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8月20日报道 涉嫌垄断的进口车总经销商主要是国有企业,与发改委、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行政联系和利益牵绊,对它反垄断调查,谁能查得了呢?此外《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确立了有外资背景的“总经销商”在进口车领域“独一无二”的控制地位,可以说是法规给了进口车经营企业任意支配市场的特权。

中国车价比国外贵的事实,汽车业界一直默认但见怪不怪。近年,公务用车采购制度越来越严格,进口车绝大部分由私人客户消化,美国仅售约合人民币35万元的奥迪SUV,同款车在中国卖133.9万元;出厂价合人民币52万元的奔驰S级,其进口车在国内4S店最低卖189万元——消费者忍耐很久的此类问题经发改委此次反垄断调查引爆后自然引发持续关注。

相近的成本、相近的运费,凭什么价格相差悬殊?这其中存在垄断经营吗?

从表象上看,进口车经营者具有支配地位是确定的。从主观欲望看,能赚取利润的企业从来都不会把利润拱手相让,而在中国,遭受反垄断调查的企业极少,风险极低。从客观环境看,掌控进口车营销渠道的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由国资委管辖;进口车经营管理办法由商务部和发改委等部门制定,而反垄断由发改委执行。无论国资委、商务部还是发改委,都是国企的近亲。

但,由于没有任何全面彻底的权威调查,无论业界还是媒体,只能质疑、分析和猜测,进口车厂商是否构成法律意义上的垄断,现在还恐怕只有天知道。

对于此次发改委出手的进口车反垄断调查,笔者并不抱有特别乐观的预期。

第一,涉嫌垄断的进口车总经销商主要是国有企业。比如,参控股4S店40余家、代理汽车(豪华、进口、合资)品牌近20个、用他们网站自己的话说,是“业内领先的、唯一的多品牌汽车贸易服务商”的中国进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负责此次反垄断调查的是发改委,发改委早在去年就开始搜集调查进口车数据,是通过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进行,而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副会长正是这个进口车大户——中国进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丁宏祥,他能允许自己的协会搜集对自己企业反垄断调查不利的真实数据么?

第二,2005年4月颁布实施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规定,“境外汽车生产企业在境内销售汽车,须授权境内企业或按国家有关规定在境内设立企业作为其汽车总经销商,制订和实施网络规划。”其中第六条规定,同一品牌的网络规划应当由唯一一家境内企业负责制订和实施。由此确立了外资背景的“总经销商”在进口车领域“独一无二”的控制地位,并客观上使外资垄断进口车渠道的趋势加速固化。

基于以上分析,怎样走出反垄断困局,笔者有如下建言:

一,组织由审计署、物价局牵头的调查机构,对中国进口汽车进行权威全面的反垄断调查,同时强化日常反垄断监管,完善举报查处机制,并强化对进口车市场垄断行为的舆论监督和法制监管。

二,尽快修改《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从根本上限制汽车总经销商对市场支配权力的滥用。

三,加强自主品牌汽车扶持力度,促进汽车核心零部件的创新研发进程,摆脱国外技术依赖,从根本上瓦解垄断的土壤。

只有抛却相关利益牵绊,让反垄断机制快速有效运转,才可能终结潜藏于少数企业中的垄断顽疾。

作者:晓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