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10月17日报道 10月17-18日,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武汉车展组委会协办的2013年全球汽车论坛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今年适逢中国汽车工业60年、对外合资30年的历史时期,这种双重周期效应为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一个独一无二的战略机遇期。因此,今年全球汽车论坛将紧扣“汽车未来发展之路—目标·策略·模式”这一主题,围绕“战略机遇期的选择”、“中国自主车企整体提升的路径”、“解惑新能源汽车战略”、“国际化人才”、“股权合作”等热点话题,展开精彩对话和研讨。700多名中外专业人士参会,为中国汽车社会的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德国大陆集团中国区总裁Dr.Ralf Cramer先生表示,到2030年的汽车是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我们可以在汽车上坐着玩游戏,大陆集团并不是一下子就做到无人驾驶,因为中国的一些大城市拥堵情况非常严重,在中国,这个技术可能还有一定难度,所以可能这个技术会在欧洲最先实现,之后再延续到中国。

以下是Dr.Ralf Cramer先生的致辞实录:

首先我想感谢李克强教授的帮助,邀请我来参加这个专题讨论,我来中国的时间不长,八月份才过来,我是德国大陆集团中国区的新总裁和首席执行官,因为我们认为中国机动车市场是一个新的增长引擎,所以德国大陆集团也非常重视中国市场,刚才陈教授做了精彩的介绍,我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幻灯片,可能我会进一步压缩一下我的关键信息,因为我的关键信息和他的演讲有很多地方是重叠的,我会花七分钟时间跟大家(交流),当然七八分钟不可能讲到德国大陆所有的产品线,所以我只需要关注重点话题,也就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自动驾驶和互联性等。

我们知道在德国,如果在公路上开到200公里,这当然会非常刺激,但也非常安全,所以我想在我的简短介绍中重点讲一讲我个人和我们德国大陆集团是怎样看待自动驾驶的,未来几年是不是能够真正实现。

刚才陈教授谈到了对2030年的展望,我们大概还剩17年时间才到2030年,但现有技术至少可以允许我们做这样的梦想,到2030年真正地实现,甚至在2030年之前实现自动化驾驶。

我想展望一下过去,追溯一下汽车行业前辈的梦想,回溯过去,我想用这样一张幻灯片,这个幻灯片非常有意思:

这是欧洲的达芬奇,早在1478年他就有这样一个愿景,希望有一天能够有自力推进车,但这个车没有成型,达芬奇当时画了一张原理图,这反映了他对于自力推进车的愿景;

又过了300年,詹姆斯.瓦特发明了蒸汽推动机,在1769年,可尼尔利用了瓦特发明的蒸汽发动机放到了车上,当时好象也酿造了第一场车祸,因为那时没有方向盘,有发动机而没有方向盘,安装上以后车直接撞到了墙上。

我们看到,从达芬奇画出这张画到1769年发明发动机再到实现第一辆汽车,之间跨度400多年,这也真正开启了机动车的历史。

现在中国每年有2000多万辆车,未来每年都会有1亿辆汽车发展,中国的小型面包车都有3000万辆,我们知道,现代生活已经离不开汽车了,为什么要给大家看一下今天的状况?因为现在我们讨论的是自动驾驶在未来是否有可能,我想回顾一下历史:

我们只花40年就实现了过去的愿景,通用汽车设想有一个驾驶员辅助系统,当时这个想法非常好,你坐在车里,车辆上装有辅助系统,你自己不用去开,但在当时,要实现这个辅助系统需要极大的改善基础设施,所以大陆集团和我们的客户在过去十年做了一定的改进,1999年时我们安装了雷达和传感器,刚才陈教授播放的视频里有摄像头、雷达和电子制动系统,这套系统就能够让我们实现1956年时的安全驾驶愿景,而且不用大改基础设施。现在德国大陆集团在这个领域中是市场领头羊,我们在过去有50年的基础,现在也有数千名工程师来开发安全驾驶和驾驶员辅助系统,要利用驾驶员辅助系统来改善驾驶的安全性,这对于中国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利用摄像头、雷达、电子制动和控制系统提升汽车的安全性能,在未来它也会是市场主要的增长驱动力。

我非常高兴能够看到刚才陈先生播放的短片,我们也做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视频,而且我们和博世在这方面的立场一致,我们坚信能够实现自动驾驶,我们知道,2007年时有一辆装配着大陆集团自动驾驶的车辆,雪佛兰就获得了达尔夫城市挑战赛的胜利,所以大陆集团现在也在继续努力去开发这些非常新的技术,把它做得更加精细、降低成本,今年我们也是第一个拿到内华达州自动驾驶车辆测试牌照的供应商,是第一家机动车供应商能够在美国的内华达州进行自动驾驶测试的公司。

下面是第三个梦想,这是50年代的梦想,左边这张图片里,人们没有开车,而是在里面打麻将,就我个人来说,我不知道2030年时情况会是怎么样,但我一点我确信,到2030年的汽车是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我们可以在汽车上坐着玩游戏,大陆集团并不是一下子就做到无人驾驶,因为中国的一些大城市拥堵情况非常严重,在中国,这个技术可能还有一定难度,所以可能这个技术会在欧洲最先实现,之后再延续到中国。

谢谢大家。