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10月17日报道 10月17-18日,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武汉车展组委会协办的2013年全球汽车论坛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今年适逢中国汽车工业60年、对外合资30年的历史时期,这种双重周期效应为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一个独一无二的战略机遇期。因此,今年全球汽车论坛将紧扣“汽车未来发展之路—目标·策略·模式”这一主题,围绕“战略机遇期的选择”、“中国自主车企整体提升的路径”、“解惑新能源汽车战略”、“国际化人才”、“股权合作”等热点话题,展开精彩对话和研讨。700多名中外专业人士参会,为中国汽车社会的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陈玉东先生表示,无人驾驶在未来是一个发展趋势,但要真正做到完全的无人驾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个过程当中演变出来的一些技术、一些趋势为安全驾驶提供了更多的方便,比如说我们未来会用一些自动驾驶所衍生出来的技术用于现在的产品,自适应的避免追尾的产品,避免行人受伤的产品已经或是未来马上就会使用在一些车型上。

以下是陈玉东先生的致辞实录:

谢谢李教授精彩的介绍,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多挑战和问题,因为很多名词大家说得不是太一样,但李教授说的两个共识,汽车创造美好生活、汽车是新技术的载体,我是非常赞同的,同时博世的口号也是“科技成就生活之美”,所以说,科技、未来、车,这是我们今天的主题。

今天就李教授给的话题我准备了几张PPT,基本上我们认为汽车业无论怎么做,离不开汽车的终极目标,什么是大家使用汽车的终极目标?每个人使用汽车的终极目标实际上很简单,就是为了安全的、舒适的、不对环境、不对别人造成影响的把你从A送到B,这是汽车的终极目标,为了这样一个终极目标,过去一百多年来,汽车一直试图进行各种各样的技术革新,各种各样的改造,未来的趋势我总结了一下:自动化、电动化以及互联化,“三化”。

这是什么意思呢?首先来看自动,自动实际上相对应的也就是汽车的安全性,我们知道,90%的汽车事故是由驾驶员的错误引起的,自动驾驶是汽车安全发展的终极目标,也就是汽车排除了人的干预,能够智能化地判断周围的环境,为乘员、为驾驶者造成非常安全的环境。

我们也知道,汽车安全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自动驾驶,我想用一个视频简单演示一下博世在这方面最先进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视频演示)

这个片子演示了博世在无人驾驶方面所做的工作。

所以说,博世作为第一家获得德国政府允许在高速公路上试验无人驾驶汽车的公司,我们将持续不断地深入研发汽车安全方面的产品。

大家都知道,无人驾驶在未来是一个发展趋势,但要真正做到完全的无人驾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个过程当中演变出来的一些技术、一些趋势为安全驾驶提供了更多的方便,比如说我们未来会用一些自动驾驶所衍生出来的技术用于现在的产品,自适应的避免追尾的产品,避免行人受伤的产品已经或是马上就会使用在一些车型上。

另外一个和自动化驾驶相关的就是车的互联性,也就是舒适性,我们也知道,当汽车能自动驾驶后,舒适性、车和车之间的互联、人和外界的互联就成为了必需,在这方面博世也做了很多工作,未来4G和5G网络发达后,这些都不再成为障碍,我想在这方面,它是和汽车安全性紧密相连的。

就动力总成的演进来讲我是这样看的,未来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汽车的电动化,在实现汽车电动化的过程中也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全球每年真正卖出去的电动车只占非常小的比例,想一下未来的2030年,这个比例会非常大,但在走向电动化的过程中,一些衍生技术,比如最简单的起停技术开始逐步用在欧洲,我们也希望逐步用在中国车市中;插电式混合动力作为一个过渡技术会更多的在中国使用,博世一直在传统动力改进以及新能源电动化两方面都投入非常多的研发人员和承接项目,我们在2014年,全球大概会有30个客户项目投放市场,目前我们在中国也有一个超过200人的团队来从事电动化、新能源的研发,我们在国内也承接了非常多国际品牌、自主品牌电动车和新能源车的开发。

我们相信,在中国车市的发展当中,会继续保持全球第一的市场,这种情况下,中国人的需求,中国研发人员的能力以及中国研发人员作为全球研发队伍一员所起的作用会越来越强,我们希望在中国能产生更多的前沿科技,我相信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会为全球汽车市场的发展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就是为什么博世积极强调在中国国产化的原因,我们根植本土的策略会持续不断地下去,今天我主要讲的就是汽车的自动驾驶以及未来动力总成电动化的趋势。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