些要画的朋友,得以保留下来。一段时间以后,又翻出来了,于是做了笔记。
沈周《湖山佳趣图》卷(局部一)
这幅图重在一个“趣”字。溪流奔腾,水流湍急。
这一入场,就响起了山水清音。这是天地之乐。
明 沈周《湖山佳趣图》卷(局部二)
山、水的构图,已经有黄公望的结构了。
墨色润泽而浑厚。用色以灰调为主,含蓄而内敛,具有沈周一贯的温润敦厚的绘画特色。
这里有湖山清居处,沈周特地盖个印章“启南”,似乎在说,这是我曾休息的地方啊!
明 沈周《湖山佳趣图》卷(局部三)
依势造景。平湖群山兴起,山顶有阁楼,其势若飞。
此处阁楼,正是登高远望的好地方。
沈周《湖山佳趣图》卷(局部四)
这个湖面广阔无边,在岸边柳树边,停靠两个小船,其中一个船上有一渔父。
正优哉悠哉地钓鱼。
沈周《湖山佳趣图》卷(局部五)
几个小船散落在湖面,或悠游,或劳作打渔。
沈周《湖山佳趣图》卷(局部六)
湖面雁阵成群,若一字,若人子,畅快飞翔。整个场景,轻灵,愉快。
沈周《湖山佳趣图》卷(局部七)
到了岸边,延展到山林。房舍和人多了起来。
既有供休息的小亭。
还有静坐冥思的文士。
沈周《湖山佳趣图》卷(局部八)
这是送茶的小童。
还有背着物资的行旅客。
沈周《湖山佳趣图》卷(局部九)
特写一棵小松树。整幅画面结束于一条小溪,若一首轻快的小曲子。从一首激昂的大曲开端,以一首小曲结尾,乐在其中,一派天真绚烂之境。湖山有佳趣,悠游乐无穷。
好,到这里。
注:细节图来源于吅白艺见。局部图来源于澎湃新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